欢迎来到 畜牧家禽网 [ 请登录 ] [ 免费注册 ]
首页 | 郑重申明 | VIP服务 | 加入收藏 | 网址导航 | 农业网

畜牧家禽网首页 >  资讯中心 >  致富经 >  大学生夫妻放弃都市生活 回乡养猪带乡亲致富(图)

大学生夫妻放弃都市生活 回乡养猪带乡亲致富(图)

畜牧家禽网  时间:2015/5/5 14:22:00 来源:中国新闻网 阅读数:

养猪致富 

  4月,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的金沙江畔提前进入夏天。杨兆坤和唐光菜夫妇顶着烈日将两大排猪圈清扫完毕,把新繁育的100头猪仔赶进圈里,才得以休息片刻。谁也想不到这对皮肤黝黑的年轻“养猪倌”竟是两名大学毕业的高材生。

  2006年,杨兆坤、唐光菜这对贫困山村走出来的大学生从云南农业大学毕业,毅然放弃了都市高薪职业和考公务员争“铁饭碗”的机会,选择回乡扎根,带领当地村民走上致富路。

  14日,在香格里拉县上江乡木高村的“原味养殖专业合作社”,记者见到这对“个性”大学生夫妻。近10年的农村养猪生活已经抹去了他们身上的都市气息,留下的是浓浓的敦厚朴实。

  “当时是顶着很大的压力选择回来,两家父母坚决反对,手里没钱,亲戚邻里还指指点点。”说起当年的“选择”,杨兆坤说,虽然艰难但从不后悔。

  毕业两个月,把离校手续办完后,杨兆坤、唐光菜这对志同道合的恋人就白手起家,动工修建养殖场。

  “当时从农村信用社贷了3万,加上家里省吃俭用存下来的2万块,总共5万就是我们的创业基金。”杨兆坤、唐光菜夫妇用这5万块钱建设了10间猪圈,购进特种野猪仔猪30头,正式开始了他们的养猪事业。

  2007年10月,第一批商品猪出栏,获利7500元,杨兆坤、唐光菜收获了创业路上的“第一桶金”。为保证供应健康绿色的猪肉,他俩利用所学专业开展自繁自育。2009年,他们的第一批自繁自育商品猪出栏,收入达6万元。

  杨兆坤、唐光菜用行动改变了乡亲们的不解,让家人刮目相看。“农民大学生”这个曾经略带讽刺的词,变成了乡亲们对他俩的由衷赞美。

  “还是有文化懂技术好,现在的农村人如果没有"两把刷子",光靠蛮干是行不通的。”木高村村民廖文中说。

  随着养猪规模的不断扩大,夫妻俩发现,原来的养殖场地处村子中心,对开展生猪的疾病控制和预防存在隐患,另外猪场噪音也给村民的生活带来不便。于是,他俩将养殖场搬迁到距离村子1公里的金沙江边,并投资25万元动工建设300多平方米的新养殖场和两个放养场。在他俩的帮助下,周边农户也开始进行品种改良和科学养殖,2011年底,木高村成立了以杨兆坤夫妇为主场区的农村养殖专业合作社。

  “我们是藏区贫困村,经济来源少,很多人的思想还比较保守,我们的想法很简单,就是带动更多的老百姓脱贫致富。”唐光菜说,大学时期积累的专业知识就是应该用在发展农村经济上。

  杨兆坤和唐光菜用满腔的热情扎根贫困家乡,得到了政府部门的关心和帮扶,2007年以来,先后得到相关部门的项目扶持资金20余万元。

  “多亏了这对大学生夫妻,不然我们哪能家家户户买得起冰箱,你看夏天就要来了,没有这东西日子真不好过。”廖文中告诉记者,目前合作社社员数已达25户,每户年增收3000至5000元,还有很多村民积极地在加入合作社,家家户户都想奔小康。

畜牧家禽网编辑:agronetshenqi

首页 打印 字体 [ ]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联系。
本站所用的字体,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权,请告知我们 service@agronet.com.cn,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