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网 时间:2016/2/6 9:04:00 来源:怒江报 阅读数:
近年来,一种产自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具有极高药用和保健价值的绵羊——乌骨绵羊风靡大江南北,在各种媒体上频频亮相,被誉为“黄金羊”和“药羊”。而在这些光环的后面,却很少有人知道熊学海的付出。
今年50多岁的熊学海是个土生土长的普米汉子,他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山区农民家庭,为了实现让家里人过上好日子的梦想,他曾做过小生意,搞过多年的运输,还当过村干部,通过多年的拼搏,积累了一定的资金。
乌骨绵羊是产自兰坪县的一种极其珍贵的畜禽遗传资源。2006年国家根据乌骨绵羊的产地及特征正式将其名称定为“兰坪乌骨绵羊”。2009年10月,经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的验收,被列入《中国珍稀动物名录》、《世界珍稀动物名录》和《*畜禽遗传资源品种目录》。
2001年,熊学海凭自己敏锐的直觉预判到乌骨绵羊巨大的市场潜力。于是,他不顾家人的反对,拿出自己所有的积蓄,修建起羊舍和一栋办公生活综合楼,并起早贪黑、风餐露宿,奔走在各个村寨,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从农户家里收购了纯种乌骨羊300多只,率先在村里办起了乌骨绵羊养殖场。
创业伊始,熊学海主要致力于保种和扩繁,很少销售,经济收入很少,却承担着极大的风险。2007年初,一场大雪让羊舍倒塌,压死、冻死和饿死羊60多只,直接经济损失达28万元。看着眼前死去的羊,熊学海心如刀绞,但坚强的他却没有就此消沉,反而更加坚定了养羊的决心,他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养殖管理方法和技术。近年来,随着农村人口进城打工的人数不断增多,加之3个儿子都在部队服役,要找个帮工的人都很困难。所以很多时候都是由熊学海和妻子亲自放羊。由于一直忙碌于养殖场的事情,他多年的胃病没有时间医治,2010年病情加重到大理做了手术。回来后全家人和亲戚们都劝他放弃养殖乌骨绵羊,可他仍然坚持要把养殖场办下去。
通过多年的实践,边学习、边摸索、边总结、边改进,熊学海最终成为一个养羊的能手,并总结出了一整套养殖经验:即选择好优良的种羊,不断提高防疫水平,精心管理,实现饲养科学化,不断提高养殖水平。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熊学海十多年来的坚持与付出,最终他获得了丰厚的回报。从2012年至今,全国各省市来熊学海的养殖场考察和引种的人越来越多,乌骨绵羊的出售价格居高不下,一只好的成年种公羊卖价超过两万多元,生产母羊每只售价八九千元。凭着一股大胆和执着的精神,最终让他走上了致富路。他却谦虚地说:“这是党和政府的政策好,给了我发展的机遇和空间,我才有今天的发展局面。”
熊学海说:“自己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算富。”如今,熊学海又有一个新的梦想,他想把自己养乌骨绵羊致富的经验传授给当地的村民,并带领和帮助他们一起养殖乌骨绵羊,做强做大乌骨绵羊养殖这篇文章,努力把地方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