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畜牧家禽网 [ 请登录 ] [ 免费注册 ]
首页 | 郑重申明 | VIP服务 | 加入收藏 | 网址导航 | 农业网

畜牧家禽网首页 >  资讯中心 >  行业动态 >  安徽省:贫困户“借”牛脱贫

安徽省:贫困户“借”牛脱贫

畜牧家禽网  时间:2017/2/4 10:12:00 来源:安徽日报 阅读数:

  冬日的阳光洒在乡间小道上,一头头黄牛犊子憨憨地在路边吃草。日前,记者来到灵璧县向阳乡河王村,见到了这幅温暖的田园场景。聚农E购一打听得知,这些牛是贫困户向大户“借”来散养的。 “新年里,这些牛就是贫困户进的‘年货’,也是他们未来一年的‘摇钱树’。”向阳乡乡长仇索同记者打趣道。

  路过70多岁的贫困户王树风的家时,老远就听到后院传来“哞哞”叫声。王老汉正从门前抱出一捆秸秆准备喂牛。王老汉身有残疾,无法下地干活,多年来靠弟弟供养。村民说,过去王老汉整天闷闷不乐,可自打“借”大户王计海的牛回家养后,一下像变了个人似的。

  “养牛要下大本钱,贫困户哪来的钱?怎么个借法? ”记者首先提出这个疑惑。 “俺养的牛是向大户‘借’的,不花本钱,俺只要出份人力,腾出一两间旧屋,把牛喂大就可以了。 ”王老汉轻松地说。

  “养牛不需要多少技术,不费体力,俺们贫困户干这正合适。 ”王老汉说,黄牛无需像水牛那样放牧,饲料来源广,夏天到处都能割到青草,秋冬天喂秸秆,配点麸皮、剩菜,能让牛快快长膘。 “这两年,俺越养越有劲,同其他贫困户赛着养,从养一头到后来养了六头。 ”

  “借”牛给贫困户的是养牛大户王计海。记者来到他的养牛场,发现只有200多头牛,3名雇工。然而,他家的养牛场放在全乡散养的牛多达300多头,有80多户贫困户为他代养。王计海说,近年来该乡一些养牛大户在扩大规模的过程中,遇到缺场地、缺人手的瓶颈。在政府的引导下创新思路,他们将小牛无偿交给贫困户在家散养育肥,待出栏时统一回收。乡里将这种模式称为“借牛育肥”,养牛场无需新增成本就能快速实现规模养牛、扩大效益;贫困户无需出资金、闯市场、担风险,就能获得固定收益,稳定脱贫,大家互惠互利。

  牛在散养过程中,出了“状况”咋办?王计海说,养牛场大规模集中养牛容易群体发病,各家分散养牛避免了交叉感染,牛基本不生病。而且生了病也不怕,养牛场的兽医会随时上门免费诊治。“牛一旦不舒服就不进食,贫困户一个电话就能叫来兽医。 ”王计海说。

  “利润分成上,贫困户得六成,这大大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王计海给记者算了笔细账,一头小牛育肥一年半能出栏,由养牛场统一回收外销,按成牛800公斤重计算,市场价约为23000元左右,扣除小牛6000多元最初成本,算下来纯利润近17000元。按照利润“四六分成”的协议,贫困户得1万元左右,养牛场得7000元左右。

  “近一年来,俺家陆续出栏5头牛,挣了近5万元。过年前,俺家还要再‘借’两三头小牛育肥。 ”王树风开心地说,自从乡里搞了“借牛育肥”新模式,他过上自食其力的生活,对未来充满信心。

畜牧家禽网编辑:agronetcsl

首页 打印 字体 [ ]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联系。
本站所用的字体,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权,请告知我们 service@agronet.com.cn,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