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网 时间:2017/5/22 10:03:00 来源:青海日报 阅读数:
生态观察
进入初夏时节的祁连草原,阳光艳丽而温暖。黑河峡谷葱郁的青海云杉脚跟下,堆满了厚厚的积雪,由于地处阴面,阳光无法抵达,黑河封冻的河床上依旧雪拥冰横,一片银白,连绵的山峦像不用墨线勾勒,用彩笔渲染的中国画,轻轻流入云际,任由飞翔的苍鹰俯瞰大地,随意起落。
晨曦微露,我们在料峭的寒风中出发,去造访和寻觅曾经“一顶帐篷,一杆枪,一匹骏马走四方”的游牧肖像群体,在高原生态畜牧业建设中奋力跋涉的心路历程以及他们对这片草原的真切爱恋……
1
在祁连县野牛沟乡达玉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文长太家,宽敞明亮的屋子里,洁白的哈达悬挂在国家领导人的镜框上,古董架上摆满了各类荣誉证书和奖状,置办一新的橱柜和茶几上,摆放着各色糖果,显示出草原人家独有的祥和与温馨。文长太两口子脸上洋溢着喜悦。“以前,靠自己家的草山养牛养羊,夏天挖点冬虫夏草,养家糊口还勉强,可供孩子读书,家里零七碎八的支出,一年下来,各种费用需要两三万元甚至更多,加之老人年岁已高,日子过得紧紧巴巴……”说起往昔的穷日子,文长太神情显得有些凝重。
2015年8月,全国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建设在祁连县全面铺开。12月,达玉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顺利完成股份制改造后正式启动,入股社员33户131人,整合草场6300公顷,整合牲畜5512头只,入股总资产达959.86万元,带动精准扶贫5户21人。入股社员按照集约化方式进行生产和经营,并对草场进行划区轮牧。合作社对基础设施建设、牲畜结构调整、科学养殖、良种补贴、融资贷款、多种经营进行详细规划,制定方案。积极做好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对每个社员按特长在一、二、三产业领域内进行重新分工,实现了生产标准化、畜群良种化、饲养规模化和营销品牌化,彻底改变了以往的传统生产经营模式,牧民收入的多元化,让黑河河畔的草原人家真正实现了生态、生产、生活的协调发展。
在文昌太家的草场上,蓝天白云下呈现出初夏草原乍暖还寒的另一番景致.植被细密而硕长的草地里,牛羊悠闲地啃草,远处传来野马鸡“咕咕,咕咕”的鸣叫声,穿行在山峦阳面山坡上的牛羊好似行走在云端上。文昌太说,达玉生态畜牧业合作社的成功运营,不仅增加了群众收入,也使广大牧民群众对生态保护有了更加清晰明确的认识。
2
祁连县借助全国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建设契机,着力推进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完成了6家生态畜牧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6家专业合作社有计划、按区域、大规模集中调整畜群畜种结构,实施农牧业“种子工程”、基础设施配套、建立牛羊育肥基地、围栏建设、饲草料种植、退化牧场草籽种植,鼠害灭治、畜疫防治体系建设等有效管护措施,建立健全农牧业生产中的基础性、经营性和服务性体系建设,落实补奖机制政策,部分退化严重的天然草场得以休养生息,草场毒杂草明显减少,植被覆盖率度明显提高,草场生产性能、防病、防灾能力大幅提高,促进了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的大转变,牧民人均收入的多元化和特色产业规模化发展,实现了“禁牧不禁养、减畜不减肉、减畜不减收”,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经济发展的同步共赢。全县巩固草原禁牧面积511.36万公顷,草畜平衡面积1040.69万公顷,划定基本草原保护面积1319万公顷,草场划区轮牧达到40%以上。在海北州率先成立了县畜牧业协会、有机畜牧业协会,已组建农牧民专业合作社165家,登记注册家庭农牧场53家,规模化养殖场81家。
目前,全县已经形成以“草业先行”为重任的草地生态保护机制,实施草原生态补奖机制总面积1552.05万公顷,草原生态补奖资金8134.53万元,发放率为100%,受益农牧民5521户22087人。建成多年生优质饲草料基地80万公顷,防治鼠害185.5万公顷,虫害55万公顷。初步形成了“划区轮牧、禁牧封育、农牧互补、借地增草、草畜联动”草牧业格局。
3
据祁连县县长龙永胜介绍,自全国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重点县启动建设以来,祁连县牢牢抓住这一契机,突出草原生态保护、草畜联动、经营主体培育、集约化建设、多元化服务、产业化经营六项重点工作,强化重点扶持,对全县成立的22家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以生产要素整合质量为主要评估依据,从牛羊按群专群饲养、草场按类划区轮牧,劳动力按技能重新分工,收益按股权进行分配、生产要素按市场进行配置等方面展开了建设质量评估工作,确立“谁先整合,谁先享受政策、谁先发展”扶持模式,形成了以达玉合作社等为典型的6家试点合作社,彻底改变了合作社的“空壳”现象。
祁连地处三河源头,在全省乃至全国的生态建设中占有重要位置,在“一路一带”国家战略布局中,我们要按照“四个全面”的要求,落实“四个扎扎实实”,推动“四个转变”,把生态文明建设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通过优化产品结构,发展绿色、有机农畜产品,打造出含金量极高的农畜产品品牌,以绿色崛起,掘进扶贫攻坚,建设美丽祁连,幸福祁连。用实践来证明,守住生态安全底线,打造绿色产品,同样能挣来金山银山,发展绿色产业也将成为助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祁连县委书记韩向晖说。
初夏的祁连大地,风儿摇绿了柳树的嫩芽,龙鳞白杨冒出了红红的叶稍,云端上的祁连呈现出别样的景致。一望无际的原野上,走向新生活的人们,满怀梦想和期盼,用勤劳和智慧勾勒出一幅拓春的画板……
生态故事
村医尕藏才让的环保之路
同德县尕巴松多镇斗后言村,距离县城8公里。全村有230户880多农牧民,是一个半农半牧的藏族村,也是全县有名的环境保护村,村里村外几乎看不到一处垃圾。
村委会主任德关介绍说,多年以来斗后言村每个月都定期开展环境整治活动,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有人使用塑料袋等白色垃圾,村里的小卖部也不销售垃圾食品,全村男女老少已形成了讲卫生、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而这一切,都源于村医尕藏才让和他的“宗日生态文化保护协会”。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今年30岁的尕藏才让对家乡的山山水水有着无限的眷恋。也许是目睹了太多身边的乡亲们为了看病而往返奔波于医院的情形,他从小就立志要学医,要为家乡父老尽一份绵薄之力。
2010年,尕藏才让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青海大学藏医学专业。
上学时,尕藏才让经常跟着老师去藏区采集藏药,常常会看到那些即将干涸的河流。一条河流的消失,也许就意味着一片植物的消失,有些藏药植物已经越来越不容易采集了。尤其是看到河谷边、山脚下散布的大量旅游垃圾时,更让尕藏才让产生了做一名环保志愿者的想法。
于是,他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加入到了学校的环保志愿者队伍。大学毕业后,尕藏才让回到了斗后言村做了一名村医。
尕藏才让的藏西医门诊部面积很小,小小的院子里有治疗室、藏医药房、医生值班室等,一排整齐的药柜上写着各种藏药名,院子里的所有医用设施,全部是尕藏才让用自己的积蓄修建、购置的。
诊所里最引人注目的是墙上的“宗日生态文化保护协会”几个大字和一张张照片。是他这几年和环保志愿者开展的一些活动。从2010年开始,果洛、玉树、青海湖、赛宗山、阿尼玛卿……一直记录着他和志愿者们去过的每一个地方。
尕藏才让介绍,起初,他把照片贴在墙上只是想在给群众看病的同时也给大家宣传相关的环保知识,让大家知道生态保护的重要性。渐渐地,就有人主动加入到了他的志愿者队伍中。
“我的家乡被誉为‘宗日文化之乡’,用文化的传播来唤醒人们对生态的关注和保护是这个协会成立的初衷。”
几年来,尕藏才让的环保志愿者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保护协会的成员也由本村的人扩大到了附近的好几个村庄。
每年夏天,尕藏才让带领大家开展多次环保志愿者活动。少则几十人,多则数百人。雪山脚下、河流边、学校……每到一处,他们都会捡拾垃圾、给当地人宣传生态保护理念,以引起大家对水源保护的重视。返回时,又将满车的垃圾带回县城垃圾处理厂。每到一处,他还会搜集当地民间保护环境的有关资料,编辑成宣传册或制作成宣传片。他把自己多年来的环保体会和认识编写成诗歌和论文,并且出版了关于家乡生态保护的电影剧本《绿点》。
“只要付出就会有回报。这几年我们精心保护的几处即将枯竭的泉眼,有7处已经开始重新出水了,这是我最开心的事。”
用自己微薄的收入来维持一次次的志愿者活动,从带动乡邻,到再带动全县范围内的志愿者投身到生态环境保护中,尕桑才让在一步一步实现着他的愿望—— “希望家乡的天更蓝,水更清,鸟儿更自由地飞翔”。(刘伟)
生态论坛
绿色生态是青海最响亮的品牌
绿色生态是青海最响亮的品牌、最宝贵的财富、*的后发优势。“十三五”时期,我们要围绕绿色发展的既定目标,加快把绿色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着力在绿色发展中创优势、增动力、加速度,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实现百姓富与生态美的有机统一。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在祁连草原得到了很好的印证。
在省委、省政府全力推进生态畜牧业实践中,祁连县着力构建多方联动工作新机制,坚持股份制经营方向,加快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创新创立牧合事务所,涌现了达玉等一批典型引路的股份合作社,为推进全国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建设积累经验、培育样板,发挥了引领示范作用。
绿色发展的根本立足点在于良好的生态环境,关键在于打破思维定式,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只有严守生态底线,保护好绿水青山,才能发挥草地生态畜牧业优势,实现绿色发展。不遗余力地保护生态,提升绿色农畜产品附加值,有效提升和带动群众持续增收,才能真真切切感受到绿色附加值带来的好处。
祁连县的经验告诉我们要因地制宜,找准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产业、推进精准脱贫、保障改善民生的结合点,实现保护生态、改善民生、区域发展的“多赢”,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加快推进生态畜牧业建设、保护好草原生态的同时实现牧民脱贫致富。
绿色发展,首先把最具竞争优势的产业做强。祁连的现代畜牧业、旅游业与生态资源和环境质量关联度、依存度高,也符合人们追求绿色、健康、安全生活的消费理念。要继续顺应趋势、紧跟热点,加快推进畜牧业规模化、产业化,借助电商平台和现代物流,以绿色安全的农产品抢占市场、打响品牌,打造绿色产品输出地;发挥祁连山的品牌优势,大力发展多样化的旅游产品,特别是把健康休闲养生作为旅游发展的重要方向,让更多的游客愿意来、留得下、玩得好。
其次,把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做大。祁连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丰富,发展食品加工的条件得天独厚,这些产业也有着旺盛的市场需求,具有其他地区难以复制的比较优势。要借助资源优势,加快打造一批龙头示范企业和标准化种植基地,推动产业链向精深加工延伸,推动产品向高附加值延伸,打响祁连山品牌,尽快形成特色规模优势。
近年来,祁连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梳理确定了牛羊肉加工、旅游养生等特色产业,作为重点培育的主导产业,产业规模不断做大,发展效益加快显现。“十三五”时期,我们要坚持不移地把绿色产业作为县域经济的主导,加快构建具有特色规模优势的绿色产业体系,添加更多“绿色动力”、释放更多“生态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