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网 时间:2017/9/29 10:43:00 来源:海南日报 阅读数:
“枝叶秋时落,远看红似火。山野一村夫,牧羊满山坡。”昨天傍晚,蔡笃勃独坐在自家位于海南澄迈县金安镇(筹)书富村的牧场上,对着远处的漫天红霞和林木,不由得诗兴大发。
在酒店行业摸爬滚打了15年的他,于两年前脱下西装,回乡养殖黑山羊。虽然皮肤被晒得黝黑、身上布满了被草叶划破的伤痕,蔡笃勃却依然乐此不疲,“在外面‘流浪’时间长了,还是想回到澄迈,感受这久违的乡土味。”
2000年,从海南大学中文系毕业的蔡笃勃进入酒店行业。15年间,他为了工作辗转于海南海口、三亚、文昌、定安,以及云南、广西等地,从服务员一路升至总经理。“那时我天天西装革履、吃住不愁,年薪超过15万元,日子过得十分惬意。”蔡笃勃说。
虽然酒店事业发展顺风顺水,但蔡笃勃总觉得“心里缺了什么”。有一次,他前往澄迈乡村观摩他人创业,这件事点醒了他,“漂泊多年,我从未给家乡做过贡献,是时候改变我的人生了。”
2015年7月,蔡笃勃辞去高薪职位,带着多年积蓄回到澄迈,创办澄迈寿康农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专心养殖黑山羊。
笔挺的西装换成了朴素的工装,拿惯了红酒杯的手执起了牧羊鞭,蔡笃勃不顾家人朋友的反对,在荒坡上建起了羊舍,种起了牧草,迈出了创业的第一步。
记者注意到,虽然蔡笃勃居住的房屋十分简陋,但他却尽*努力,给230多头“宝贝”黑山羊提供了条件优越的住所:羊舍整体悬空,距离地面超过1.5米,成年羊可在面积为500平方米的“豪宅”内肆意漫步,小羊羔和母羊还有单独的“小窝”可供居住。
“羊舍悬空是为了保证通风和干燥,建‘小窝’是为了将成年公羊和羊羔分开,避免不必要的碰撞损失。”蔡笃勃说,这都是自己摸索学习出来的经验。
回望创业之初,因为隔行如隔山,蔡笃勃可没少吃苦头。他记得去年羊群感染了一些疾病,而他只顾着“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忽视了根本病因,只能又着急又伤心地看着50多头羊相继死去。
情急之下,蔡笃勃请来海南大学农学院教授,才知道原来羊群感染的是一种病毒,自己给患病羊打的针,只能治标,不能治本。在专业人士的帮助下,蔡笃勃的羊群很快都恢复了健康,个个毛皮黑亮,十分壮硕。
现在,蔡笃勃每天都会拉着羊群外出遛弯,让它们吃鱼腥草、蕨菜,还时不时放些音乐帮助羊群舒缓身心。
“海南有一句谚语,叫‘好羊不出村’,说明本地人对食用羊肉十分热衷,好羊肉更是供不应求。”蔡笃勃介绍,自己养殖的黑山羊肉质鲜美、口感嫩滑,每斤可卖至40元。此外,蔡笃勃的合作社还吸纳了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除每年分红外,还会提供少量岗位助其就业。
出身中文系的蔡笃勃,喜欢将一路走来的酸甜苦辣写进诗歌里。“我喜欢这片土地,也喜欢我的羊群。”看着黑山羊在夕阳下安静地吃草,蔡笃勃站起身,拍拍沾在衣服上的杂草和土屑,用一句原创诗歌表达了自己的创业体会:“岁月匆匆,使我没来得及记录下每个精彩的时刻,太阳却在我们的脸上,谱写了属于它的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