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网 时间:2017/11/21 14:43:00 来源:南宁农业委员会 阅读数:
近期,在南宁市动物防疫和疫情排查中,发现部分贫困村(户)、集体组织不重视动物防疫工作,不按照规定引入动物,也未对动物进行免疫,是导致发生动物疫情的严重隐患。为切实做好贫困户养殖动物疫病防疫和指导工作,市农业委员会和市扶贫办公室领导高度重视,及时下发通知,要求各地要采取各项措施,确保扶贫工作取得成效。
一是明确责任,提高认识。畜牧业是南宁市广大农村的支柱产业,是贫困山区群众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一项“短、平、快”的精准扶贫产业项目。自去年以来我市实施许多畜牧产业扶贫项目,取得不少成效,但由于群众饲养管理水平或引入动物不规范等原因,也导致部分畜禽发生疾病死亡或其它原因死亡,造成一定损失。各地农业和扶贫部门务必高度重视,落实专人负责,抓住动物疫病防控关键期,采取有力措施,狠抓工作落实。
二是及时行动,提高服务质量。各地要充分利用基层力量,及时摸清贫困户养殖数量、养殖技术、疫病和免疫等情况。并对有养殖意愿、想通过养殖脱贫的贫困户,采取定向帮扶,从养殖栏舍的科学选址、规划设计到疫病防治、粪肥资源化利用等方面提供全方位、全过程服务,竭力为贫困养殖户排忧解难。乡镇兽医站人员或村级动物防疫人员要对他们进行技术指导,免费提供防疫服务、免费做好疫病监测、免费开展疫病防控,降低畜禽死亡率。同时,要发挥科技扶贫的促进作用,印制培训资料,根据贫困户需求细化培训内容,做到针对性、及时性和有效性三结合,切实提升贫困户的养殖技术,减少疫病的发生。
三是强化督检,严格问责。各县(区)开发区农业和扶贫部门要高度重视,及时将要求传到基层并组织实施。市农委和市扶贫办近期将组织相关人员开展督查,检查各地落实本通知的情况,对不作为、不负责任的,将严肃批评,导致疫情发生的将严格问责,确保精准扶贫工作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