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畜牧家禽网 [ 请登录 ] [ 免费注册 ]
首页 | 郑重申明 | VIP服务 | 加入收藏 | 网址导航 | 农业网

畜牧家禽网首页 >  资讯中心 >  致富经 >  凤翔县柳林镇:贫困户唐新科的脱贫路(图)

凤翔县柳林镇:贫困户唐新科的脱贫路(图)

畜牧家禽网  时间:2018/7/2 14:54:00 来源:宝鸡新闻网 阅读数:

唐新科在农院

  在凤翔县柳林镇汉封村二组村口的山沟里,身着长衣长袖的45岁贫困户唐新科和媳妇吴栓爱半蹲在齐腰高的草丛里,一镰一镰割着青草,“家里有6个‘张口货’,昨晚我对门说预报明天有雨,要多割点草给攒下哩!”顾不上多说,唐新科手里的镰刀又快了几分。

  唐新科口中的‘张口货’,是他喂在新房和老屋窑洞里的6头黄牛。在唐新科夫妇看来,这几头牛是家里最值钱的“宝贝”,再苦再累夫妇俩都毫无怨言。

  不到一个小时,青草已装满了两辆小推车,唐新科夫妇俩一前一后,推回了家。

  唐新科家的新房是去年建成的,一砖到底,新门新窗,新房门楼上“勤和兴家”四个字格外显眼。作为贫困户,唐新科去年享受了3.9万的危房改造补贴。院子虽然有些凌乱,但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两年前的唐新科家,可是另外一副样子。房子是包产到户后盖的土厦房,破旧的土房一到下雨天就成了“水帘洞”,厨房也是依着土房临时搭建的,低矮乌黑。

  其实在汉封村,唐新科算个“能人”,他能唱戏,会拉二胡,在北乡的小戏班颇有名气,收入虽然不高,但也能维持生活。但由于家庭连续出现几次不幸的变故,对他打击很大,让他对生活失去了信心。

  唐新科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后,帮扶干部多次上门,向他宣传产业扶贫政策。养一头牛政府补贴3000元,养一只羊政府补贴100元,种植1亩核桃,政府第一年补贴400元,第二年、第三年分别补贴500元……

  在镇村干部的动员下,唐新科有些心动了!“政策一好,咱做啥也就有了心劲了!”唐新科说。

  要想脱贫,得有致富的门路!唐新科琢磨着,该发展些什么产业。曾经养过牛的他,和妻子一商量,翻出了家里的老铡刀,决定发展黄牛养殖。

  他托亲戚从麟游买来了知根知底的黄牛,精心喂养起来。

  在妻子吴栓爱眼中,唐新科是个爱牛狂人。怕牛虻咬牛,他在牛圈旁生起火堆,给牛熏牛虻;天气热了,他给牛圈撑起防晒网,将怀孕的黄牛拉进老屋的窑洞避暑;每天早晚要割两次青草,还从柳林买来6吨酒糟,让牛吃饱吃好。

  在夫妻二人的精心喂养下,从最初的两头,唐新科家的黄牛已繁养、扩大到现在的6头牛。“牛肚子还有两头小牛犊哩,农历5月、7月下牛娃!”唐新科兴奋的说。按一头牛7000元计算,仅这几头牛,就为唐新科家带来了4到5万元的收入。

  唐新科是个闲不住的人。2016年村上新修了二组通往村外的水泥路,喂牛务农的间隙,他外出唱戏挣钱跑的更勤、更方便了。村上为贫困户组织的养殖、种植、烹饪等技术培训他也次次参加,希望能多学一门手艺。

  “人还是要勤快,不勤快再好的政策也不起作用。政府能帮我们一年两年,不能帮我们一辈子。我们自己要让自己日子越来越好。”唐新科边收拾牛圈的粪土边说。

  在北山脚下的汉封村,像唐拴科一样自强自立,脱贫致富的贫困户还有很多。正因为如此,去年,汉封村成功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如今,群众不等不靠,少年们学习求知,青年人外出打拼,中老年人留守发展产业,汉封村民团结一心,用一双双勤劳的手,拔穷根摘穷帽,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畜牧家禽网编辑:agronetlmt

首页 打印 字体 [ ]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联系。
本站所用的字体,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权,请告知我们 service@agronet.com.cn,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