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网 时间:2010/5/19 16:51:00 来源:第一食品网 阅读数:
赤峰市各旗县区及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市政府赤政办字(2010)38号《赤峰市2010年肉牛育肥工程及肉牛产业开发专项推进实施方案》的精神,切实加强了组织领导,狠抓了工作落实,在克服今年春季持续低温的情况下,因地制宜地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措施,从政策扶持、资金投入、技术服务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领导重视,群众认识程度提高,畜牧技术部门工作得力,整个肉牛育肥工程及肉牛产业化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1、组织领导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市各旗县区均建立了完善的组织领导体系,加强对此项工作的全面管理、协调和指导,做到明确分工,落实责任,严格奖惩。各地依据本地实际制定了实施方案,把目标和任务落实到乡镇苏木,实行一把手负责制,把做强肉牛产业做为调整农村牧区产业结构的重点工作来抓,各乡镇苏木也将任务落实到村嘎查,层层落实责任制。各级领导的重视,使肉牛产业各项工作顺利展开。
阿鲁科尔沁旗围绕市委市政府 “增牛减羊” 及实施“百万头肉牛育肥工程”战略,采取整合畜牧业资源,突出重点,优先发展肉牛主导产业思路,联系产业实际出台《阿鲁科尔沁旗关于大力发展肉牛主导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配套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谋求肉牛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政府拨付专项经费,实行全旗肉牛配种免费。针对近年来因改良收费困难和劣质公牛清群等影响冷配改良等问题。今年在旗财政非常困难的情况下,政府拨出冷配改良专款400万元,支付参加冷配母牛每头50元配种费,开创全市乃至全区地方财政支付改良配种费的先河。为把此项工作落到实处,配种费采取实配实补的策略,旗畜牧部门专门针对补贴发放制定了资金管理办法和项目补贴方案。政府承担肉牛配种费的意义,绝不是减轻养殖户一点点负担,保证改良员收益和稳定改良队伍;而是传达了一个信号,阿旗肉牛产业已经被列入全旗优先发展战略,已近真正成为重点产业和主导产业。
翁牛特旗由几大班子领导牵头督查,以业务部门主要领导包片,分管领导包村,业务干部包户的形式把任务分解,层层抓落实,形成旗委、旗政府领导牵头,旗畜牧业局与各苏木乡镇积极配合,养殖户认真落实的三位一体的产业化经营体系。同时我市部分旗县区把对产业化经营工作由过去单纯的下计划、抓任务转向产、加、销各环节的服务和引导,尊重经营主体的选择,做到引导生产经营不越位,协调资金服务不错位,技术咨询服务不缺位,为发展肉牛产业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
2、资金投入方面。截止目前全市累计落实肉牛产业开发项目建设资金15572万元,其中市级和旗县区上解资金500万元,旗县区财政投入195万元,乡镇苏木投入557万元,农牧民自筹14320万元。旗县区及乡镇苏木投入资金主要用于完善良种推广体系建设上,群众投资、集资主要用于肉牛养殖小区、专业村和大户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购买优质母牛,改善存栏母牛的品质上。落实肉牛育肥扶持资金8145万元,其中用于基础母牛补贴1755万元,用于购买架子牛贴息840万元,育肥牛出栏补贴4300万元,整村推进购牛补贴1250万元。
3、各项工作开局良好。首先加强了技术培训,全市共举办培训班28期,培训技术人员1944人次,培训农牧民8017人次。二是品种改良工作进展顺利。2010年赤峰市的肉牛冷配任务数为60万头,为历史最高。目前全市累计淘汰劣质公牛32217头,新达标准化人工授精站99个,完成牛冷配9.18万头。三是肉牛育肥生产形势良好。截止目前全市新建肉牛小区16个,使总数达到209个;新建专业村30个,使总数达到379个;新发展养牛大户1636户,总数达到24729户,其中培育精养高效典型户275户。新建肉牛育肥合作社30个。出栏肉牛16.8万头,完成80万头任务的21%,其中育肥出栏15.2万头,完成60万头任务的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