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网 时间:2010/6/29 16:02:00 来源:中国畜牧网 阅读数:
2010年上半年,拉萨市当雄县的畜牧业发展良好。各项牧业指标平稳,建设任务落实有力,保持了稳定、持续、快速发展势头。整个牧业形势喜人,呈现出蒸蒸日上的发展态势。 开展接羔育幼工作 落实防疫防旱保障
为增强当雄县牲畜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能力,提高幼畜成活率,为牧业生产继续保持健康、稳定、持续发展的势头提供保证,当雄县畜牧局按照制定的工作计划,认真开展了接羔育幼工作。截止目前,已组织专业工作人员38人次,开展巡回医疗工作、及时诊断处理各种疾病23次;完成向各乡(镇)发放价值约4万元的抗菌药物13种和价值约3万元的中藏兽用药8种;畜牧局在全县范围内共维修畜圈3578座、羔宫1593座。 据统计,上半年存栏各类牲畜698311头(只、匹),出栏牲畜1348头(只),出栏率0.23%,较去年同期下降0.62%;幼畜出生 138825头(只、匹),成活率96.8%,较去年同期下降1.7%;成畜死亡1412头(只、匹),死亡率0.24%,较去年同期下降0.54%。 在2010年3月30日,县政府及各乡(镇)主要职能部门成立强有力的防疫组织机构,安排部署督促检查防疫工作,制定了《当雄县2010年防疫工作方案》,并签定了防疫责任书,层层落实,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同时,完善了疫情报告制度,认真执行日报告制和零报告制,确保了疫病发生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 截至4月30日,当雄县已完成“五”号病应免牲畜562527头(只),完成免疫注射牲畜562469头(只),未免疫牲畜58头,防疫密度达到99.98%。 此外,在去年储备的各种防抗灾物资的基础上,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争取抗灾物资经费,并组织兽医专业工作人员认真开展巡回医疗工作,宣传教育防抗灾知识及幼畜疫病防治知识。真正做到了组织、人员、物资、措施四到位,确实把各项防抗灾工作落到了实处,防患于未然。
项目建设稳步推进 完善虫草采挖管理
按照“远抓发展、近抓项目”的要求,今年上半年当雄县分别实施了特色产业项目人工饲草料基地建设(投资753.4万元)、兽用藏草药研制加工基地(投资12万元)、特色产业项目牦牛短期育肥项目(投资282.5万元)、动物防疫体系建设项目(投资55万元)、退牧还草工作任务饲料粮补贴(投资 1492.155万元)等五个项目,按照项目实施进度安排,以上各项目将在今年7月底全部完成,为牧民增收将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冬虫夏草是当雄县特色资源之一,也是当雄县牧民群众增加现金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为牧民群众脱贫致富起到了积极作用。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区、市有关会议精神,切实做好当雄县虫草采挖期间的社会稳定,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了周密细致、科学合理的安排部署。由于当雄县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并坚持增收与环保并重的原则, 使得该县虫草采集工作井然有序,有效遏止了冬虫夏草乱挖乱采现象,草原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保护。
发展牧民专业合作组织 提高牧民增收效益
今年上半年,在政府的积极引导下,当雄县通过加大宣传力度,按照群众自愿、产业支撑的原则,紧紧围绕特色产业开发,在继续扶持原有两个合作组织的基础上,先后成立了乌玛塘乡巴嘎村牦牛育肥专业合作组织、宁中乡麦灵村采沙场专业合作组织、公塘乡畜产品加工经营合作组织、纳木湖乡畜产品加工经营合作组织、龙仁乡畜产品加工经营合作组织,同时,向上级单位争取扶持资金150万元,扩大了组织成员,为帮助群众实现增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加强培训工作力度 实现劳动力转移
根据今年培训5000人的计划安排,今年上半年,当雄县利用牧闲时间,组织牧民群众开展科普培训,培养一批科技示范户和科技明白人,使其至少掌握一到两门畜牧业实用技术或其他实用技能。截止目前,当雄县采取多种形式,共培训牧民群众3378人,完成年度培训计划的60.32%,并积极帮助实现劳动力转移1425人。 据了解,今年下半年,当雄县畜牧局等有关单位将继续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加大出栏率、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畜产品的商业率。同时,安排部署防抗灾工作,持续狠抓秋季防“五”、冬季驱虫等工作;加强科普培训力度,对现有科技人员采取进修、技术交流等培训方式,提高业务水平,推动畜牧业现代化,确实发挥县冻精站、兽医站、草原站的职能作用,加大畜种改良、牲畜防疫、草原治理等方面的科技宣传、推广力度,为全面提高当雄县畜牧业生产的科技水平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