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网 时间:2010/8/9 10:59:00 来源:中国畜牧网 阅读数:
乌拉盖管理区坚持“农牧民增收、农牧区增效,发展农牧区经济”的工作思路,投资28万元实施育肥牛棚建设。该项目实施,使肉牛养殖提质、增效,直接增加农牧民收入,加快畜牧业现代化进程。
一是育肥牛棚建设改变传统养殖方式。育肥牛棚项目位于霍博尔沁乌拉村,按照乌拉盖管理区“转人、减羊、增牛”的政策,大力发展养牛业,合作社成员主要采用自然放养的养殖方式,一般年景,出售当年牛犊每头在3000元左右。如果遇到天气寒冷干旱等年景,子畜膘情上不去,错过了*生长期,会影响整个牲畜体质,出售价格下降,减少收入。育肥牛棚的建设弥补了这一空缺,将自然放牧与舍饲有机结合,改变这一被动局面。
二是直接增加牧民收入。育肥牛棚投入使用主要是将出生的牛犊断奶后放入育肥牛棚进行舍饲,由于温度适宜、营养搭配合理,子畜膘情明显增加。育肥 3至4个月后,天气转暖,再进行自然放养。经过育肥的牛犊,体质较好,体重增加快,肉质鲜美,可卖至4500元以上,每头牛直接增收1500元。
三是科学设计,合理应用。育肥牛棚及其配套贮草棚、青贮窖等设施总投资28万元,其中财政投资20万元,农牧民自筹8万元。暖棚面积396平方米,基础为红砖砌筑,地面采用立砖铺砌,可增加保暖性,屋顶为钢架结构,上面覆盖复合彩钢瓦,既结实又保暖。棚顶设有多个排气天窗,保持屋内空气流通,内部安装料槽等育肥设施,整个设计突出合理性和人性化。育肥牛棚可同时育肥100余头牛,暖棚外配有880平方米畜圈。直接受益项目户90余户3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