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网 时间:2010/8/18 14:37:00 来源:互联网 阅读数:
浚县是河南省畜牧强县、河南省畜牧业发展重点县。今年以来,浚县畜牧局、浚县人民检察院共建畜牧“阳光工程”,落实支农惠农政策,规范项目运行,将“阳光工程”建成政府放心、群众满意的优质工程、廉洁工程,取得了明显成效,有力促进了畜牧业健康快速发展。目前,浚县拥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6个,其中,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个。建成养殖小区、规模场户7000多个,规模企业300家,浚县蛋鸡行业协会、生猪行业协会通过农业部无公害畜产品产地产品一体化认证。总投资16亿元的7个畜牧养殖及深加工项目相继在该县落户,项目全部建成后,年可新增产值28亿元。今年上半年,全县肉类总产量9.2万吨、蛋类总产量3.5万吨、奶类产量1.05万吨,分别同比增长1.06%、2%、9.5%;实现畜牧业产值13.6亿元、畜牧加工业产值5.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9%、2.6%。初步形成了生猪、肉鸡、肉鸭、肉鹅、奶牛、蜂产品等养殖加工一体化产业链条。该县的主要做法:
一、 实施政务公开,丰富“阳光工程”内容
公开重大决策、决定和决议,重要政策、制度和规定,涉及群众利益的重要政策措施,以及群众关注的重大事项和热点问题等;公开管理职能、办事程序等内容;公开行政执法职能机构的执法内容、程序、标准、要求、收费及处罚依据等;公开畜牧项目,对实施的畜牧业项目,向社会公开项目实施的条件、内容、标准、目的等;公开畜牧项目的审批依据、审批机构、审批标准、审批程序、审批时限和审批结果;公开项目验收结果。
二、开展预防教育,夯实“阳光工程”基础
把开展预防教育放在首位,切实加强思想教育和法律教育,组织相关人员学政策、学法律,有针对性地开展宗旨观、荣辱观教育,开展人生观、权力观教育,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廉洁自律教育。树立依法行政,公开廉洁的执法意识,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预防教育,进一步增强实施民生工程的主动性,增强落实惠农政策的原则性,增强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为“阳光工程”筑牢第一道“防线”。
三、创新管理方式,完善“阳光工程”机制
把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作为重点,进一步创新管理方式。做到每一个项目、每一项工作,都有章可循、有人负责、有人监督;浚县人民检察院和浚县畜牧局建立预防工作联系、配合、协调的组织和制度,形成预防工作网络,不断增强防范能力。通过加强管理,用制度管权,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逐步实现管理科学化、规范化,为“阳光工程”系上“保险带”。
四、加强监督检查,提供“阳光工程”保障
把监督检查作为重要手段,充分发挥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的作用,进一步加强法律监督。先后完善了项目选择评审办法、专项资金拨付使用管理监督办法、基层站所财务管理流程、责任追究办法等一系列制度,在畜牧项目建设区,挂出了内容详实的公示牌。通过监督检查,及时发现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隐患和漏洞,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畜牧项目高质高效,资金安全,干部廉洁,为“阳光工程”把好“安全门”。畜牧局和检察院建立联络制度,双方保持经常联系,将有关政策、制度、以及队伍建设、内部管理机制等方面的有效做法、措施和经验互相通报。
五、强化优质服务,增强“阳光工程”活力
把强化优质服务作为中心来抓,努力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服务水平。积极开展咨询服务。对申请创办的畜牧企业,负责可研论证,规划选址。积极开展政策服务。对招商落户的畜牧企业,负责介绍产业政策、发展环境,引导办理证照,落实优惠政策,减免有关费用。积极开展技术服务。针对养殖、加工环节,搞好行业信息、先进饲养技术、疫病防控技术等服务。通过开展优质服务,吸引客商,留住客商。
通过建设“阳光工程”形成了一个自我约束、社会监督的管理机制,为畜牧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使总计逾千万元的惠农“钱袋子”实现了规范管理,高效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