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畜牧家禽网 [ 请登录 ] [ 免费注册 ]
首页 | 郑重申明 | VIP服务 | 加入收藏 | 网址导航 | 农业网

畜牧家禽网首页 >  资讯中心 >  行业动态 >  关于营口市实施现代畜牧业推进计划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营口市实施现代畜牧业推进计划情况的调查报告

畜牧家禽网  时间:2010/9/19 14:52:00 来源:畜牧兽医在线 阅读数:

  2010年是实施省政府现代畜牧业推进计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完成“十一五”规划的关键年,为确保畜产品的有效供给和质量安全,有效防控重大动物疫病,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我市畜牧业又好又快发展,今年8月份,我们对全市现代畜牧业推进计划的实施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和今后工作思路及措施报告如下:

一、实施推进计划的成效

(一)畜牧业生产能力不断提高。一是畜牧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2009年畜牧业产值达37.6亿元,同比增长12.9%,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2.3%,同比提高了2.2个百分点。肉蛋奶总产量32.8万吨,其中肉类产量17.5万吨,蛋类产量14.0万吨,奶类产量1.3万吨,同比分别增长28.5%、14.1%和22.3%。畜牧业生产继续向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方向迈进。二是畜禽生产结构趋于合理,产品结构得到改善。2009年畜禽生产数量中,生猪饲养量112.8万头,同比增长18.3%;绒山羊97.3万只,同比增长2%;肉牛11.8万头,增长13.5%;家禽7539万只,增长17.6%。结构调整基本达到稳定生猪产业发展,加快肉禽、绒山羊和肉牛产业发展的目的。畜产品产量中,猪肉所占比重由2008年的45%下降到200年的33.7%,下降了11.3个百分点;禽肉由33%提高到56%,提高了23个百分点;牛羊肉由7.2%提高到9.9%,提高了2.7个百分点。禽肉和牛羊肉的持续增加,使畜产品结构得到改善。三是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据调查,2009年我市农民人均牧业收入达到673元,占家庭经营性人均总收入的25%,比2008年增加168元,提高了5个百分点。大石桥市沟沿镇畜牧业产值1.85亿元,占全镇农业总产值近60%%;饲养肉禽富农家,万福、黄土岭、旗口等8个生产基地乡镇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25%;山区农民发羊财,杨运、榜式堡等15个生产基地乡镇的2000多个绒山羊饲养专业户都是养羊增收致富的典型,各乡养羊收入占农业总产值的30%以上,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四是丰富市场,物价稳定。2009年全市人均肉蛋奶164千克,比2008年增加33.5千克,增长25.7%。肉蛋奶人均占有量分别为肉类87.5千克、禽蛋70千克、奶类6.5千克,同比分别增长23.9%、28.2%和20.4%。近几年来,全市城乡市场畜禽产品价格基本稳定,百姓满意。

(二)畜牧业发展方式出现较大转变。2008年以来,按照省、市政府提出的发展畜牧业的总体战略部署,我市畜牧业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规模养殖比重逐年增加。目前,全市各类规模养殖场户12000户,肉蛋奶总量的70%来自规模饲养。猪、禽规模养殖比重均达到70%以上,新建各类标准化养殖小区总数达到354个,超额完成了省定指标。生猪养殖方面,已建成旺发、阔田、后山生态、畜禽繁育场等4个万头养猪小区,建成生猪标准化养殖小区146家;家禽养殖方面,已建成天成、天宇、鹏安等3个存栏20万只以上蛋鸡养殖小区及世亮肉鸡养殖场、兴福种禽场等10个10万只以上肉鸡小区,建成蛋鸡标准化小区55个,肉鸡标准化小区20个;绒山羊养殖方面,已建成暖泉绒山羊种羊场、昌宇绒山羊养殖场等8个2000只以上的绒山羊养殖场,建成绒山羊标准化小区76个。此外,在特种畜禽养殖方面也有了新的发展,大石桥轿顶驴、老边郎德鹅、野猪等一批特种畜禽发展也很迅速。在发展规模养殖的同时,注重标准化饲养,截止目前,全市认定无公害畜产品产地58个,认证产品11个。

(三)畜牧产业化建设成效明显。我市初步形成了产业有合理布局,基地有相应规模,龙头有较充足实力,产品有国内外市场的畜牧业发展新格局,累计建成投产畜产品初级和精深加工企业42家,畜产品加工率近50%。至今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与基地建设初步形成了5大产业链。

一是生猪产业链。以莱旺尼、阔田、旺发、盖州繁育场、后山养殖场生产小区为龙头和主要生产基地,形成种猪、纯种扩繁、二元母猪生产、商品猪饲养的种猪扩繁体系和商品猪加工销售体系,年向社会提供种猪1万头,商品猪10万头,屠宰加工能力15万头。二是肉鸡产业链。以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大成公司为龙头,以位于万福、黄土岭、永安、路南等15个乡镇的规模场、生产小区、生产大户为生产基地,肉鸡饲养量达到3000万只,龙头企业合同户1500户,带动非合同户500户。三是肉鸭产业链。以水源镇志同肉食品加工企业为龙头,以企业肉鸭生产小区和同志村专业生产为基地,面向国内南方市场和日本市场输出产品。企业日加工肉鸭达到1万只,带动农户400户,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800人。四是绒山羊产业链。以省绒山羊场为龙头,以杨运、万福、小石棚等15个存栏2万只以上绒山羊乡镇为主要生产基地形成产业链。全市绒山羊存栏突破50万只,年产羊绒超过110吨,直接参与生产的农户5000余户。五是蛋禽产业链。以沟沿镇赵家村、东城镇新华村、虎庄镇东拉房村和天成、民惠禽业为生产基地形成的蛋禽产业链,自发完善产加销一体化,形成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一条龙体系。存栏蛋鸡120万只,蛋鸭15万只,年产蛋1.5万吨,从事生产农户700户,吸纳劳动力1500余人。

(四)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步伐加快。2008年以来,建立健全了市、县、镇、村四级防疫责任体系,全市禽流感、口蹄疫、猪瘟、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等疫病免疫密度均达到100%,抗体合格率达到90%以上。完善了动物防疫地方法规和重大动物疫情应急与指挥体系,制定了防控牲畜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和管理规范,进一步加强了应急预备队建设和应急物资储备。兽医实验室、冷链体系、检疫监督设施设备进一步完善,检测能力、监督办案水平有了较大提高。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成效显著,连续6年无重大动物疫情发生。

(五)畜禽良种化进程不断加快。两年来,我市进一步加强良种工程建设力度,通过加大资金投入,加快品种选育,强化保种等一系列措施,畜禽良种繁育体系不断完善,综合供种能力显著增强。全市建成了阔田种猪、后山生态养猪等优质种猪生产基地;辽宁绒山羊原种场、盖州市辽宁绒山羊种羊场等绒山羊原种基地;兴福种禽、华鑫种鸡等良种肉鸡、高产蛋鸡基地;后山奶牛、牧康源奶牛等优质奶源基地。巩固和完善了大石桥国家瘦肉型商品猪基地县和盖州国家绒山羊生产基地县;新建了*盖州秸秆养羊基地县项目,从良种体系、秸秆加工利用体系两个主要方面建设入手已经取得成效。畜禽良种化水平和种畜禽供种能力明显提高。我市现有畜禽良种场12个,年供种禽1000万只,年供种猪1万头。畜禽人工授精站点网络已初步形成,共有生猪人工授精站点55个。

二、存在问题

一是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全市畜牧业小区建设仍存在进展缓慢、标准不高的问题。二是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近几年,虽然我市兴建了一些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但规模小,档次低,缺少名牌产品,企业辐射带动能力差,市场竞争力不强,加工增值少。三是重大动物疫病发生形势严峻,畜产品药物残留检测体系建设进展缓慢。

三、今后工作方向

(一)发展目标。通过实施现代畜牧业推进计划,努力建成技术集约型、资源高效利用型、环境友好型畜牧业。具体的目标是:到2010年实现“452240”计划,即畜牧总产值力争达到45.6亿元,畜产品加工产值达到22亿元,畜产品总量40万吨,其中肉类23万吨、禽蛋15万吨、奶类2万吨,年均分别增长11.7%、6.9%和15.1%。饲料总产量达到29.7万吨,饲料工业总产值达到6.2亿元。全市畜牧业初步实现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动物卫生监督管理体系健全,运行机制完善,保证重大动物疫病处于可控状态。规模化畜禽养殖比重达到80%以上。80%的规模养殖场和饲养小区全部达到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定标准,规模养殖场和饲养小区生产的畜产品要全部通过无公害畜产品认证。

(二)区域布局。一是明确“六大”发展方向。稳定发展生猪和蛋禽,着力提高三元杂交商品猪出栏比重和家禽产蛋量;加快草食家畜发展,重点通过品种改良,提高优质绒山羊存栏比重和开展三元杂交商品肉牛生产;持续发展肉禽和城郊乳业,依托龙头企业和地域优势,加快订单肉禽产业发展;鼓励依法开展特种畜禽饲养,主要抓好优良品种和生产技术的“双引”工作;支持牧草业发展,解决林牧矛盾,提高草食家畜的产品质量;加强优质饲料生产指导,强化监督管理,推动饲料工业持续健康发展。二是构建“六大”畜产品生产优势区。优质绒山羊优势区。包括杨运、小石棚、万福、什字街、榜式卜、汤池;优质肉牛优势区。包括万福、矿洞沟、什字街、金桥、永安;优质商品猪优势区。包括永安、周家、万福、太阳升;优质肉鸡优势区。包括万福、黄土岭、旗口、博洛卜、永安;优质蛋禽区。包括沟沿、钢都、虎庄、高坎、水源;优质奶牛优势区。包括柳树、永安、钢都、南楼和特种养殖优势区包括沟沿、东城。

四、主要措施

(一)推进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

一是大力推进畜牧小区和规模饲养场(户)建设。以构建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为主线,以保障畜产品供给安全为目标,以加强基础建设为着力点,以畜牧小区、合作社、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为主要载体,着力提升标准化规模饲养、清洁化健康养殖、组织化合作生产、产业化一体经营、制度化政策支持和法制化科学管理水平,推动畜牧业向技术集约型、资源高效利用型、环境友好型转变,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到2010年末,全市畜产品精深加工率达到50%以上,畜产品加工业产值突破24亿元;新建畜禽养殖小区累计454个,规模化畜禽养殖比重达到80%以上,优质品牌畜产品比重达到80%以上;70%以上的养殖业户加入合作社或专业协会;组织实施清洁生产示范项目,全市90%以上规模饲养场(小区)建立粪污处理设施。

二是建立健全畜牧业标准化体系。加强畜禽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和相关知识宣传,重点提高生产者质量标准意识和应用能力。饲养小区、规模饲养场要按照《辽宁省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定管理办法》通过省级产地和产品认证;动物防疫条件达到农业部《动物防疫条件审核管理办法》相关标准。对专业户推广实用生产技术,逐步规范养殖行为,支持、鼓励其进驻小区或加入合作组织从事饲养。要通过大幅度提高小区、规模饲养场、专业户组织化、集约化和产业化程度,提高产品数量和质量,充分满足市场供给,使散养生产的畜产品逐步退出市场,达到彻底改变传统生产方式,建立动物防疫长效机制的目的。

三是着力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一是各级政府要积极鼓励、扶持畜牧各类行业协会和其它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充分发挥行业自律、生产组织等方面的作用。通过行业组织把千家万户、小区、规模场(户)生产同龙头企业联系起来,共同迈入统一开放的大市场,同时把政府发展畜牧经济的规划和扶持政策及时传达给生产者和经营者。二是要壮大生猪、肉鸡、绒山羊、蛋鸭、肉鸭等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进一步提高幅射能力和带动作用。要鼓励引导龙头企业按照国际通行标准和市场需求组织精深加工,实施名牌战略,提高精深加工产品比重,发展外向型畜牧业,优化“公司+服务组织+农户”等产业化模式,促进经营方式改革,实现增产增收。

四是开展牧草种植和秸秆开发利用,推进牛羊舍饲生产。一是加快建设盖州市国家秸秆养羊基地县,利用国家专项资金和地方配套资金,重点在绒山羊、肉牛优势区,建设秸秆贮制基础设施,全面推广秸秆养畜综合配套技术,形成典型示范,加快推进全市牛羊生产向全面舍饲方向发展。二是大力开展牧草种植,在草食家畜生产区和奶牛生产基地率先种植示范。

(二)完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

一是增加种畜禽引进。建成原种场、扩繁场、人工授精站(点)三级配套的良种繁育体系,实现种畜禽基本自给。全市规划建设种畜禽场30家,具体是:在盖州市绒山羊生产优势区新建、改扩建绒山羊良种场15家;在大石桥生猪生产优势区建设种猪场10家。二是积极开展引进品种选育工作。引进品种猪选育为重点,开展品种选育工作,延缓引进品种退化速度。三是加强地方良种保护。辽宁绒山羊是我市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严禁引进其它品种山羊或精液进行杂交,禁止活体出口。四是强化重点重点种畜场建设,实现良种产业化生产经营。

(三)强化动物卫生监督工作

一是健全动物卫生组织体系。推进动物卫生管理体制改革,强化执法监督等公益性职能。稳定基层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加强村级防疫队伍建设。持续加强行风建设,努力建立一支技术精良、作风过硬的执法队伍。二是强化动物防疫和防疫监督工作。各级政府要落实强制免疫、检疫、消毒、扑杀和堵截等疫病防控措施,到2010年,重大动物疫病临床无病例,全市达到免疫无疫区标准,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示范区建设达到国家标准。三是完善动物防疫应急指挥体系,严格落实防疫责任制。各级政府主要领导是动物防疫工作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主要责任人;建立健全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指挥机构,完善应急预案,成立应急处理预备队并抓好应急培训,明确各有关部门动物防疫工作职责和任务。

(四)实施畜产品安全推进计划

到2010年底,各市(县)、区无公害畜产品比重达95%以上,品牌畜产品比重达到90%以上,达到省级要求标准。加强畜禽产品生产全过程监控。以龙头企业为基础,对生产基地、屠宰加工、市场销售等环节全面开展质量认证,实现对主要畜产品质量安全的全程监控。到2010年,全市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产品100%通过认证,全面实现畜产品标识制度、可追溯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实现畜产品安全法制化管理。

(五)加大扶持力度,促进畜牧经济持续发展

一是建立稳定的动物疫病防治投入机制。各级政府要把动物疫病控制、防疫监督、疫情监测、防疫屏障和生物制品冷链体系等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内容列入财政预算,重点支持。要保证禽流感、口蹄疫、布病、结核病等重大动物疫病的强制免疫、疫病监测、病畜禽扑杀和疫情扑灭等防治工作经费支出,保证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理经费的投入。

二是支持畜牧经济组织化建设。对新成立的畜牧业农民合作组织,免收登记费。对农民合作组织开办企业的,免收注册费。支持畜牧业专业合作组织的建立,以及开展信息、技术、培训、认证、市场营销等活动,拓宽合作组织服务领域,提升服务手段。

三是是各级农业基本建设资金、开发资金、扶贫资金,农村公路建设、村屯改造、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资金、农村信贷资金,要重点解决畜牧小区和规模饲养场建设“三通一平”(通电、通水、通路、平整场地)。要增大专业户小额贷款发放力度,保证生产启动资金。畜牧小区和规模饲养场用水、用电享受农业用水、用电政策。

四是妥善解决畜牧小区和规模饲养场建设用地。要鼓励以未利用土地发展畜禽规模化养殖,对确需占用耕地的,主要实行购买、土地入股和租赁办法。畜牧业用地视为农业结构调整用地,免收上缴省级部分的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

(六)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一是强化服务意识。要切实转变观念,增强服务意识,认真探究畜牧业发展的经验教训,提高认识,增加投入,加快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各项扶持政策的落实。二是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畜牧业发展,对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示范区建设、动物卫生监督管理体制改革、畜牧小区建设、产业化经营、良种工程体系完善、重大动物疫病防治、生产优势区培育、畜牧经济合作组织成立和投入保障机制的建立完善等,要建立发展目标考核体系,落实工作责任制,实行目标化管理,明确奖惩措施,确保畜牧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畜牧家禽网编辑:

首页 打印 字体 [ ]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联系。
本站所用的字体,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权,请告知我们 service@agronet.com.cn,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