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网 时间:2010/11/17 14:59:00 来源:中国畜牧网 阅读数:
今秋,即墨市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以确保全市无重大动物疫病发生为出发点,周密部署,齐抓共管,按照青岛市指挥部秋防的总体部署,围绕“早预防、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的防控目标,突出防控重点,狠抓关键环节,全力构筑群防群控体系,11月10日我市秋防工作已圆满完成。
一、强化组织领导,责任落实到位。今秋时值世博会和第十六届广州亚运会,为此,即墨市根据上级的部署,结合即墨市实际,认真开展今秋动物防控工作,9月 20日向全市24处镇(处、区)下达《即墨市2010年秋季防控重大动物疫病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各镇严格按照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系列要求,狠抓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并层层传达贯彻防控会议精神,认真部署工作,实行领导干部、机关干部包村、包场(区)和村干部包场(区)、包户责任制,防控任务层层分解,将责任落实到人,层层签订责任状,确保秋防工作“真打苗”。落实经费是开展动物防疫工作的重要物质保障,也是政府重视防疫工作的具体体现和防疫工作的关键。我市畜牧兽医部门全力争取和协调落实动物防疫经费,截至目前为止,共到位各类疫病防控资金209.665万元,为防疫工作提供了坚实保障。
二、强化技能培训,不断提高防疫队伍的技术水平。为进一步落实强制免疫实施方案,提高防疫人员免疫操作技能和采样技术水平,确保全市免疫和监测任务的圆满完成。今年秋季伊始便根据《即墨市2010年秋季防控重大动物疫病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重点围绕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开展防控知识的培训。首先,即墨市局按照培训计划对13处动物卫生监督站技术骨干进行了免疫技术培训,然后由动物卫生监督站技术骨干为师资对村级动物防疫员进行技术的培训。规范了强制免疫和消毒操作,提高村级动物防疫员的整体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确保免疫质量和消毒效果。各基层动检站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培训,围绕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培训与开展防疫相联系,极大地提高防疫员实际操作水平,也增强了依靠科学开展防疫工作的意识。提高了人员专业化、技能化水平,经过层层培训形成了“村村有专家,村村有行家”的大好防控局面。
三、完善冷链体系建设,规范疫苗管理制度。即墨市在今秋防疫工作中着重做好的疫苗运输、保管、发放、注射等一系列工作,特别针对各站储存能力实行分批发放。1、今年即墨市兽医站新添60M2冰柜,现已正常运转;2、疫苗保管人员认真规范开启库门次数,坚持每日人工定期测温和不定期检查相结合,防止设备由于温度差异造成的损失,对于疫苗不同种类所需的温度及同种疫苗有效期各异的特点,合理摆放疫苗;3、各单位详细做好疫苗的记录,疫苗名称、生产单位、数量、批号及失效期、启运时间、启运时储存温度和环境温度、到达时间、到达时疫苗储存温度和环境温度、接送疫苗人员的签名都要求有案可查,将疫苗的使用动态化、日常化。4、村防疫员充分利用疫苗保管箱以确保合格疫苗注射到应免动物体内,避免由于疫苗原因而影响免疫效果。
四、加大免疫工作力度,提高免疫密度和质量。多年来,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成功的实践证明,免疫工作质量决定防控工作成败。即墨市严格按照“政府保免疫密度,业务部门保免疫质量”的防疫要求,认真落实各项免疫政策,准确把握免疫范围和关键时期,制定适合本市实际的免疫方案和程序,落实免疫责任,确保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畜,切实提高免疫的密度和质量,做到了免疫率、畜禽标识挂标率、免疫证明发放率、免疫档案填写合格率、免疫档案建档率100%。
五、强化免疫重点,实现程序化免疫。根据即墨市指挥部办公室的统一安排,对本市辖区内存栏母猪20头以上、商品猪50头以上、奶牛10头以上、肉牛20头以上、羊50只以上、蛋(种)鸡(鸭、鹅)500只以上、肉鸡(鸭、鹅)1500只以上的饲养场(户)进行程序化免疫,要求各基层动物卫生监督站根据养殖场的免疫程序适时领取所需疫苗并按计划足量发放到程序化免疫单位,并指导各养殖单位做好强制免疫和升群畜禽补免工作。程序化免疫场实行 “一户一表、一村一簿、一月一报”的免疫档案管理模式,将所有饲养场户的饲养情况、出栏情况、免疫情况、监测情况、死淘处理情况全部纳入监控,实行动态管理。
六、加大动物疫病监测力度,强化动物疫病预警预报。即墨市充分发挥各级动物疫情测报站、兽医实验室、动物诊疗机构、村级动物防疫员等疫情监测网络的作用,提高疫情报告的准确性、时效性。
七、完善应急机制,积极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准备。按照国家《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和《山东省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办法》等法规规章要求,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健全指挥机构,明确部门责任,充实应急预备队伍。目前全市已储备各类消毒药品、各种防疫器械、防护用品供应量充足,并对喷雾器进行维护保养,为有效防范动物疫病的发生和危害,推进畜禽健康养殖提供坚强的物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