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网 时间:2010/12/15 9:30:00 来源:云南网 阅读数:
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是云南省畜牧业生产重点县,是滇西大牲畜集散地。面对日趋严峻的重大动物疫情防控形势和不断增加的防控难度,巍山县畜牧部门克服特大旱灾造成的不利影响,强化措施,真抓实干,做到“十个到位”,严防重大动物疫情发生,确保公共卫生安全,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
一是责任落实到位。巍山县畜牧局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原则,全面推行防疫工作目标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把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列入年度重点工作目标考核,县畜牧局与各乡镇畜牧兽医站、乡镇畜牧兽医站与规模养殖场、牲畜贩运户层层签订责任书。对因工作不到位或处置不及时造成疫情流行的,实行一票否决制,严格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二是投入保障到位。县财政每年安排工作经费20万元专项用于疫情的应急处置、免疫死亡等补助,畜牧部门多种渠道筹集资金,重点解决免疫补助、无害化处理、疫情监测、消毒物资储备等防疫工作所需经费,保障各项措施顺利推进。
三是宣传发动到位。结合科技下乡活动、技术培训会、畜牧工作会,利用电视、报纸、宣传栏、标语、宣传车等形式大力宣传《动物防疫法》等法律法规,编印牲畜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动物传染病防控知识的材料,发放到牲畜贩运户、养殖户普及动物防疫工作的目的、意义、方法、措施,使之家喻户晓。
四是技术培训到位。每年春季或秋季集中免疫前,县畜牧局组织村级防疫员进行防疫业务知识集中培训,要求防疫人员认真履职,集中时间,集中精力,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以乡镇为单位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乡村防疫员培训会。集中免疫期间下派技术人员到站到村指导,确保免疫质量。
五是强化免疫到位。始终把强制免疫作为关键措施来抓,不断完善春秋两季集中免疫适时补针的工作机制,因地制宜地推行“分片包干、集中免疫、整村推进”的工作方式,全面实行牛冻精改良与强制免疫相结合、项目扶持与免疫相结合的工作制度,凡到改良站点配种的牛和项目实施户均实施强制免疫,严格执行强制免疫死亡补偿制度,坚决做到“到户、到畜、到针、到量”。
六是疫情监测到位。依托县乡村动物防疫体系和村社干部,积极开展疫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密切监视疫情动态,提高监测密度,重点加强对规模养殖场(户)、养殖小区、牲畜贩运户、交通沿线、边界地区的疫情监测监控,严格疫情上报制度,保证报告渠道畅通。
七是检疫监管到位。全县实行产地检疫制度,严把产地和市场两个关口,杜绝无检疫证明的牲畜上市交易,在定点屠宰场派驻检疫组24小时驻场检疫,严格查证验物,扎实推进动物防疫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规范畜禽养殖行为,确保动物产品安全。
八是档案管理到位。全县统一设计防疫档案规范, 对防疫文件、会议记录、村级防疫员等资料集中统一保管,对动物防疫、免疫标识佩带、免疫户口册发放、耳标疫苗发放台帐、疫情监测、检疫监督等全程记录,为动物防疫工作提供真实可靠的决策依据。
九是跟踪督导到位。县分管领导和局领导组成督查组,经常深入第一线和养殖户家中,对各乡镇防疫工作情况进行明查暗访,随时掌握工作进展情况;在集中免疫期间,县级挂片技术人员驻站督导,发现实际工作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研究解决,促进动物防疫工作扎实有效开展,及时整改,消除隐患。
十是考核奖惩到位。县畜牧局制定了《重大动物动物疫病县乡挂片人员绩效考核管理办法(试行)》和《巍山县村级动物防疫员考核管理办法(试行)》,明确责任人员的职责、考核内容及奖惩方式,春秋两季集中免疫结束后开展交叉检查考核,考核结果作为绩效工资(工作补助)分配的主要依据,并纳入年终考核和个人履职考核,对连续两次考核不合格的人员调离原工作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