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网 时间:2010/12/15 13:36:00 来源:新华网甘孜分频道 阅读数:
今年以来,四川省甘孜州理塘县以富民安康工程为抓手,狠抓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畜牧产业化经营、畜禽品种改良、畜牧科技普及等工作,改造和提升传统畜牧业,提高畜牧业经济效益。
预计今年牲畜总增率为22.5%左右,出栏率为23.5%,商品率为17.9%,各类牲畜存栏预计数为39万头,肉类总产量达到6695吨,奶产量达到12620吨,牧业产值预计为18490万元。预计实现牧业为农牧民人均增收贡献达100元。
畜牧业要发展,必须夯实基础。理塘县加大了重点项目建设力度,组织全局技术人员和业务骨干,对2003年以来的草地围栏进行了全面检查和修补;完成了2009年度退牧还草建设任务65万亩(禁牧28万亩,休牧37万亩)草场播补19.5万亩;开展草原围栏8000亩,完成草地改良1.6万亩,结合优良牧草推广完成了人工种草8000 亩,完成牲畜棚圈和曲登乡灌溉水渠建设任务。以巩固已建燎原计划示范户640户和2个示范村为主要任务,对示范户进行结对帮扶,将科技人员与“燎原计划”户挂钩,从而将该项工作落到实处。开展卧圈种草2800亩,围栏改良草地2000亩,结合农发项目的实施,建设塑膜暖棚10户、800平方米人工种草8000亩,粮草轮作2000亩,畜平贮草50公斤以上。沙化草地实施施肥、补播2300亩。继续推行“1+5”“1+10”措施,培养科技明白人120人,使示范户每户1-2人掌握2-3项实用技术。
畜牧业要提高经济效益,必须以科技为支持。理塘县根据牧区的特点,选择在禾尼、曲登、村戈、奔戈乡开展以人工种草、草地围栏、温棚建设、科技培训为主的帮扶措施, 科技培训2000余人次。从5 月上旬开始,组成两个工作组在全县牧业乡开展种草工作,截止目前,完成人工种草(包括贮草基地)9500亩,卧圈种草8500亩,共发放燕麦、披碱草草种97500公斤。今年全县24个乡(镇)8000多户牧民共贮备冬草料1900万多公斤,户平2300多公斤,畜平达50公斤,期中濯桑打贮草基地贮30万公斤。完成退牧还草1000户,每户建围栏草场400亩,每户改良草地40亩,平均每户投资7400元。在雄坝乡开展了8000亩的优良牧草种植项目,共施肥20吨,通过项目的实施,8000亩优良牧草种植地第一年牧草亩产达到386.4公斤,比项目实施前亩产198.5公斤,亩增鲜草187.9公斤,共增鲜草150.32公斤,按每公斤鲜草0.2元计算,新增产值30.65万元。狠抓牦牛、绵羊、山羊的本选、杂交工作,共开展异地换种1500头(只),开展牛羊选配3500头(只)。并发送各类疫苗320万毫升;完成免疫注射99.54万头(只)次,全县牲畜常规免疫数将达到124万头只(次),综合免疫密度将达到86%以上;全年共驱治内外寄生虫54万头(只)次,驱虫密度达到85%;新建7个动防体系建设、改造5个乡(镇)兽医站建设项目。
畜牧业要增收,出栏出售是关键。为改变传统的惜杀惜售观念,理塘县结合牦牛产业发展试点项目的实施,在目前已成立的五个牦牛专合组织的基础上,积极探索适宜该县畜牧产业发展的专业合作组织形式。加大了对营销大户的扶持力度,培养农村经纪人,注重培育组织化程度和专业化水平较高的“企业+协会+农牧户”和“协会+中介组织+基地”等产业化经营模式,充分引导其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高度重视畜产品流通的服务工作。以龙头企业为牵引,拓展畜产品交易渠道,减少活畜及畜产品流通领域的中间环节,提高农牧民养畜经济效益。与高城鹏飞牦牛肉食品开发有限公司达成协议,以康南活畜交易中心为基地,由该公司注入资金财政补贴的形式,开展牦牛肉深加工,投入350万元新建300吨冻库一座,新建屠宰、待宰车间900㎡,水泥地坪3200㎡,土建工程580㎡(包括办公室、仓库、分割、包装车间等),目前已投产运行,年生产能力达800—1000吨,产品辐射九龙等周边县,并销往全省各地和西藏,云南等省,该企业的投产运行,带动了广大农牧民出栏、出售牲畜积极性。同时解决当地农牧民就业30名,增加农牧民收入30万元以上,上缴税收达10余万元。预计今年该县牲畜出栏将达39万头(只),直接给牧民带来了经济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