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网 时间:2010/12/20 11:17:00 来源:达州日报 阅读数:
这是一组沉甸甸的数字,更是一组令人倍感振奋的数字:“十一五”期间,宣汉县牛出栏量居全省第2位、达州市第1位,生猪存栏量居全省第12位;先后被财政部、农业部列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国生猪优势区域布局规划生猪优势县,被省政府列入全省50个现代畜牧业重点培育县……
一组数据、诠释了一个产业“十一五”期间发展的辉煌历程。毫不夸张地说,“十一五”是宣汉畜牧业快速发展、生产方式快速转变的5年,是畜牧业主导产业地位逐步确立、畜牧业经济快速腾飞的5年。
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
“十一五”期间,在宣汉县委、县政府的强力推动下,全县广大畜牧工作者围绕牧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奋斗目标,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振兴畜牧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实现了全县畜牧业生产协调、持续、稳定发展,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2010年底全县预计肉类总产量12.7万吨,禽蛋产量1.2万吨,奶类产量1.25万吨,与2005年相比分别年均增长3.09%、3.59%、3.76%。全县生猪出栏111.9万头,肉牛出栏13.4万头,肉羊出栏35.7万只,家禽出栏1151.6万只,奶牛存栏10831头,与2005年相比分别年均增长2.18%、4.23%、2.34%、2.61%、4.67%。畜牧业在农业和农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全县畜牧业产值达到24.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5.97%,农民人均畜牧业现金收入达1816元、农民人均增收105元。
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依托力量
“十一五”期间,宣汉县围绕打造全省现代畜牧业重点建设示范县目标,全面推行“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标准化养殖小区+适度规模养殖农户”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生猪、奶牛、肉牛等畜牧业,加快现代畜牧业养殖小区建设,着力推进现代畜牧业提质转型。预计到2010年底新建养殖小区150个,其中生猪养殖小区97个,肉牛小区45个,奶牛小区8个。标准化养殖小区示范带动发展年出栏生猪5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户1360户,规模养殖户出栏生猪占全县出栏总量的44.95%;年出栏肉牛10头以上规模养殖户1800户,规模养殖户出栏肉牛占全县出栏总量的45.74%;年存栏奶牛5头以上规模养殖户(小区)120个,规模养殖户存栏奶牛占全县存栏总量的70.17%;年出栏肉羊30只以上规模养殖户410户;存栏蛋鸡500只以上规模养殖户72户,年出栏肉鸡2000只以上规模养殖户40户。
在推进畜牧养殖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过程中,宣汉县还坚持环保、可持续原则,着力推进养殖生态化进程。该县改变生猪传统养殖模式,推广“人畜分离、独立建圈”的圈舍改(扩)建工程,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有效防止人畜共患疾病的感染、传播,全面提升了生猪生产水平。在规模场(户)中形成了生态循环养殖模式,推广“猪—沼—粮”循环种养模式,对生猪排泄物做无害化处理的同时,为农民提供清洁卫生的燃料(沼气),并实现种养循环利用,大大降低了养殖成本。
推动农村工业化的主体力量
畜牧业前连种植业,后联加工业,其发展不仅能大力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而且可有效带动畜产品饲料、兽药加工、包装运输等二三产业的发展,成为推动农村工业化的主体力量。围绕畜牧业发展,宣汉县已建成天友西塔乳业、佳肴食品厂、新兴食品厂等十多家畜产品加工企业,产值2亿多元。特别是四川天友西塔乳业有限公司生产液体乳和奶粉等七大系列40多个乳产品,形成了天台、南坝、花池、胡家、毛坝五个奶牛养殖基地,通过政府和企业共同出台扶持奶牛养殖优惠政策并及时兑现,有效促进了奶牛养殖业的发展,带动全县发展存栏奶牛数达10831头,奶农年收入达38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