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网 时间:2011/1/17 10:18:00 来源:中国畜牧网 阅读数:
6年前,沂南县畜牧业的发展还相对滞后,2002年肉鸭生产规模仅有100万只,到2004年全县肉鸭生产初具规模;6年后,沂南县发展成为临沂市畜牧大县、全国肉鸭加工生产第一县,畜牧养殖业被评为全国首批健康养殖示范县。沂南县畜牧业产值贡献率占农业总收入的比重达到51%以上,全县省市级畜牧加工龙头企业发展到71家,已成为我国江北重要的畜禽加工集散地。沂南县缘何能在6年间创造出如此大的发展?
优惠政策扶持
沂南县畜牧局局长徐中专告诉记者,“沂南县把制定优惠政策、完善工作机制作为扶持畜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措施,推动畜牧业加快发展。”
该县把2005年、2006年作为畜牧发展年。县委、县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畜牧业的决定》等文件,提出以产业化经营为突破口,强力推进畜牧业发展,在土地、资金、技术、服务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措施。通过设立畜牧业发展基金、以奖代补等激励措施,鼓励饲养户发展规模饲养、标准化饲养,并对畜牧业生产成绩突出的乡镇进行表彰奖励,实施了十万农户致富工程畜牧项目。2010年3月,沂南县政府制定下发了《关于印发生物环保养鸭资金补助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安排3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环保养鸭技术改造,在全县掀起了生物环保养鸭新一轮高潮。一系列扶持畜牧业发展优惠政策的出台,为全县畜牧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发展平台。
“抓产业先抓加工”
抓住机遇上项目是沂南县推动畜牧产业发展的又一重要举措。2005年以来,该县在2004年全县肉鸭生产渐成规模的基础上,本着“抓产业先抓加工” 的思路,鼓励社会各界聚集有效资金投入肉鸭生产加工,壮大加工产业集群,实现规模化发展。先后引进了农丰鸭业、太合食品、成达食品等加工龙头企业6家,肉鸭加工企业40多家,年可加工肉鸭4亿只。以项目发展带动肉鸭养殖业的全面发展,坚持走“肉种鸭养殖、孵化、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的路子,实行统一供苗、统一供料、统一防疫用药、统一管理、统一价格收购销售的“五统一”模式,健全完善肉鸭产业体系,密切社员与企业的相互联系,实现生产和效益共赢。
全县新建高标准父母代肉种鸭场12处,存栏种鸭70万套,年可向社会提供鸭苗1.4亿只,打响了全国养鸭第一县的品牌。同时,县畜牧局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扶持生猪产业发展。截至目前,县畜牧局投资200万元兴建的生猪良种中心已顺利通过验收,生猪良种补贴到位资金200万元;投资200万元的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改扩建项目进展顺利。仅2010年,该县先后有龙盛食品、长润食品、长江食品、鑫和鸭业等7家肉禽加工项目达产,每家企业日可屠宰8万只肉禽。
标准化养殖促产业提升
抓好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是沂南畜牧业发展的一大亮点。该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规划引导,着力解决散养条件差、品种落后、管理粗放等问题,推进畜禽养殖规模化、园区化、标准化。
沂南县把畜禽养殖重点村建设和现代畜牧园区建设作为现代畜牧业发展的突破口,根据水环境容量和耕地消纳畜禽粪污的能力,严格实行统一规划、统一防疫、统一管理、统一服务,继续发展一批特色明显、类型多样、竞争力强的“一村一品”畜禽养殖专业村,不断提高畜禽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生产水平。目前,该县规模养殖场户已达到1万多个,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85%以上,建成标准化畜禽养殖小区(场)360处,其中70处被临沂市命名为“全市标准化畜禽养殖示范场(区)”。同时该县将建设肉类加工产业集群列为全县四大产业集群之一,重点组织实施。该县坚持走加工带养殖、销售带加工的路子,搞好畜产品精深加工,开发多种类型的肉类产品,进一步规范完善了四大产业链条:以太合、成达、中粮和利华食品有限公司为龙头的肉鸡产加销链条;以众诚鸭业、农丰鸭业和万香斋鸭业食品有限公司为龙头的肉鸭产加销链条;以三业成、华胜和华懋食品有限公司为龙头的生猪产加销链条;以百草兔业有限公司为龙头的肉兔产加销链条。
健康养殖达六成
沂南县提出了“健康养殖”的发展战略,并以此作为提升全县畜牧产业上水平的切入点和落脚点。该县2008年11月被评为首批“全国健康养殖示范县”,这是继“全国肉鸭生产加工第一县”之后获得的又一殊荣,成为全县畜牧业发展的又一里程碑。
据了解,沂南近年来先后出台了《关于全县标准化畜禽养殖小区建设的意见》等文件,围绕“增规模、建园区、抓标准、提质量”,开发新品种、新技术,推行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完善产业链,建设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发展现代畜牧业。为确保水源不受污染,该县制定了《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排泄物治理工作责任书》,建立起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的长效机制;狠抓投入品检测,扎实开展奶站、饲料专项检查,整顿规范兽药、兽用生物制品经营秩序,严厉打击生产销售非法兽药、饲料行为;建立了全覆盖的兽医防疫网络体系,县乡两级分别成立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指挥部和动物疫情处理应急分队,乡镇兽医站人员分工包片,600个行政村,村村设有防疫员,防疫员工资由市、县、乡三级财政按比例承担,保证防疫员待遇及时足额落实到位。
该县把建立健全畜牧业“健康养殖”产业链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大力发展畜牧经济合作组织,推广产业化经营,目前已建立起肉鸡、肉鸭、肉猪、肉兔四大产供销链条,开发了加工企业(合作社)“五统一”模式,为养殖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服务。目前,沂南已有畜牧养殖合作社184个,养殖协会83 家,畜牧加工企业71家,带动起120个养殖专业村,1万多个养殖户,年可加工生猪300万头、肉鸡1亿只、肉鸭4亿只、肉兔500万只,健康养殖规模占总养殖量的60%以上。目前,全县规模养猪场的耳标使用率达到100%,散养户的生猪耳标使用率也达到85%。全县猪、鸡平均防疫密度分别为99%、 98%,猪、鸡死亡率均低于省定标准。
“如果说‘十一五’是一个起点,那么,‘十二五’ 将是超越起点的崭新跋涉。我们要实现‘畜禽良种化水平、规模养殖覆盖面、畜牧业标准化生产、生物环保养殖覆盖面、畜牧龙头企业发展、畜牧业经济效益’的六大突破,实现畜牧业大县向畜牧业强县的超常跨越。”徐中专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