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网 时间:2011/3/21 13:43:00 来源:中国农业网 阅读数:
走进吴能波位于博罗县杨村镇马岭村的养鸭场,记者看到,白压压一片的鸭子正静静地凫在鱼塘边栖息,而鱼塘水面一群群鸭子在嬉戏。“这个120亩的鱼塘是经济效益最好的一个塘,仅靠罗非鱼和肉鸭这两项产值,每年纯收入就有100万。”站在鱼塘边,吴能波欣喜地对记者说。在博罗的10多年里,吴能波凭着精湛的养鸭技术把肉鸭养殖产业越做越大,如今放养鸭子的鱼塘遍及泰美、公庄、柏塘等6个乡镇,总面积从当初的7亩逐渐发展到2300亩,鸭子库存量也由当年的数万只发展到现在的30万只,同时其推行的“公司+基地+农户”模式还带动周边乡镇40多户农户走上致富路。
在6个镇发展20个肉鸭养殖基地,投入百多万建起孵化房
吴能波是广东罗定人,祖父辈均以养白鸭闻名当地。1991年,吴能波经朋友介绍来到博罗县杨侨镇。经多次考察后,他发现整个博罗白鸭养殖业当时还是一片空白,而且政府方面还大力扶持来博罗创业的各方投资商,更重要的是博罗还有毗邻深圳、广州等地的地理优势,这一切坚定了他在博罗创业的决心。商机出现了,精明能干的吴能波没有过多犹豫,立马租用当地村民的7亩鱼塘,买进白鸭种苗,开始了在博罗的艰难创业历程。
2000年,吴能波的事业迎来了首个发展高峰期。他拿出多年养鸭积累的资金投向养殖场。那时,其白鸭的库存量迅速增为10万只,鱼塘总面积也扩大到1100多亩,此后吴能波的养殖规模逐年扩大。转眼之间,5年时间很快过去了,如今吴能波在博罗县6个镇发展了20个肉鸭养殖基地,并雇用了70多个工人和5个有着10多年养鸭经验的技术人员,同时还投入100多万建起一栋占地6500平方米的孵化房。养殖场每个月可销售肉鸭20多万只,每只纯利润达到1元多,肉鸭主要销往惠州、深圳、汕头、香港等地。养鱼也获得大丰收,每亩年纯收入达到1000多元。吴能波的养殖产业开始朝着企业化、规模化经营的发展路子前进,而他也正经历着从养殖户到企业家角色转变。为改变由于散养户没有统一支配,造成市场脱节、信息不通等现象,他正向有关部门申请注册养殖水产有限公司,现正处于审批阶段。
“入伙”养鸭户由3家发展到40多家
创业期间,吴能波没有忘记博罗人当初给予他的帮助,他利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把40多农户引上致富路。从1999年开始,吴能波开始联系农户加入自己的白鸭养殖场。几年来,“入伙”农户由3家发展为40多家,农户的鱼塘总面积也由当初的几十亩扩大到800多亩。今年初,吴能波的养殖场又吸纳了5个农户,吴能波告诉记者,他的目标是把石坝、麻陂等镇有鱼塘的农户都集中起来。
杨侨镇平塘办事处的村民蓝火谈起吴能波给他生活带来的帮助,连连称谢。以前蓝火家里穷,连做点小生意的本钱都没有,整天无所事事到处游荡。2002年,吴能波了解到情况后,亲自到蓝火家里找到他,叫蓝火在家门前挖了一口4亩鱼塘,然后免费赠送蓝火1200只白鸭种苗。现在,蓝火成了当地的致富能人。
谈起今年的计划,吴能波满怀信心地告诉记者:“今年计划把鱼塘面积发展到3000亩,并发展周边镇更多的农户加入到未来公司的养殖行列中来,同时还将投入200多万建造一栋办公大楼。”采访中,吴能波还向记者描绘出一幅蓝图:“今后打算在总部建立起来的基础上,在其附近规划一个养殖新村,把这些养鸭农户家中的老人、孩子全部集中起来,也好让他们互相有个照应,同时也能解决农户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开心、安心、舒心地去干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