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网 时间:2011/3/28 9:27:00 来源:吉林日报 阅读数:
近年来,蛟河市坚持培育龙头企业,打造养殖小区,组织集约化经营、增强防疫能力,构建起现代牧业经济发展新格局。截至2010年末,畜牧业产值达到17.1亿元,畜牧业人均收入达到2524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4.9%,畜牧经济已顶起全市农村经济的半壁江山。
畜产品加工企业,是现代畜牧业发展的龙头。蛟河在新区规划建设了农畜产品加工园区,建成变电站和污水处理厂。确定园区后,市里从项目引进到建设、投产、达效,落实全程包保责任,成功引进了山东得利斯300万头生猪屠宰加工项目和深圳万胜10万头肉牛加工项目,促成了上海与本市天一牧业有限公司合作建设的万头高档肉牛屠宰加工项目。
提升小区发展规模。拉法街山嘴村养殖户马玉晶一直有扩大养殖生猪规模的想法。但由于资金短缺,她的愿望迟迟没有实现。了解到政府的优惠政策后,马玉晶很快得到了各个方面的扶植。如今“玉晶养猪场”圈舍已扩大到1200平方米,年出栏千头以上。为了破解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建设瓶颈,市里出台了《加快生猪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意见》,组织协调国土、农电、金融等30余个部门,出台政策,简化程序,落实乡镇街区建设牧业小区、养殖场指标,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从项目储备到项目勘查、项目确认、项目指导建设、项目验收,都做到规范化。
组建合作社,集约化经营。松江镇靠山村潘长春,是蛟河市盛牧生猪专业合作社成员。由于他组织销售农户养殖的生猪,不仅给农户带来极大方便,也给养殖户了解企业的需求起到了桥梁作用。近年来,蛟河市通过借鉴省、市组建畜牧业协会的经验,把畜牧企业、养殖大户、经营业主组织起来,成立了蛟河市畜牧业协会,积极指导,统一价格,规范经营,使加工企业与养殖户之间建立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连动机制。经过3年的努力,全市成立了各类畜牧业专业合作组织39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