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网 时间:2011/4/1 12:07:00 来源:中国畜牧网 阅读数:
一季度,我市认真贯彻落实滁州市2011年畜牧强农工程转型升级文件精神,以创建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活动为动力,以新型农民培训民生工程为依托,以加强疫病防控和食品安全为保障,全面推进我市畜牧业发展转型升级。全市畜牧兽医技术人员紧密围绕“三春”工作,深入场户,精心指导,使得全市畜牧业呈现开局好,发展快,效益佳的良好局面。
一、畜牧业生产形势及“三春”工作开展情况
1、一季度畜牧业生产的各项统计指标:
根据统计,一季度全市生猪存栏15.9万头,出栏7.5万头,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4.6%和5.6%;能繁母猪存栏量1.51万头,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 0.7%;家禽饲养量达145.6万只,出栏131万只,比去年同期分别增5.3%和7.4%;肉类总产8239吨,禽蛋产量1965吨,与去年同期比较分别增长4.2%和4.4%。
2、畜牧“三春”工作开展情况
①、“春孵”全面开展一致看好今年行情。
我市种禽存栏68万只,储备种禽蛋560万枚,计划3月底孵化1500多万只苗禽 我市共有孵坊14家,现已全面投入孵化,目前已孵化苗禽350多万只。
②、“春配”势头较好,种畜禽存栏量充足。
目前我市共存栏种公猪135头、能繁母猪1.51万头,其中一元母猪0.15万头、二元母猪1.36万头,已配母猪6500窝次,授精点数10个。
③、“春防”及早布置,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在全省动物防疫会议后,我市于3月16日召开了由乡镇分管镇长和兽医站长参加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会议,市财政安排防疫经费44万元,各镇、街道财政按农户户均2.5元安排启动资金,据统计镇级财政安排防疫经费近50万元,发放禽流感疫苗120万ml、鸡瘟疫苗162万ml、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疫苗32万 ml、猪瘟疫苗16万ml、猪口蹄疫疫苗35万ml,应防生猪16万头,应防家禽150万只,目前已完成春防任务50%。
3、畜禽价格走势分析
生猪行情持续走好。商品猪外三元16元/公斤,土三元14.9元/公斤,仔猪20元/公斤,较去年同期上涨均在50%以上,猪粮比在7.6:1,每头猪可赚250元左右,猪价上涨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饲料原粮价格大幅上涨,饲养人员工资增加,导致养殖成本增加;二是自去年下半年生猪价格上涨以来,投资者更加理性,不再盲目跟风,市场生猪供应量仍然偏紧,导致价格进一步上涨;三是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猪肉的需求量不断上升,随着收入水平的提升,购买力增强,猪肉价格即使高一点也挡不住消费者购买欲望。由于最近双汇集团“瘦肉精”事件,再加上天气逐渐转暖,预计二季度猪肉价格将有所回落。
家禽行情价好效增。苗禽价格,鹅苗7.5元/只、鸭苗6.5元/只、鸡苗2元/只。商品鹅20元/公斤,麻鸭20元/公斤,肉鸭16元/公斤,淘汰老鹅 30元/公斤。家禽产品价格较春节前略有下降,但较去年同期均有大幅度的上涨,从长期来看,由于受饲料成本增加及人员工资上涨制约,家禽产品价格下跌的可能性很小。
二、围绕“转型升级”开展各项工作
1、围绕“畜牧强农工程转型升级”制定实施方案
为加快我市畜牧强农工程转型升级,结合我市畜牧产业基础和产业优势,制定了《2011年天长市畜牧强农工程转型升级实施方案》,为确保方案措施落到实处,成立了天长市畜牧强农工程转型升级工作领导小组。方案重点围绕我市生猪、家禽、肉羊三大产业制定了目标任务、工作措施、技术保障及时间进度表。
2、精心组织培训,提升畜禽科学养殖水平。
全年计划培训场次30次,培训各类技术人员及养殖场户人次达10000多人次,一季度分别举办了民生工程农业专业技术畜禽养殖大户、农民科技示范和畜牧科技进万家辅导员等四次培训班,编辑培训简报4期,已培训1700多人次,发放技术资料800余份。全年重点作以下培训:(1)结合畜牧科技进万家活动和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组织40名畜牧技干帮扶畜牧企业800户,着重推广“三大集成八项技术”。(2)承担天长市民生工程农业专业技术培训,培训人数为 400人,计划分别在冶山镇关塘社区、石梁镇何庄村、秦栏镇林山村等三个养殖示范村集中举行三次畜牧专业知识讲课,聘请有关专家现场授课。组织31名科技辅导员,辅导和辐射农户430户,入户辅导不少于10次。(3)组织技术人员送科技下乡,采取发放技术资料、上门辅导、现场接受养殖户咨询等形式,把科技送到第一线。(4)组织农民科技示范培训工作,组织31名畜牧科技人员,对450户养殖户进行全年不少于6次的集中培训,每个指导员全年科技上门服务不底于150个工作日。(5)组织“阳光工程”培训,对全市250名村级动物防疫员进行有关法律法规知识及防疫方面的业务培训。
3、开展标准化创建,促进畜牧产业转型升级。
一是积极动员我市畜禽养殖大户参与省级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创建活动,继去年我市两家规模养殖场(安徽质尊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和安徽省天长市周氏羊业有限公司)获得“2010年度安徽省省级标准化畜禽养殖场(小区)”之后,今年我市的安徽天叶食品有限公司、安徽恒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和天长市三元牧业有限公司分别填报了省级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申报认定书,三个规模场以此为动力,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在我市畜牧业转型升级中起到示范带动效应;二是市政府每年拿出一部分资金对运行较好的示范性畜禽专业合作社给予3-5万元的奖励;三是今年市政府将拟定对全市养殖达万头猪场、5000只蛋禽、百万只肉禽的养殖大户给予圈舍建设资金总额的20%扶持。
4、加强疫病防控,确保无重大疫情发生。
一是召开防控专题会议,防疫工作层层落实,责任明确到人,切实落实免疫责任制,按照“政府保密度、部门保质量”的总体要求,确保我市春防实现“四个不漏”,完成“四个100%”(免疫密度、免疫证明发放率、免疫档案建档率及家畜二维码佩带率均达100%);二是制定《天长市2011年春季重大动物疫病集中免疫工作行动方案》,明确3月16日至3月20日为准备启动阶段,3月21日进入集中免疫期,4月底全面结束,要求各镇、街道仍然要坚持“双针模式” 和“双线模式”;三是加大督查力度,市防指将安排人员督查经费落实情况、防疫进度及防疫密度情况。
5、强化执法力度,保障畜产品安全。
一是对全市66名检疫员和72名兽药经营人员进行集中培训;二是继3.15央视曝光双汇集团“瘦肉精”事件之后,我市印发《致广大养殖场户严禁使用“瘦肉精”的一封信》3500份,在全市所有村民组张贴,并在市电视台《致富金桥》栏目和天长市农业信息网宣传发布,我市动物卫生监督所紧急对全市所有规模养殖场户、兽药饲料经营门点、定点屠宰场等进行为期三天拉网式排查,通过检查未发现规模场户使用“瘦肉精”添加剂,也未发现“瘦肉精”猪肉流入市场;三是加强源头治理,开展投入品检查,一季度出动执法10车次,30人次,抽检成品料4个样品,自配料5个样品;四是认真执行产地检疫制度,深入开展“三检一监督” (即:产地检疫、运输检疫、屠宰检疫和动物卫生监督),建立以监督促检疫,以检疫促防疫,以防疫促发展的新机制。
6、积极招商引资,推动畜牧产业升级。
一是积极帮扶正在建设中的招商引资项目,使其尽快上马,积极为天丰牧业的SPF蛋鸡的投产做好准备工作,帮助天助饲料有限公司尽快完成厂房建设,确保4月份投产运行,鼓励安徽恒基有限公司进一步扩大规模,加大能繁母猪的存栏量,帮助周氏养羊申报*示范小区。二是继续立足本地资源,营造良好氛围,采取多种招商方式,争取引进1-2个有影响的畜牧企业,为我市畜牧业发展注入活力,促进我市畜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