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网 时间:2011/6/28 15:45:00 来源:黑龙江省畜牧兽医信息中心 阅读数:
近年来,黑河市充分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深入实施《黑河市畜牧业发展跨越工程规划》,以发展现代畜牧业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强力推进标准化养殖场(小区)建设,突出抓好奶牛、肉牛、大鹅和肉羊、生猪、特色养殖为重点的“三带三区”建设,大力发展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健全良种繁育体系,强化动物疫病防治,推广科学养殖技术,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全市畜牧业稳步健康发展。到2010年年末,存栏奶牛、肉牛、生猪、山绵羊、大鹅分别达到7.6 万头、27.5 万头、36.6 万头、75 万只和31.5 万只,同比分别增长11.8%、14.6%、20%、9.5%和15%;畜产品产量: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6.19 万吨、1.48 万吨和14.96 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3%、8%和12%,实现牧业增加值8.6亿元,同比增长10%。
扶持政策注入发展活力
近年来,黑河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扶持生猪生产稳定市场供应的通知》、《国务院关于促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促进畜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积极组织实施《黑龙江省千万吨奶战略工程规划》、《黑龙江省五千万头猪规模化养殖战略工程规划》。随着中央、省级财政加大对奶业和生猪规模化养殖投入扶持力度,我市也相继出台了《黑河市关于加快畜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黑河市关于加快奶业发展的意见》、《黑河市畜牧业跨越发展工程规划》等文件,市政府将畜牧业发展纳入县(市、区)主要经济责任目标考核体系和政府“十项绩效工程”任务目标,市政府与各县(市、区)政府签订畜牧工作责任状,规定市级财政每年拿出200 万元,各县(市、区)财政每年拿出产粮大县奖励资金的20%,作为畜牧发展专项资金,为此,各县(市、区)也制定了相应的支持畜牧业发展扶持政策,“十一五”期间,市县两级政府累计投入畜牧业发展资金超过1亿元,对龙头企业建设、草原饲料建设、良种繁育、畜牧贷款贴息、防疫灭病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政策环境和资金支持。
标准化养殖带动规模发展
积极引进龙头企业,发挥企业带动基地发展的作用。北安市引进完达山乳业建成我市*的日处理鲜奶600吨的北安完达山乳品加工企业,北安宜品、兴安岭乳品企业也同时助推北安、五大连池奶业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当地奶牛的规模养殖,百头、几百头、千头养殖小区相继建成使用。嫩江辰鹰乳业在扶持基地加强奶站建设的同时,自己还投资建设千头奶牛小区。孙吴县引进投资主体建设了孙吴茂田牧业,经过几年的持续发展,目前达到年屠宰加工肉牛3 万头、肉羊30 万只、大鹅300 万只的加工能力,在推进我市肉牛、大鹅产业带发展和肉羊基地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10年,嫩江县通过招商引资引进江苏雨润集团,投资3.34亿元建设祥润食品产业化项目,设计年屠宰加工生猪100万头,形成一个集屠宰、加工、冷藏运输、检验检疫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食品加工基地,对于加快嫩江县生猪产业发展,带动农民规模化、科学化养殖起到了积极作用。爱辉区引进鑫隆牧业,建设年出栏生猪5万头的标准化养猪基地,努力打造外向型畜牧业。全市深入开展国家畜禽养殖标准化创建活动,北安种畜场奶牛养殖场和嫩江臣业奶牛养殖场成功进入全国第一批标准化创建场名单,每个养殖场获得国家支持资金70万元。目前,全市畜牧养殖小区达78个,比上年增长25.8%,养殖专业户和养殖场达到9230个,比上年增长13.6%。全市主要品种规模化养殖水平达到70%以上。
疫病防控保护产业发展
市政府高度重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目前全市防疫员的工资和防疫经费均纳入了县级财政预算,为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市政府与各县(市、区)政府、各县(市、区)政府与乡镇政府分别签订了防疫工作责任状,并把防疫工作纳入到考核体系。积极开展市、县、乡三级开展防疫督查工作,确保防疫密度和质量,有效地降低和控制了动物发病率和死亡率,同时按照制定的监测方案,积极开展集中监测工作,努力做好免疫效果的评估。积极采取预防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对猪瘟、猪丹毒、鸡新城疫等恶性疫病进行全面免疫,常规免疫注射密度达到98%以上,动物常规防疫工作扎实开展。全市各级重大动物疫病防治指挥部成员单位根据职责分工,加强联防联动机制,重点加强产地检疫、交易市场、屠宰场、道路运输的监督管理,以检促免,禁止一切不合格产品进入市场。积极开展边境地区重大动物疫情巡查、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与黑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合作成立了检验检疫协作领导小组,双方签署了合作协议,积极配合检验检疫部门做好动物疫病、药物残留等监测工作,防止外疫传入我市。
科技助力提高效益和水平
繁育改良技术是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的关键环节,近年来,通过省、市、县三级财政共同支持,在北安市、嫩江县、五大连池市、爱辉区四个奶牛主产区推广奶牛性控冻精3140余剂,性控率达到90%以上,提高了奶牛良种化水平和奶牛经济效益。大力推广德系西门塔尔牛乳肉兼用冻精的使用,在嫩江县、北安市、五大连池市、爱辉区、孙吴县推广5750剂冻精,改良了本地肉牛。积极推广生猪人工授精技术,嫩江县生猪人工授精技术发展较快,全县生猪人工授精覆盖率达到了70%。山绵羊“高频高繁”技术和腹腔内人工授精技术在孙吴县推广应用,提高了山绵羊养殖的技术水平。国家抗病(克隆)转基因羊新品种培育孙吴课题组羊转基因实验取得明显效果,7只转基因羊已经通过检测,此项技术走在全国前列。
专业合作社建设异军突起
黑河市一直把提高畜牧业产业化作为现代畜牧业建设的重要抓手,紧紧围绕奶牛、肉牛、生猪、蛋鸡等主要畜禽品种,积极推动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建设。目前,全市有各类畜牧专业合作组织106个,会员总数3786人。其中奶牛合作组织13个,家禽合作组织18个,生猪合作组织20个,肉牛、羊合作组织37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增加农民收入、优化畜牧业内部结构、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上已经发挥了积极作用。孙吴县茂田大鹅专业合作社辐射带动大鹅养殖户460余户,养殖大鹅40余万只,出栏大鹅占全县大鹅养殖总量的82.3%。逊克县双河养猪专业合作社现有农民91户入社,合作社积极与当地农村信用社联系,2009年,合作社从农村信用社贷款133.5万元,社员获得市、县两级财政贴息6.4万元,有效解决了社员缺少资金的燃眉之急。嫩江县伊拉哈镇奶牛专业合作社带动了全镇奶牛产业发展。
强化监管确保质量安全
深入开展畜产品及投入品质量安全整治活动,市畜牧兽医局与各县(市、区)畜牧兽医局签订了《黑龙江省畜产品安全监管工作责任状》,县(市、区)畜牧兽医局与235个规模养殖场(户)签订了《黑龙江省养殖场(户)保证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同时,按照《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和《兽药管理条例》等有关法规要求,加强了对饲料、兽药生产经营活动的监督管理,集中对全市12家饲料企业进行资格审查,对不符合条件的企业限期整改,并按照省局的统一要求,共送检饲料73个批次,兽药50个批次,100%合格。先后开展了对孵化厂、生鲜肉市场以及屠宰场的专项检查整治工作。检查鲜肉摊点、屠宰场30个,送检牛、猪鲜肉、排泄物、鲜蛋共90个批次,确保人民群众吃上放心肉,有效地净化了畜产品市场。加大了对添加违禁药品和超量添加药物添加剂的检查力度,多次对各县(市、区)进行专项检查,对屠宰场、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超市畜禽产品进行了抽样检测,未发生瘦肉精、苏丹红等有毒有害物添加事件,从源头上保证了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有效维护了城乡居民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