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网 时间:2011/9/8 15:28:00 来源:黑龙江省畜牧兽医信息中心 阅读数:
肉牛产业是龙江县畜牧业重点产业之一,也是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龙江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肉牛产业的发展,采取了一切行之有效的措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龙江县基本情况
龙江县位于黑龙江省西部,地处北纬46°43′~47°40′,东经122°24′~123°37′,属大兴安岭和松嫩平原的过渡地带,东邻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西与内蒙古扎兰屯市接壤,南隔嫩江与泰来县及内蒙古扎旗相望,北与甘南县毗连。全县幅员面积6175平方公里,有耕地550万亩,草原140万亩,年粮食总产量50亿斤,年产农作物秸秆300万吨,优质牧草10万吨。全县辖14个乡镇,158个行政村,总人口6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8万人。龙江县是全国粮食生产标兵县,也是国家确定的牧区县、商品牛生产基地县、优质细毛羊生产基地县和生猪调出大县,肉牛养殖数量多、质量好,在黑龙江省名列前茅。2010年末全县黄肉牛饲养量40.2万头(其中出栏13.9万头),绵羊饲养量90万只(其中出栏30万只),生猪饲养量160万头(其中出栏90万头),奶牛存栏7.0万头。牧业产值实现22.4亿元,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0%,人均牧业收入2000元,占农村人均纯收入的30%左右。
二、肉牛产业发展情况
近几年,龙江县委、县政府深入实施“主辅换位”发展战略,坚持“牧业富民”的主体思路不动摇,大力发展肉牛产业化,使全县肉牛产业呈现出大发展、快发展的良好态势。据8月份统计,全县肉牛饲养量达到了38.5万头,其中,存栏26万头,出栏12.5万头。肉牛产业的发展和壮大,加快了粮食转化和劳动力转移,据统计,全县仅肉牛产业转化粮食就达到30万吨,转化秸秆50万吨,就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2万人。龙江县肉牛产业化的模式是“龙头企业+市场+经纪人+农户”,即群众通过自繁自育和依托大市场购买架子牛进行育肥。平均每个专业户养肉牛50头,大户养肉牛600-1000头,最多年出栏育肥牛达5000头。每户都有糖化饲料厂,架子牛育肥期4-5个月,农户育肥一头肉牛纯收入500元。90%的肉牛由元盛公司收购,其余进入市场交易。饲养的肉牛品种主要是:西门塔尔、夏洛来、安格斯改良牛、黑白花奶公犊等。主要做法是:
1、培养典型群体,拉动产业发展。随着肉牛产业的不断发展,群众发展肉牛生产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全县已建成舍饲肉牛专业村13个,肉牛舍饲育肥基地20个,还涌现出一大批肉牛养殖专业户群体,据统计,全县肉牛养殖专业户达到了1500户,其中,专业大户250户,像景星镇保安村刘铁山、元茂畜牧培育有限公司、景星镇庆丰村彭辉等专业大户(场),年出栏肉牛都在3000头以上,为打造“黑龙江省肉牛生产第一县”特色品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引进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龙江县现有两家肉牛屠宰加工龙头企业,即龙江元盛食品有限公司和黑龙江卓宸牧业有限公司。元盛公司总投资1.8亿元,设计年屠宰加工肉牛10万头、肉羊20万只;卓宸公司设计年屠宰肉牛6万头、肉羊20万只。目前,元盛公司日屠宰肉牛200头左右,年屠宰5万头,已累计出口创汇1800多万美元,实现了畜产品出口创汇零的突破,填补了黑龙江省牛羊肉出口的空白。其产品70%以上出口创汇,主要销往科威特、卡塔尔、阿联酋、约旦、香港等中东国家和地区。龙头企业的壮大,拉动了肉牛价格的持续上扬,目前,架子牛市场价格已达到了16.60元/公斤,育肥牛价格17.00元/公斤。
3、培育市场体系,牵动产业发展。龙江县现有大牲畜交易市场三家,即景星、龙兴和济沁河三处,其中,以景星大牲畜交易市场最为火爆,每周一为交易日,平均每集上市量5000头,交易3000头,吸引了山东、河北、吉林、辽宁以及内蒙古等多个省市和地区的客商前来交易,已成为黑龙江省西部地区重要的牲畜交易集散地。不仅有力地拉动了龙江县肉牛产业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对周边地区的肉牛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拉动作用,加快了农民增收致富步伐。
4、制定优惠政策,促动产业发展。肉牛产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优惠政策的扶持。多年来,龙江县委、县政府为了扶持肉牛产业的快速发展,先后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主要有:新建或扩建牛舍所需占用宅基地以外的非耕地优先审批,国土资源部门免收相关行政事业收费;从事肉牛养殖,租赁国有建设用地的,适当减免年租金;以饲养肉牛为主开办的糖化饲料厂,根据规模大小,可以缓收消费税和增值税,免收各种行政收费;养殖贷款优先发放给规模养殖户;草原发包,优先承包给肉牛养殖户;村机动地和树影地,优先承包给肉牛养殖户用于种植牧草或青贮饲料;肉牛育肥户新(扩)建牛舍需要木材,林业部门优先审批;鼓励扶持协会和经纪人队伍建设,对长期从事肉牛贩运的大户发放绿色通行证,外地客商车辆到龙江一律不查不扣;机关和企事业干部发展养殖业达到一定规模的,三年内可保留职级和工资。优惠扶持政策的出台,调动了广大养牛户的生产积极性,大家纷纷兴建糖化饲料厂,扩大肉牛养殖规模。据统计,全县大小糖化饲料厂已发展到300家,有效地加快了粮食的转化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
5、壮大经纪人队伍,推动产业发展。全县现有肉牛养殖专业协会19个,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5个,合作社主要为全县养牛户及时提供市场信息,交流肉牛养殖经验,组织技术培训,参观学习外地养牛典型,统一肉牛销售,统一购料,统一防疫,统一资金调剂等。龙江县还培育了以牛经济为主的300多人的经纪人队伍,这些经纪人活跃在广大农村,发挥着巨大作用,被群众习惯的称为是养牛户的耳朵、眼睛和腿。即:替农民听信息,替农民看市场,替农民跑销路,为全县肉牛产业的大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肉牛产业发展建议
一是扶持基础母牛群建设。肉牛产业生产周期长,饲养基础母牛比较效益低,一旦下滑恢复发展较慢。因此,建议国家制定出台基础母牛保险和补贴政策,充分调动广大农民饲养基础母牛的生产积极性,鼓励发展规模饲养,努力构建小规模、大群体,家家户户养殖基础母牛的良好局面。
二是扶持规模养殖场建设。目前,肉牛产业暴利时期已经过去,微利时代正在来临,育肥几头、几十头的养殖户已经没有什么效益可谈。因此,建议国家设定一些扶持肉牛规模养殖的项目,鼓励和扶持肉牛规模养殖大发展,靠规模保效益,靠规模增收入。
三是加强改良员队伍建设。从龙江县来看,全县虽然有135个家畜人工改良站,但从布局上很不均衡,在牛源多的地方,改良员积极性高;在牛源少的地方,改良员积极性低,或是无人去干。因此,建议国家出台政策,对改良员工资给予补贴,牛源多的少补或不补,牛源少的要多补,充分调动基层改良员的工作积极性,形成可繁母牛全冻配的可喜局面。
四是引进推广弗莱维赫乳肉兼用型品种。我们要充分利用弗莱维赫牛乳肉兼用的优点,把乳品行业和牛肉生产行业有机地结合起来,增加牛经济的增长点。母犊作为奶牛使用,鲜奶可以变现,缓解资金紧缺问题;公犊育肥上市,实现乳肉双收的目标。
五是扶持龙头企业建设。没有龙头企业,不可能形成产业化;龙头企业不强,不可能拉动基地发展。要本着扶持龙头,就是扶持产业化,扶持产业化,就是扶持农民的战略思想,重视并扶持肉牛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壮大,拉动地方经济快速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