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网 时间:2011/10/11 15:36:00 来源:人民网 阅读数:
夏南牛是河南省育出的国内首个肉牛品种,声名远播。然而记者近日在调研中发现,“牛气”的夏南牛并没有卖出一个“牛”价钱。是什么阻碍了夏南牛真正“牛”起来?
夏南牛本应“很牛”
夏南牛以法国夏洛莱牛为父本,我国南阳黄牛为母本,经过21年精心培育,2007年6月29日,农业部宣告中国第一个肉牛品种“夏南牛”诞生。
“本地黄牛最多能长到900公斤,而夏南牛体重最高可达1300多公斤。同时,夏南牛还有生长快、肉质细嫩的优点,耐粗饲,适应性很强。”泌阳县畜牧局副局长祁兴磊说。祁兴磊是享受国务院津贴的专家,他带领科研人员历时20多年育成夏南牛,被誉为“夏南牛之父”。
目前,夏南牛已在全国推广,除西藏、新疆、港澳台外,国内其他省市区均引入了夏南牛。
夏南牛缘何“不牛”
肉牛养殖业是泌阳县的传统产业,夏南牛的培育成功,改变了当地的肉牛养殖格局。在河南泌阳县的夏南牛交易市场里,常年住着许多专为夏南牛而来的省外客商。
然而在“牛”经纪们眼中,夏南牛的生意既让人兴奋又有遗憾。“夏南牛是优质品种不愁卖,”泌阳县花园乡养殖大户胡海印说,但是由于缺乏精深加工,作为活体商品牛销售,“夏南牛一公斤售价仅18元左右。”
“肉牛深加工企业对牛身上不同部位的肉有着细致区分,价位相差很大。目前国内市场上经过深加工的优质牛肉产品一公斤甚至可达数百元。”泌阳县畜牧局局长赵太宽说,目前夏南牛在泌阳县存栏近40万头,但因缺乏深加工企业,泌阳输出的主要是活体牛,产品附加值低,“眼瞅着好牛没有卖个牛价钱,真让人着急”。
夏南牛如何“更牛”
夏南牛的境遇不是个案。河南省是畜牧大省,如果只是满足于提供原料,从畜牧大省到畜牧强省难以跨越。
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在调研畜牧业时指出的方向引人关注。今年8月,在泌阳调研时,卢书记提出夏南牛不能只搞养殖,“要上深加工项目,延伸产业链,要有品牌。”
“现在我们把夏南牛当做一个产业来看待。”河南泌阳县县委书记谢凤鸣说。眼下,在泌阳县的产业集聚区内,北京中恒集团投资的10万头夏南牛养殖屠宰加工项目正在加紧建设,该项目总投资达5亿元。
深加工、产业化将给夏南牛带来的可不是小变化:根据规划,中恒集团投资项目明年投产后,泌阳所养殖的夏南牛将就地消化,产品可达300多种,高档产品售价一公斤可达近200元。
夏南牛的发展颇具启示:作为畜牧大省、农业大省的河南,要成为“国人的厨房”,必须在深加工、品牌化上做文章。龙头带动全身动,在发展新型农业现代化中要积极培育和引进龙头企业,提升畜牧业产业化水平。各级政府也要积极实施奖励补贴政策,构建良种繁育、疫病防控等服务体系,让夏南牛这样的河南农业品牌叫得更响、更牛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