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网 时间:2011/12/5 9:06:00 来源:中国广播网 阅读数:
宁夏畜牧业工作会议今天下午在灵武召开,记者从会上了解到,“十一五”末宁夏畜牧业总产值达86.1亿,占全区农业总产值的38%,比“十五”末增长87.2%,畜牧业始终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
“泾源模式、石羊模式、夏华模式,这都是我们要学习的好典型,其中的规模经营是重中之重,当务之急是拓宽思路,把眼界放开。”当日上午,来自银川市农牧局和固原农牧局的负责人在参观了吴忠市利通区涝河桥肉牛规模养殖场、金银滩奶牛养殖核心区、五里坡生态移民区养殖基地以及灵武市森润牧业开发有限公司、漫源养殖合作社养羊园区后,感慨地说到。他们口中的“泾源模式、石羊模式、夏华模式”便是近年来宁夏畜牧业发展过程中涌现出的“品牌”模式。
宁夏回族自治区农牧厅厅长赵永彪介绍说,“十一五”以来,宁夏按照优良品种、高新技术、高端市场、高效益的总体要求,标准化规模养殖快速推进,饲料和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在此过程中,宁夏通过项目带动和政策扶持,培育了一批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和畜牧合作经济组织,有力拉动了养殖基地建设,拓宽了畜产品流通渠道,推动了畜牧业产业化经营。这其中就囊括了以“合作社+基地+养殖农户”为主要方式的带动群众共同致富的“石羊模式”;产业各环节统筹协调、一体化运行、全方位发展的“夏华全产业链发展模式”。以及将肉牛产业作为主导产业的“泾源模式”。
在这样“全线开动”的背景下,宁夏全区形成了以银川、吴忠为核心区的43.2万头奶牛产业带;以引黄灌区肉牛肉羊杂交改良区、中部滩羊生产区、环六盘山肉牛生产区三大区域189万头肉牛、1300万只肉羊的清真牛羊肉产业带;以卫宁青隆为核心区的345万头生猪产业带;以引黄灌区粮草兼用、中部干旱带旱作草地、南部山区退耕种草为主的600万亩优质牧草产业带。“总体说,宁夏以草食家畜为主体的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基本形成。”赵永彪表示。
所谓“树大招风”,在宁夏畜牧业的迅疾的发展中,一批本土特色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据统计,目前全区有乳品加工企业27家,清真牛羊肉加工企业9家,草产品加工企业8家,羊绒加工企业58家,畜禽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86个,入社农户近5万户。已培育出“夏进”、“涝河桥”、“穆和春”、“金福来”等一批国内外知名“清真”品牌。与此同时,也引来了蒙牛、伊利、旺旺、娃哈哈等知名企业集团在宁夏投资建厂。
作为国内*良种补贴覆盖主要畜种的省区,宁夏的畜禽良种补贴已覆盖奶牛、肉牛、肉羊和生猪等畜种,奶牛、肉牛、绵羊和生猪良种覆盖率分别达100%、45%、90%和80%。当前,随着封山禁牧舍饲圈养、出户入园工程和中南部设施养殖等项目的推动,宁夏畜牧业规模化进程更为“壮观”。全区各类规模养殖场(小区)已达3734个,其中奶牛383个、肉牛288个、肉羊1025个、生猪953个、家禽1085个。规模养殖户8.1万多户。
“各地要积极探索建立多层次、多形式、多形式、多渠道的投融资新机制,鼓励和吸引各类资本参与畜牧业开发建设,逐步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和农民投入为主体的良性发展机制。”宁夏回族自治区主席助理刘云在会上如是说。
根据宁夏畜牧业“十二五”规划,今后一个时期,宁夏将进一步加大畜牧业发展的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以自治区农业“三大示范区”建设为引领,加快建设与现代畜牧业生产相适应的良种繁育推广体系,强化具有自主品牌的畜禽良种培育,推动畜禽良种产业化进程;加速畜禽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和标准化示范创建,推进规模化标准化经营;完善技术服务体系,提高技术支撑能力;建立草原保护建设和可持续利用的新机制;实现生产水平明显提高、养殖效益稳定增加、畜产品质量安全可靠、资源开发利用适度、生态环境友好和谐的综合目标,推动现代畜牧业又好又快发展。
计划“到十二五”末,宁夏全区肉类总产量将达到48万吨,奶类总产量达到260万吨,禽蛋总产量13万吨。畜牧业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45%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来自畜牧业的比重有望达到25%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