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畜牧家禽网 [ 请登录 ] [ 免费注册 ]
首页 | 郑重申明 | VIP服务 | 加入收藏 | 网址导航 | 农业网

畜牧家禽网首页 >  资讯中心 >  市场评论 >  探讨重庆畜牧业发展之路(图)

探讨重庆畜牧业发展之路(图)

畜牧家禽网  时间:2011/12/9 11:24:00 来源:中国畜牧兽医报 阅读数:

  重庆市自直辖以来,尤其是被国务院批准成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范区之后,重庆畜牧业有了长足的发展进步,在保障市场供给,增加农业收入,促进城乡统筹上发挥了重要作用。重庆先后被授予国家无规定动物疫病示范区、部市共建国家现代畜牧业示范区,26个区县被列入全国生猪优势产区,7个区县被列入全国肉牛、肉羊优势产区,22个区县获得国家生猪调出大县奖励。全国种猪供种高地、全国畜产品信息物流中心地位正在确立。如何抢抓机遇、乘势前行?如何定位与抉择重庆未来畜牧业之路?笔者提出自己的观点。

  重庆畜牧业已步入十字路口

  虽然眼前的重庆仍是一个中等农业省的市情,但可预见的未来重庆一定会成为西部增长极、内陆开放高地、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国家五大中心城市及*交通枢纽。二三产业占比必将大增,农业占比极速下降,大城市特色更为凸显,大农村特色加速淡化。大量企业的引入,各类人才的集聚,农民工的返乡,农转城的提速,城市化的扩张,使城镇总人口必将大幅增长。肉、蛋、奶等主要畜产品的市场需求定会成倍增加,但重庆地产畜产品的增幅远不能与市场需求同步,畜产品自给率会逐年降低。面对日益显露的供求矛盾,是立足自力更生保供给,还是依赖外调走京津沪之路?重庆畜牧业已步入道路抉择的战略关口。审视重庆市畜牧业资源禀赋,研判直辖市的定位及走势,从保生态、重效益的角度选择京津沪之路可能较为明智。但从保民生、分国忧的角度选择自力更生之路也是讲政治、顾大局之策。选择前者,就应当弱化畜牧业生产,强化畜产品流通及质量监管。选择后者,就应当容忍畜牧业比较效益远低于二三产业的事实,未雨绸缪,按照未来重庆市场对肉蛋奶的总需求,出台稳健的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激励政策,加大财政投入,规划建设相对称的种畜禽良繁体系和肉蛋奶商品生产与加工基地。“十二五”正是重庆畜牧业择路之时,只有科学抉择,方能抢抓时机,避免人财物的浪费。

  资源禀赋难以支撑可持续发展

  养殖用地条件、草料保障程度、粪污承载容量、病害损失大小、养殖成本高低、畜产市场供求及价格都是制约畜牧业发展的要素。单看市场需求,重庆畜牧业前景广阔,但剖析各方要素,其资源有限、制约重重。

  制约之一:适宜养殖地域紧缩,各业用地矛盾突显。重庆幅员8.24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一个中等省。但由于直辖市的定位,统计各区县用地规划中适宜养殖区域远比中等省狭小,不仅城市、工业、交通、建筑等外部用地紧张,农业内部(种植业、畜牧业、水产业)争地矛盾也十分突出。由于粮食问题事关国家安全,以占耕地来扩展畜牧业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加之畜牧业的地租比较效益远不及他业,大批已建成种禽场站及养殖基地由于城市化推进已危在旦夕,守地之责艰辛,转移搬迁艰难。伴随创模卫生城市的深入推进,主城九区将于明后两年蜕变为零养殖地区,而主城九区2010年肉、蛋、奶年产量分别占全市的5.8%、7.4%、51.6%,主城的减量必须依赖其他区县的增量来平衡,否则难以稳定现有总量。

  制约之二:人畜争粮,饲粮紧缺,难于支撑畜牧产业的发展。统计表明,2010年重庆出栏生猪2000万头、禽类2亿只、禽蛋42万吨。按现行肉料比计算,仅此3项就需商品饲料1200万吨。而重庆最好年份粮食产量仅1150万吨,人均日口粮0.9公斤(含红苕、洋芋)。因此,在满足市民基本口粮后能用于动物的饲料粮极其有限。饲料是畜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不外调饲料将无法支撑重庆牧业的发展。据测算,2010年全国能量饲料缺口8300万吨,蛋白饲料缺口3800万吨。进口和国内饲粮的供量及价格成为制约我市牧业发展的瓶颈。同时,外调饲粮额外新增运费,增加成本,削弱畜产品市场竞争力,昔日重庆生猪主产区的优势正在丧失。

  制约之三:粪污环境承载容量不足,治污成本高昂。传统养殖业,动物粪尿可作农家肥就近就地利用,田地吸纳粪尿的最适量为一亩地一头猪。但千家万户的养殖因效益低下、疫病高发而正在退出。取而代之的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又因粪污量大集中,不能就地吸纳,必须经处理达标后方可排放。据统计,2010年重庆畜禽粪污总量是全市当年工业及生活污物的总和,以猪粪当量折算,每亩耕地的平均承载量已达1.2头猪,已超越单位耕地粪污还田限量。重庆地处三峡库区,400亿立方米的库容是国家重要的淡水资源,为保水库长治久安及淡水资源安全,库周养殖粪污制理监管远严于其他地区。这无疑加重了养殖场舍造价及运管成本,必将制约库区及库周地区规模养殖业的发展。

  审时度势走重庆畜牧业特色之路

  科学研判重庆直辖市的定位与走势,重新审视重庆的资源禀赋及制约因素,笔者建议,重庆畜牧业应扬长避短、有进有退、择机淡出,走重庆特色的畜牧业之路。

  一是掌控好重庆市畜禽的养殖总量及规模,求质量淡总量。力争稳住现有生猪产能及基地,减缓退进速度,帮扶规模养殖场(户)增强生存竞争能力,使之成为稳定的畜产品保供基地。依据新调城市规划,重新布局种畜禽良繁体系及商品畜禽保供基地。

  二是扬长避短,大力发展草食牲畜。为解决人畜争粮、饲粮不足之矛盾,发展节粮型畜牧业是必由之路。重庆可按照兔、羊、牛的顺序鼓励发展草食牲畜,但草料自给量是决定其发展速度和规模的核心。因此必须种养互动,大力调整种植业结构,从粮经二元向粮经饲三元结构调整,大力实施退耕还草和林下种草,积极推行农田种草及饲料作物种植。改粮用玉米、高粱为饲用玉米、高粱,视种草为种粮,同等享受种粮补贴。研发推广秸秆及糠渣综合利用,缓解草料不足之现状。实践证明,单位土地上种草养兔的收益是种粮养猪的五倍,藏粮于草、以草养畜、以肉代粮、以畜增收大有可为。

  三是以“软”补“硬”,做实做靓国家现代畜牧业示范区。尽管重庆畜牧业硬约束多,但软实力强。领导重视,部市共建,畜禽资源丰富,科技人才较强。要以软补硬,错位发展。巩固现有种猪优势,争创全国供种高地;扩大生猪远期期货交易面额及畜产品现货交割市场,争创国家畜产品信息物流中心;办好中国畜牧科技论坛及会展,做靓中国畜牧科技之城;力争在动物保险、牧医科技、健康养殖、粪污治理、种养友好等方面领跑全国。探索推广“畜—沼—粮”、“畜—沼—果”、“畜—沼—菜”、“畜—沼—草”、“零排放”等生态循环养殖模式。

  四是着力提高畜产质量,强化流通安全监管。保质量、保安全是未来重庆畜牧业的重中之重。在市外要有预见地建立稳固的畜产品外供基地,完善动物及产品准入监管;在市内要构建市场流通安全体系,加强兽医基础设施建设。据WTO最新统计表明,人类传染病60%来源于动物,50%的动物传染病可传染人,兽医工作是人类的第二卫生局。建议集中有限的资金,投向重大动物疫病和人畜共患病防控,强化畜产品质量监测与监管,早日建成国家无规定动物疫病示范区及中国西部的兽医研发中心。

畜牧家禽网编辑:agronetwubin

首页 打印 字体 [ ]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联系。
本站所用的字体,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权,请告知我们 service@agronet.com.cn,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