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网 时间:2011/12/16 15:15:00 来源:荷斯坦网 阅读数:
进入“十二五”后,从中央到地方分别提出发展现代大农业发展目标,作为以奶牛为主的黑龙江省安达市具备发展现代奶业的基础优势,必将助推安达奶业早日实现现代化。
一是规模养殖基础好。安达市把发展奶牛万头乡、千头村、百头场、十头户作为扩大奶源基地养殖群体的首要任务,通过典型引带、利益驱动、政策扶持和技术服务,鼓励养牛户向养牛专业户过渡,专业户向专业大户过渡,专业大户向家庭牧场过渡,形成了小群体、大规模的养殖格局。目前,全市奶牛万头乡发展到8个,千头村42个,百头场80个,十头户4200户,从业人员达到7.5万人。同时,安达市按照高起点、大规模、上档次和“民投资、民建设、民管理、民受益、集体扶”的原则,先后规范建设了安青、安大、安萨、安兰四条奶牛养殖带,辟建了先源乡友谊、红星、八一、青肯泡小区等五处奶牛高产园区,奶牛基地建设初步形成了规模化养殖、区域化发展、集约化经营的发展格局。规模养殖率达到70%以上,全省位次第一。
二是奶牛饲养管理标准高。在牛舍建筑上,注重引导养牛户按照标准化的要求,高起点、高质量、高标准建设牛舍,完善牛舍的配套设施,努力达到牛舍公寓化、庭院花园化、管理生态化的“三化”标准,改善奶牛饲养环境,提升奶牛饲养水平。在繁育改良上,注重依托我市荷斯坦品种牛养殖扩繁基地的优势,充分借助国家奶牛良种补贴项目,加强种公牛选种选配工作,提高精液级次,并通过品系繁育等技术,提高群体品质及生产性能。全市奶牛优质品种率由65%提高到98%以上,奶牛平均单产量由过去的5吨提高到了5.8吨。在饲草饲料生产上,注重应用优质牧草和青贮玉米以及全价精饲料。2007年以来全市共改良草原60多万亩,251.2万亩全部实施了禁牧。在新组建了10个青贮公司的基础上,2011年全市种植青贮玉米20万亩。TMR全混日粮饲喂技术和DHI群体生产性能测定技术开展面越来越广。在防疫灭病上,注重预防为主,消毒为辅。2004年我市制定出台了《安达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牧业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从此以后市乡财政每年拿出40万元作为奶牛防疫灭病劳务补贴,拿出28万元作为重大动物疫情预备金和防疫预备金。全市各乡镇都实现了奶牛防疫服务零收费,有效保证了奶牛业安全稳定发展。通过有效开展口蹄疫强制免疫大会战,防疫密度达到应防的100%。在饲养管理上,注重借助承担国家科技部指派的日本JICA奶牛饲养管理援助项目的技术示范,大力实行舍饲的养殖方式,按照科学的养殖模式,精喂细养,提高奶牛单产;实行微机管理,对现有的奶牛逐一登记造册。通过加强经营管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营效益,推动畜牧业生产规模和经营实力的提高。并借助国家奶牛科技入户项目,组建奶牛技术讲师团,入村入屯入户进行技术讨论和指导,真正做到了“良种、良法、良料、良医、良管”五到位,有效提高了奶牛繁殖、饲养和管理标准,降低奶牛养殖成本,增加了农民养殖收益。在榨乳卫生上,注重应用机械化榨奶技术,全市现有机械化榨奶站355个,有鲜奶运输车141台。全市9.5万头产奶牛全部实现了机械化榨奶,有效地保证了生鲜乳的质量安全,多次国家抽检合格率均为100%,位居全省第一。
三是单产水平高。通过发挥奶牛的遗传性能,加大改良级次,利用当地丰富优质羊草,培育优质奶牛,采用科学的饲养管理方式方法,安达奶牛群体单产水平达到5.8吨,比全省高出一吨,比全国水平高出近一吨半,规模牧场单产水平可超8吨,个体单产超14吨。四是乳品企业加工实力强。全市乳品加工企业发展到7家,以黑龙江贝因美、安达伊利为代表的乳品企业群,日处理能力达到1300吨,生产5大系列200个品种。2010年实现产值30亿元,利税5亿元。黑龙江贝因美乳业有限公司于2006年5月份在安达开发区启动区投资建厂,现有员工600余人,厂区占地面积9.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项目共分三期,一期总投资3.2亿元,年处理鲜奶6.6万吨,可生产2.1万吨高品质配方奶粉,年销售收入6亿元,2008年上缴税金1500万元。2008年5月投资4亿元,进行二期扩建工程。目前已竣工投产,生产加工能力和税金又翻一番,年可生产高品质配方奶粉4.2万吨,税金可实现2亿元。三期工程总投资6亿元,年产5万吨,年可实现税金3亿元以上,目前已取得土地和发改部门批复,围墙的土建施工已基本完成,进口工艺设备招标和主体设计招标正在进行,贝因美乳业被列入全省绿色食品产业主营业务收入10亿元的重点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