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网 时间:2012/1/16 15:04:00 来源:中国养殖网 阅读数:
牧场产生的大量牛粪经过全新处理流程,被加工为有机肥料,然后通过推广利用有机肥料来种植有机饲草料,用有机饲草料饲养奶牛,吃了有机饲料的奶牛产出更为优质的有机奶,最后把有机安全的牛奶供应给消费者
发展循环经济是呼和浩特市“十二五”规划中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如今,牧场循环经济已成为呼和浩特市奶业发展的主旋律。
牛粪处理与利用结合优化,实现牧场系统效率和经济效益*化 近年来,随着首府大型规模化牧场数量的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问题开始在奶牛养殖业积极拓展转型的过程中集中显现。其中,规模化牧场里奶牛每天产生的大量牛粪等排泄物的处理成为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随着奶牛的数目逐渐增多,规模化、集约化奶牛场在内蒙古开始兴起,但是很多养殖场对奶牛粪便都不能做到及时有效处理,导致牧场及周边地区出现大量奶牛排泄物占用土地、滋生蝇虫、污染空气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牧场生产和牛奶品质,还给奶牛、居民的身体健康带来隐患,于是,奶牛粪污处理问题成为每个牧场必须面对的问题。
如果按照一头奶牛每天约产生30公斤排泄物计算,目前呼市100万头奶牛一天产生牛粪大约3万吨。奶牛养殖场粪污的处理与利用,既是环保的要求,也是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只有将污粪的处理和利用结合优化,才能提高牧场的系统效率和经济效益。
走进和林县蒙牛澳亚国际牧场,悠闲自在的万头奶牛和以绿色为主调的沼气发酵罐以及周围铺满的黑黝黝的有机肥构成了一道独特的循环经济风景线。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牧场的粪便安全处理、改善牛场环境等问题,我们引进了吸粪车、自动喷沙机等最先进的现代化专业畜牧业养殖机械设备,免费配置到各大、中、小型牧场,从而有效彻底的解决了粪污无害化处理问题,将其变废为宝。”
说这话的是内蒙古信德农牧业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姚军,据他介绍,除了吸粪车外,信德还为各牧场配置松沙机、TMR日粮投料车、旋耕机、德国进口全株玉米青贮收割机、牧草运输队、贮窖技术团队等服务,、这样做不仅减少了牧场的设备资金投入,降低人工费用及运营成本,提高牧场环境,而且保证了牛舍卫生清洁,提高了奶牛舒适度,实现了单头奶牛利润*化。
牧场奶牛粪便通过大型专业设备进行脱水、烘干、压缩等处理后,生产出的是高质量的生物有机肥,而且通过每天对奶牛粪便的集中处理,不仅解决了牧场环境污染的问题,而且大大降低了牧场的疫情风险,同时也达到了畜禽粪便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目的。
规范种植基地建设,实行标准化生产,为农牧业产业化鼓风扬帆 牧草种植是发展高产优质畜牧业的物质基础,也是高质量有机肥的最好去处。
农牧业产业化建设是自治区近年来全力经营的一步大棋,农牧业标准化和示范区建设是这局大棋中的重要一步,也是农牧业标准化建设的重要着力点。
发展牧草种植基地,实现牧草基地的规模效益,成为呼市今后种植业发展的趋势。而龙头企业既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载体,也是带动农民实行标准化生产的主要力量。
近日,记者来到和林县盛乐镇信德万亩牧草种植基地,隆冬的土地上虽然没有了绿色,但土地的肥沃却一目了然。根据自治区在农牧业产业化实施中推行的“公司+基地+农户+标准”的运作模式,以及早已形成的“选好一个项目,建立一个体系(标准体系),形成一个龙头,创立一个品牌,带动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百姓”的先进经验,信德牧草种植基地充分发挥典型引路的作用,积极推广扩大种植牧草面积,使基地建设由分散向集中、由农户以家庭种植牧草向适度规模经营转变,基地建设逐步向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信德种植推广中心,通过发展会员,广泛吸收种植大户,通过订单农业、股份合作、资金入股等利益联结方式,保护了农民利益,规避了经营风险。”信德总经理范勇在说,牧草种植基地建设,可以实现牧草的有机绿色,发挥种植业群体效益,而且进一步延伸了乳业产业链。
呼和浩特市奶牛规模化养殖水平已达67.1%,一体化经营促进乳业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在“三五七、百千万”工程推动下,呼和浩特市全方位推行了奶牛标准化养殖,目前,全市已有奶牛规模化养殖场359处,较去年增长13%,规模化养殖水平比上年提高17.1个百分点,达到67.1%。
传统奶业走向现代奶业的关键是整合奶业资源,如奶牛资源、分散的土地资源等等,只有整合资源,才能获得更多的资源,才能产生更多的效益,才能真正做到可持续发展。“把农民组织起来,把散养变成规模化养殖,散种变成规模化种殖,让农户服务于奶牛养殖业和种植业,让奶农参与整个产业链,在产业链条的各环节占有一块地盘,分享奶业的蛋糕。”呼市农牧业局局长范挨计认为,乳业的一体化经营,需要在两个方面下功夫:一方面是经营方式的一体化,另一方面是利益的一体化。
让饲草种植、奶牛饲养、牧场服务、牛奶加工等生产主体形成一条产业链和循环经济链,并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机制,这对于发展现代乳业,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