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网 时间:2012/1/17 9:06:00 来源:四川三农新闻网 阅读数:
2011年,华蓥畜牧经济工作在中共华蓥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抢抓发展机遇,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科技创新为动力,以优质生猪、肉兔、林下生态养鸡基地建设为载体,大力推广生猪三元杂交和种草养畜配套技术,加快优质畜禽养殖产业带建设步伐,使“十二五”开局首年畜牧业保持了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据统计:全年出栏生猪34.7万头、小家禽379.5万只、肉牛0.63万头、肉羊6.31万只、肉兔169.7万只,肉产量0.32万吨、蛋产量0.41万吨、奶产量349吨,同比分别增加3.7%、5.7%、5.8%、4.0%、5.0%、3.1%、3.2%、3.4%。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做出了贡献,为实现“十二五”规划开了一个好局。
抓产业带建设,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红岩-天池-禄市养殖产业带基本建成。目前,建成天池林下生态鸡养殖小区,现有200多农户从事林下生态鸡养殖,养殖优质肉鸡1万多只;建成禄市林下种草养兔示范基地,东云兔场建成圈舍38幢15000余平方米,存栏种兔1.2万只,存栏商品兔3万余只,东云兔业合作社发展社员200名,社员存栏肉兔5万多只,禄市林下种草养兔基地全部建成投产后可发展肉兔00万只。
古桥-阳和-高兴养殖产业示范区已见成效。华蓥山种鸡场改扩建圈舍5000平方米,新增种鸡3万余套,现存栏种鸡6万余套,年产种蛋1000万余枚、商品蛋1000万余枚;古桥林下生态鸡养殖小区已建成圈舍7幢、面积约7000平方米,育雏舍3幢、面积约600平方米,去年已出栏生态鸡2万多只;观音溪至庆华肉牛、肉羊养殖产业带基本建成。华隆肉牛养殖场改扩建圈舍3000多平方米,常年存栏肉牛500余头,年出栏肉牛1000多头;李子垭肉羊养殖基地存栏肉羊1000多只,建成后可达2000只以上。
抓规范建设,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以新改扩建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场为突破口,大力实施“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建设,促进了畜禽规模发展。据统计:全市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专业养殖户达到250多个,其中年出栏100头以上生猪养殖户达140余户,出栏量占全市生猪出栏总量47%;出栏1000只以上的家禽和肉兔养殖户达30余户,出栏量占全市家禽出栏总量48%;存栏2000只以上的蛋禽养殖户达20户,占全市蛋禽饲养总量的52%;出栏100头(只)的牛羊养殖户达60余户,出栏量占全市牛羊出栏总量56 %。
抓良种推广,养殖效益更加明显
全市新引进LY、YL、长白、约克等优质外种母猪930多头,年终存栏长白、约克、杜洛克等优质种公猪36头,存栏能繁母猪7000余头,其中LY、YL、长白、约克等优质种母猪达6000余头;全市引进生态土鸡、原鸡等优良山地种鸡10万余只;引进伊拉等优质种兔1万余只(东云兔场还成功申报为国家兔产业体系示范场);该市还新引进西门达尔牛300头、南江黄羊200只与本地肉牛及山羊进行杂交繁育。随着全市畜禽良种的推广普及,畜禽养殖农户的养殖效益更加明显。
抓项目实施,发展基础更加牢固
全市狠抓了秸秆养畜、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查站建设、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中种草养畜项目建设和现代畜牧产业重点培育县等项目建设,带动了全市一大批畜禽规模养殖场建设,推动了全市畜牧产业的快速发展,全市畜牧业发展基础更加牢固。
抓科技推广,科技含量不断提高
华蓥强力实施科技兴牧战略,重视畜牧科技推广、普及工作,狠抓新技术、新品种引进推广和科技成果转化,不断提高了科技对畜牧经济贡献率。广大科技人员深入全市广大农村,面向广大养殖户,推广、普及生猪标准化养殖技术、草食畜禽饲养技术、林下生态土鸡养殖技术、种草养畜技术、饲料青贮和动物疫病综合防治等科学技术,降低了养殖户的养殖成本,增加了养殖业主的养殖效益,畜禽养殖科技含量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