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网 时间:2012/4/1 11:11:00 来源:黑龙江畜牧兽医局 阅读数:
黑龙江龙江县是国家商品牛生产基地县,肉牛养殖数量和质量在黑龙江省名列前茅。同时也是国家粮食生产标兵县,年产粮食60亿斤,农作物秸秆300万吨,优质牧草10万吨。2011年,全县牧业产值25.1亿元,占农业总产值比重34%,人均牧业纯收入2400元,占农村人均纯收入的28.2%。
一、肉牛产业发展情况
近年来,龙江县深入实施“主辅换位、牧业富民”发展战略,坚持“特色立县”的主体思路不动摇,大力发展肉牛生产,使全县肉牛产业呈现出大发展、快发展的良好态势。2011年,肉牛饲养量达到40.3万头,其中,存栏25.9万头,出栏14.4万头。肉牛产业发展主要表现在5个方面:
1、规模养殖日益壮大。随着肉牛产业不断发展,群众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全县已建成舍饲肉牛专业村13个,舍饲肉牛育肥基地20个,肉牛养殖专业户1500个,其中大户255个,如景星镇保安村刘铁山、庆丰村彭辉等,年出栏肉牛都在2000头以上,龙江元茂公司年出栏肉牛1.2万头。
2、龙头企业拉动能力明显增强。龙江元盛公司是肉牛屠宰加工龙头企业,总投资8000万元,设计年屠宰肉牛10万头、肉羊20万只,年加工熟食5400吨。产品主要有冰鲜分割牛羊肉、高档牛排、法式羊排、烤鸡翅、鸡米花、牛肉丝、阿拉伯肉串等。元盛公司冰鲜羊肉填补了国内空白,分割羊肉出口添补了黑龙江省的空白,实现了省内羊肉出口创汇零的突破。产品70%出口创汇,主要销往科威特、卡塔尔、阿联酋、约旦、香港等中东国家和地区。元盛公司年均屠宰肉牛4万头,已累计创汇1800万美元,其中2011年实现产值3.3亿元,利润1000万元,上缴税金260万元。
3、市场交易异常活跃。龙江县有大牲畜交易市场3家,其中以景星大牲畜交易市场最为火爆,每周一为交易日,平均每集上市量6000头,交易量4000头,年交易额10亿元。2011年被商务部确定为*大型商品批发市场。吸引内蒙古、吉林、辽宁、河北、山东等十几个省区的客商前来交易,已经成为黑龙江省西部重要的牲畜交易集散地,也是长春皓月、河北福成、内蒙古通辽科尔沁牛业等集团的原料采购基地。不仅有力地拉动了全县肉牛产业的快速发展,加快了农民增收致富步伐,同时也对周边地区肉牛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地拉动作用。
4、产业发展政策宽松。龙江县委、县政府为了扶持肉牛产业快速发展,先后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主要有:新建或扩建牛舍所需占用宅基地以外的非耕地优先审批,并免收相关行政事业收费;以饲养肉牛为主开办的糖化饲料厂,可以缓收消费税和增值税,免收各种行政收费;搞肉牛改良县里优惠提供优质冻精;畜牧贷款优先发放给规模养牛户;草原发包优先承包给肉牛户;村机动地和树影地优先承包给肉牛户,用于种植牧草或青贮饲料;鼓励扶持协会和经纪人队伍建设,对长期从事肉牛贩运的大户发放绿色通行证,县内收费站免收通行费,外地客商车辆到龙江一律不查不扣;机关和企事业干部发展养殖业达到一定规模的,3年内可保留职级和工资。优惠扶持政策的出台,调动了广大养牛户的积极性,农户纷纷扩大养牛规模,兴建糖化饲料厂。全县糖化饲料厂已发展到400家,有效地加快了粮食的转化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
5、中介组织日臻完善。全县共组建了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和协会21个,合作社主要为养牛户提供市场信息、交流养殖经验、组织技术培训、到外地参观学习,以及统一购料、资金调剂、肉牛销售等。此外,还培育了肉牛经纪人队伍220人。
二、肉牛产业发展经验
1、规模养殖是产业发展的方向和必然趋势。畜牧业已经告别暴利时代,进入微利时代,散养肉牛只能挣辛苦钱而不能实现发家致富。因此,龙江县积极鼓励发展规模养殖,向规模要效益。因为规模化、集约化的大型养殖场便于推广应用新技术,便于科学防疫,便于管理,只有达到规模化,才能实现标准化、科学化、现代化,才有更大养殖效益。
2、养殖业是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的*途径。随着种植业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逐年增加,发展养殖业既能就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收入,又能解决外出务工的种种不便。同时,养殖业还可以有效地转化余粮,实现过腹增值。龙江县肉牛产业每年转化余粮30万吨,转化秸秆50万吨,就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1.2万人。
3、龙头企业是拉动产业发展的关键。自元盛公司入驻以来,龙江县及周边地区肉牛价格持续上扬,肉牛养殖效益不断攀升,目前,市场价为架子19元/公斤,育肥牛17.6元/公斤。与2006年企业投产前的架子牛6.4元/公斤、育肥牛5.6元/公斤相比,翻了一番多。农户育肥一头肉牛平均纯收入500元,高的达到1000元。
4、宽松环境是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一个产业发展壮大,离不开宽松发展环境的保障和支撑,只有领导重视、发展环境宽松、激励政策优惠、资金扶持到位,产业才能获得更好更快发展。龙江县政府高度重视肉牛产业发展,制定优惠政策、给予资金扶持,营造良好环境,从而有效地保障肉牛产业大发展。
5、经纪人队伍是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经纪人队伍来源于农村,工作在农村,在产业发展中起到中轴和纽带作用,作用巨大、效果明显。龙江县的肉牛经纪人活跃在广大农村,被群众习惯的称为是养牛户的耳朵、眼睛和腿。即:替农民听信息,帮农民看市场,给农民跑销路,为肉牛产业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存在的问题
龙江县的肉牛产业虽然发展速度较快,但在产业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牛源紧缺。由于基础母牛养殖周期长、相对效益低,因而农民饲养母牛的积极性不高,多数养牛户青睐于周期短、效益好的架子牛育肥。致使基础母牛养殖量下降,出现了架子牛牛源紧缺,越买越少,越买越贵的现象,给肉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埋下了隐患。
二是发展资金不足。肉牛养殖成本较高,尤其是规模养殖户,建牛舍、购牧业机械、完善粪污处理设施,需要大量资金,仅靠农户自筹解决很难实现,因此一些养牛户受资金限制,无力扩大生产规模。
三是优质牧草缺乏。龙江县虽然有140万亩草原,但由于多年来的超载放牧,草原生态严重恶化,已远远不能够满足肉牛放牧育肥的需要,只能发展舍饲育肥,无疑增加了肉牛育肥成本,缩小了利润空间。
四、肉牛产业发展建议
一是扶持基础母牛群建设。肉牛生产周期长,恢复发展较慢,建议国家制定出台基础母牛保险和补贴政策,充分调动广大农民饲养基础母牛的积极性,努力构建小规模、大群体,家家户户养母牛的良好局面。
二是扶持规模养殖场建设。目前,养殖几头、几十头牛的育肥户已经没有什么效益可言,因此,建议国家设立一些扶持肉牛规模养殖的项目,鼓励和扶持肉牛规模养殖发展,向规模要效益。
三是加强改良员队伍建设。龙江县虽然有135个家畜人工改良站,但布局很不均衡,养牛多的地方,改良员工作积极性较高;养牛少的地方,改良员积极性低,或是无人去干。因此,建议国家出台政策,对改良员工资予以补贴,牛源多的少补,牛源少的多补,充分调动基层改良员的工作积极性,最终形成可繁母牛全冻配的喜人局面。
四是建议引进和推广乳肉兼用型肉牛。利用其乳肉兼用的优势,把乳品行业和牛肉生产行业有机结合起来,增加牛产业的经济增长点,鲜奶可以变现,缓解资金紧缺问题,母犊作为奶牛使用,公犊育肥上市,实现乳肉双收的目标。
五是建议国家加大政策性贷款投放力度。每年都要投放一定额度的中长期贷款,重点用于扶持基础母牛养殖和规模肉牛场建设。
六是建议加大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元盛公司产品市场广阔,拉动作用和社会效应优势明显,对提升黑龙江省畜牧产业地位和肉牛品牌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建议国家加大对企业的扶持力度,给予一定资金或项目扶持,促进企业发展与壮大,从而拉动肉牛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七是建议国家加强动物防疫部门的冷链建设。随着畜禽养殖量的增加,动物防疫所需疫苗的贮存与运输设施明显不足,因此,国家应重点搞好县级冷库和疫苗冷藏运输设备建设。
八是建议国家进一步扶持乡级畜牧兽医站建设。完善乡镇畜牧兽医综合站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专业化、信息化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基层专业技术人员的作用,保障肉牛产业健康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