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网 时间:2012/4/27 9:43:00 来源:平顶山日报 阅读数:
“俺家的180头肉猪出栏了!”4月20日上午,湛河区无公害生猪饲养大户马喜奎忙得不亦乐乎。畜禽批发商小梁边指挥工人装猪,边满意地说:“这儿的无公害生猪质量有保证,出肉率高,肉质好,很受欢迎!”
同行的湛河区畜牧局高级畜牧师李国炎说:“像马喜奎这样通过畜禽外销致富的无公害饲养大户,我们区有136家。”
近年来,湛河区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坚持技术前沿化、生产标准化、销售订单化,使“外向型”畜牧业越做越大。去年,该区九成以上畜产品实现订单销售,向全国近30多个城市提供优质肉、蛋、奶两万多吨,全区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在48%以上,为农民带来现金收入1.3亿元。
作为豫西南重要的副食品基地,湛河区致力于促进畜牧养殖技术转化为生产力,聘请专家设立畜牧110,推行畜牧科技人员联村(养殖专业村)、驻场(大型饲养场)、包户(饲养散户)制度,并建立新技术、新品种引进风险共担机制,鼓励科技示范户率先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区里拿出专项资金与他们共担风险,使他们只赚不赔,大大加快了新技术的普及速度。
3年来,该区累计引进奶牛、生猪、山绵羊、肉蛋鸡新品种19个,奶牛冷配、人工授精等前沿科技11项,全区畜牧业良种率达到100%,科技对畜牧业的贡献率在85%以上,养殖户单位投入比3年前降低20%,单位收入提高35%。
此外,该区着力改善养殖环境,推进畜牧业标准化建设,每年投入100多万元引导养殖散户进养殖场、进养殖社区,推行干粪堆积发酵、粪污水三级沉淀、沼气利用等无害化排放技术,使全区畜(禽)场(舍)达标率在90%以上,同时从饲料和兽药等入手,推广绿色饲料和中药疫病防治技术,降低畜产品药物残留,使畜产品质量大大提高,远销北京、上海等地,每年为农民带来收入1000多万元。
现代化的畜牧业吸引了大量订单,该区因势利导,在全区成立奶牛、养猪、养鸡等专业协会,组织饲养户联手闯市场。各协会向外地派驻多名市场调查员,专门联系销路,初步形成了“农户+协会+市场”的格局,为畜牧业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强大后劲。
据统计,仅2011年,湛河区就和全国各地签订“畜产品订单”215个,全区九成以上的畜产品实现订单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