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畜牧家禽网 [ 请登录 ] [ 免费注册 ]
首页 | 郑重申明 | VIP服务 | 加入收藏 | 网址导航 | 农业网

畜牧家禽网首页 >  资讯中心 >  市场评论 >  当前推进畜牧业工作的四个重点

当前推进畜牧业工作的四个重点

畜牧家禽网  时间:2012/5/16 10:55:00 来源:湖南养殖网 阅读数:

  一、积极推进畜牧业结构调整

  畜牧业结构调整工作要以市场为导向,以全面提高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综合经济效益为中心,加快调优品质,强化区域发展,改善生产条件,稳步提高总量,加快实施品种、技术、知识更新工程步伐,逐步建立起与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畜牧产业结构,促进畜牧业持续高效发展。在具体工作中要注意把握下面几个要点。

  1、稳定生猪----核心是在稳定总量的同时,实现质的跨跃,将生猪生产从二元杂交全面推进到三元杂交。生猪生产历来是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猪肉又是国民荤食中的当家品种,因此在稳定总量的前提下,实现生猪生产从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事关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实现这一转变的关键就是将生猪生产从二元杂交推进到三元杂交。把推广生猪人工授精技术确定为今后发展三元猪生产的主要技术手段。加大家畜改良站的仪器更新步伐,全面推行精液的标准化生产技术。

  2、提高家禽----核心是加大地方禽种的选育开发力度。家禽业是我市畜牧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产业,近年来,地方禽种表现出良好的发展走势,无论是禽肉产品还是禽蛋产品,无论是价格还是发展速度都好于外来禽种,这是家禽生产调整结构,适应市场的好时机。探索*利用途径,建立良种繁育体系,加快新品种的选育进程。努力提高地方黄鸡、鸭、鹅在家禽业中的比重,增强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能力。

  3、大力发展草食畜禽----重点是是优先发展肉牛、肉羊和鹅。发展草食畜禽是优化畜牧业产品结构和切实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的必然选择。从近两年来畜产品的价格行情统计来看,草食畜禽中的肉牛、肉羊和菜鹅的产品价格一直呈现阳线态势,是畜牧业生产和农民增收的亮点,今后应继续加以重视和发展。肉牛的发展,要坚持"两头带中间"的发展战略,重点发展加华牛业为中心的107国道牛业经济带和以湘阴迪牛公司为中心的洞庭湖牛业经济带。加大肉牛的品种改良、后期育肥和产品分级等技术推广工作。肉羊的发展,要通过波尔山羊国家"948"项目和"丰收计划"项目的实施,改良本地黑山羊,加快山羊的肉用化进程。要重视和开展湖羊的肉用性能的研究和开发工作。尽快在全市建成沿湖、沿江、丘陵山区三个肉羊发展区域。鹅的发展,要坚持因地制宜和分类指导的原则,通过优良鹅种的推广、饲养技术的创新、加工流通的带动,在全市形成里长江流域、汨罗江流域和环洞庭湖周边地区三大养鹅主产区。

  4、积极开发特种畜禽----重点是推进区域化特色商品基地建设。适应市场需要,开展综合配套技术的研究推广,加强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农村经纪人的市场流通主体作用,开发蜜蜂、鹌鹑、肉鸽、梅花鹿、乌骨鸡、肉狗、野鸭、珍珠鸡、七彩山鸡等特种动物生产,提高生产效益;坚持区域化发展、规模化经营,建立特种动物生产经营的区域基地;积极开拓特种动物产品消费市场,针对各类特种畜禽产品的市场消费特点。开发蜂制品等天然保健型、滋补型和专用型名特优产品,通过发展加工进一步提高效益。

  5、适度开发牧草饲料----重点是发展饲料饲草业。优质牧草的种植和利用是农业结构调整对畜牧业提出的要求,也是提供的机遇。要将加强丘陵山区草山草坡和江、湖滩涂草场的开发和改造,逐步建立起人工或半人工优质牧草基地作为一项长期的任务来抓。要根据种植结构调整的需要,增加产量高、营养丰富的饲用玉米等饲料作物面积,扩大优质牧草种植面积,增加玉米或牧草间套种面积,逐步建立起与粮-经-饲三元结构相适应,与畜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的饲料饲草业。

  二、加速发展畜禽产品加工业

  1、提高对畜禽产品加工业的认识。一个好的加工项目和企业可以带动一批产业的发展和促进当地支柱产业的形成。畜牧业发展到今天,各级畜牧部门在指导工作的方式上必须有一个大的转变,要跳出生产抓生产,重点研究和解决畜牧生产和畜牧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从产业高度来认识畜禽产品加工业对生产的带动作用。要立足畜牧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和畜禽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建设区域性特色商品基地,积极参与畜产品加工产品的开发和企业的创办工作。

  2、各级畜牧部门要积极创办畜产品加工企业。利用我们的系统优势、技术优势、与基地和农民的连结优势,积极参与畜产品加工是今后推进服务产业化的重要方向,各地要结合实际,开展这方面的探索。

  三、完善畜牧业体系建设

  畜禽良繁体系、疫病控制体系和饲料生产体系是发展畜牧业的主要保障支撑体系,是畜牧业发展的基础,也是一项公益性事业。各地要高度重视、增加投入,不断地完善和提高。

  1、畜禽良繁体系。近年来,全市建设了24个种畜禽场,共栏存种畜15265头(只)、种禽96800只,成为全市畜禽良繁体系建设排头兵和良种规划实施的重点依托场。湘阴温氏存栏良种猪4000多头,已成为湘北地区规模较大的良种猪基地;今后,必须进一步加快重点种畜禽场的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提高技术装备水平,提高种畜禽质量,扩大供种能力,逐步建立和完善种畜禽生产经营的市场体系和运行机制。一是科技兴场。重点种畜禽场是我市畜牧品种改良工作的重要依托,育种方面,重点场要舍得进行科技投入,舍得引进科技人才,并与科研教学单位合作,开展针对性的科研工作,及时解决生产中的问题;饲料饲养方面,要进行严格的管理,科学饲养;防疫灭病方面,必须强化疫病监测。二是以法治场。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市场越是开放,越要加强法制管理。以法治场体现在行政管理方面,就是核发生产经营许可证和加强技术监督。此外,现阶段还应把品种质量监测工作摆上议事日程,并逐步规范这方面的工作。同时,要实施疫病监控,将种畜禽场的疫病监控作为核发《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先决条件;疫病监控部门要定期检测畜禽的健康状况,并视情节轻重作强制淘汰和通报处理,直至吊销生产经营许可证;疫病监测部门的检疫监测要实行有偿服务。三是改革强场。种畜禽场要适应时代潮流,加快改革,不断在体制上、机制上和组织形式上进行大胆的探索和实践,逐步实行股份制等新的经营体制。

  2、动物疫病防制体系。近年来,动物疫病频繁发生,动物疫病防制已成为世界性难题,不仅造成了无法估量的经济损失,更严重的是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影响。因此,要从讲政治的高度充分认识动物疫病对社会的极端危害性,确保社会稳定、人心安定。在疫病防制工作中我们必须始终坚持防重于治的方针,这是世界发达国家疫病防制的一条主要经验。防疫检疫工作是一项政府行为,畜牧部门是防疫检疫工作的具体实施单位。多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没有一个健全的疫病防制体系,没有一支稳定的防疫检疫队伍,防疫检疫工作的各项有效措施将无从落实,因此,队伍建设是一切工作的基础,队伍建设至关重要。要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进一步稳定机构、稳定队伍、稳定体系,保证这支队伍能拉得出、打得响。全市疫病防制工作要严格按照"外堵内防"的总体方针,落实外堵内防的具体关键措施,搞好畜禽重大疫病的防制工作。深入推进"放心肉"工程的实施,认真组织开展"查违章、正行风、树形象"活动,进一步规范检疫监督行为。实施动物无规定疫病区建设项目,加强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开展药物残留监控和检测工作,促进"放心肉"工作内容的延伸。要将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纳入法制化、标准化管理轨道,确保畜牧业稳定发展、畜禽产品质量安全。

  3、饲料生产体系。在进一步做好秸秆利用和种草养畜工作的同时,要重点提高全价饲料使用率和强化饲料质量监测。要根据目前的畜禽生产方式以规模饲养为主的实际,扩大畜禽浓缩料和添加剂生产,开发草食畜禽的配合饲料,提高饲料的优质化、专用化和系列化比重,发展现代化饲料加工企业。要加强市、县级饲料质量监测体系建设,制定产品标准,完善检测设备,培训技术队伍,加强对市场和生产企业饲料产品的抽检力度。要重视对畜禽产品卫生安全,特别是畜禽生产中是否使用激素类饲料药物添加剂方面的宣传工作,消除消费者对猪肉、鸡肉中是否含有激素残留物质存有的疑虑。

  四、因地制宜,切实加快特色畜牧业建设

  加快畜牧业发展,实现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的跨越,除了在指导思想、认识观念和产业政策上作出相应调整外,还要切实加快以下三个转变:一是在生产方式上由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标准化生产转变;二是在区域发展上逐步实现由自求平衡向立足市场、优化配置、培植优势产业转变;三是在产品开发上逐步由大宗产品向特色、名优、精深产品的转变。

  1、加快畜禽规模化标准化养殖进程。据统计,目前我市规模养殖水平为:2011年底,全市年出栏生猪500头以上的规模场(户)2110家,其中年出栏1万头以上的大型规模养殖户达到21户,同比增长1.1倍,年出栏生猪231.2万头,占全市年出栏生猪总数的30.66%。存笼家禽5000羽以上的规模养殖场(户)达279户,年出笼家禽1015.06万羽,占全市出笼家禽总数的33.15%;存栏肉牛5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户)127户,年出栏牛1.44万头,存栏羊100只以上的规模养殖场(户)281户,出栏羊4.86万只,分别占全市年出栏总数的10.59%和12.25%。一是加快养殖小区和畜禽规模养殖场的建设。按照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的要求,重点加快各类养殖小区和规模场建设,创新生态养殖模式。二是完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重点加强种畜禽场建设,健全完善基础设施,积极开发和培育适合我市饲养的新型畜禽良种,加强地方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增强畜禽良种供应能力。三是推进畜牧业科技进步,促进畜牧业增长方式转变。以畜牧业发展中的重大关键技术创新和集成为重点,推动建立优质、高效、集约化的现代畜禽养殖体系。加快畜牧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和产业化进程,进一步提高畜牧业科技水平。四是进一步发挥专业协会作用,参与规划畜牧业生产、加工、销售等个个环节,做到协调、组织、自律、联络等自我服务、自我发展,促进实现现代化畜牧业。五是抓好畜牧业环境保护和循环经济建设。结合洞庭湖区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工作开展,针对洞庭湖区域生态环境现状,继续加强畜禽养殖场的粪污处理的长效管理工作。六是建立健全畜禽规模养殖场的监控网络系统建设,不断提高我市畜禽养殖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力争到2020年全市畜禽规模养殖场网络监控管理系统达到60%以上。近年来我市畜禽标准化养殖创建正在全面开展,至2011年底,全市共创建*、省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33个,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县(生猪)1个。到2020年全市畜禽标准化养殖将达85%以上。

  2、加速区域发展格局的形成。一是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为重点,进一步完善畜牧产业经营机制,处理好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养殖户关系,引导三者结成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经济共同体。二是重点支持畜产品加工技术改造和设备引进,开展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肉类加工要围绕冷鲜分割肉、调理肉制品、熟肉制品等主导产品,巩固提升猪肉、禽肉加工优势,大力发展牛、羊肉加工,不断提高牛、羊肉在人们膳食结构中的比重;扩大低温熟肉制品生产规模,发展酱卤、熏烤、腊制等中式肉制品和添加肉类方便制品,按照产品多样化、精细化、方便化、安全化的发展方向,增加产品科技含量,培育一批畜禽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增强畜禽产品及其加工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三是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重点建设畜禽养殖和产品加工优势生产区。以平江、汨罗、湘阴、岳阳县、屈原区等全国生猪生产百强县为基础建立生猪生产产业带;以华容、临湘、君山、岳阳县、等环洞庭湖区域和有丰富的草山草坡的平江县为基础建立牛、羊等节粮型草食牲畜生产产业区;以云溪、华容、湘阴、汨罗、岳阳县等家禽养殖大县为基础形成全市家禽养殖群。

  3、构建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坚持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企业为主、国际接轨的基本原则,积极构建法规完善、风险可控、监管有效的质量安全保障体系。一是建立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执法体系,完善市、县、乡三级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执法手段,不断提高执法能力。二是建立健全畜牧业标准体系,重点制定产地环境标准、产品质量标准、投入品的使用、生产技术规程、管理规范和检验检测方法、贮藏和运输标准以及其他相关标准,为畜牧业标准化提供技术支撑。三是建立畜禽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重点建设市、县(市、区)、乡监管机构和企业(包括养殖、加工、畜产品批发市场)四级畜禽产品质量安全信息采集和质量追溯网络,提高质量安全追溯能力。四是完善畜禽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立健全市、县(市、区)畜产品质量监测检验中心,完善检验监测手段、提升检验监测能力和技术水平,同时鼓励企业加强质量安全检测,增强企业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的自检自控能力,形成布局合理、层次分明、点面结合、功能互补、运行高效的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检验体系。五是建立质量评价体系,扩大产地认定、产品认证的规模,积极开展畜产品及投入品质量监测检验,健全畜产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机制,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4、建设完备的动物防疫监督网络。一是全面实施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加快建设重大动物疫病监测预警、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动物卫生检疫监督、动物防疫技术支撑等系统,形成上下贯通、横向协调、运转高效、保障有力,与现代畜牧业发展相适应的动物防疫体系。二是加强对动物疫病防控的物资保障,建立重大动物疫病防治、病畜禽扑杀补助和兽医工作的公共财政保障机制,健全防疫物资储备制度。三是加快兽医管理体制改革步伐,健全畜牧兽医监督管理机构,明确职能、理顺关系,逐步建立起科学、统一、透明、高效的畜牧兽医管理体制,为防控动物疫病提供强大体制保障。加快构建动物疫病防控的组织体系、支撑体系、政策体系、预警体系、应急体系、追溯体系、执法体系、信息体系、责任体系等“九大体系”,重点加强基层防检疫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基层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实现动物防疫的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和现代化。

  5、形成完善的饲料饲草供应机制。坚持以提高自给能力为主、进口外调为辅,立足现有基础,优化饲料产能布局;以科技创新为重点,大力发展优质、安全、高效、生态饲料产品;引导饲料企业改造升级,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强强联合,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竞争力强的饲料企业集团。一是加大种植业“三元结构”调整力度,实行“以饲(草)代粮”和“以饲(草)增粮”的战略,将农田种植饲草纳入当地发展规划。二是开发利用山区牧草资源,改良草山草坡,增加饲草供应总量,为山区发展草食动物提供饲料资源。三是积极开发农区饲料资源,大力推广秸杆等农副产品的饲用技术,积极开发利用非常规饲料资源。四是发展安全高效的饲料添加剂。重点加强高活力、高稳定性的饲用酶、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等新型高效添加剂的开发应用,将粗饲料消化率从目前的35%提高到50%以上。为畜牧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畜牧家禽网编辑:agronetshenqi

首页 打印 字体 [ ]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联系。
本站所用的字体,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权,请告知我们 service@agronet.com.cn,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