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网 时间:2012/5/28 11:34:00 来源:中国畜牧网 阅读数:
今年以来,渭南市各级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的决定》精神为契机,不断创新体制机制,狠抓防控关键环节,强化工作措施落实,全市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水平全面提升。
通过各项综合防控措施的较好落实,我市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水平得到明显提升,实现了重大动物疫情零发生,确保了全市兽医公共卫生安全和畜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一是严格落实防控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构建完善了“地方政府负总责,生产者承担第一责任,相关部门各负其责”的工作责任体系,逐级签订责任书,层层落实防疫责任。实行了技术指导和防疫监督“双包联”责任制,做到“市上备案、县有名册、乡镇公示、场户挂牌”,共明确市级包联人员14名、县级410名,县、乡镇包村和包场人员1045名。二是健全完善基层冷链体系。以实施动物防疫体系建设项目为重点,健全完善县、乡、村三级冷链体系,严格按照区域畜禽饲养量和疫苗保存期等标准要求,做到“县有冷藏库、乡镇有冰箱(冰柜)、村有冷藏包”,冷链体系建设不断加强,保证了疫苗效价和防疫质量。三是加大防疫技术培训力度。市县两级在集中免疫开展前,采取逐级培训的方式,对村级防疫员和规模养殖场自防的技术人员进行了培训、考核、发证。全市培训村级防疫员2552名,资质认定2552名;培训规模养殖场防疫人员2800名,资质认定320名。四是创新散养防疫组织形式。针对散养户防疫工作实际,采取乡镇站人员带队,3—5名村级防疫员组成防疫小分队,逐村、逐户进行强制免疫的形式,切实做到了“村不漏户、户不漏畜、畜不漏针”。五是强化规模养殖场防疫监督。对规模养殖场加强防疫指导和监督,各级动物卫生监督所及包联人员深入养殖场指导按程序免疫。免疫注射结束后,填写防疫确认单,由防疫员、养殖场(小区)负责人、乡镇包联人员三方签字确认。六是加强完善疫病监测评估体系。坚持动物疫(疾)病“旬报月会商”制度,建立了重点场户、重点区域、重点场所的多层次、多渠道的立体监测体系,及时汇总通报疫病(情)信息,分析制定防控建议,做到“早发现、快反映、严处置”。同时加大免疫抗体监测力度,春防期间共采集、监测免疫抗体720份,免疫抗体合格率达7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