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网 时间:2012/5/31 13:51:00 来源:中国民族宗教网 阅读数:
昌吉市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对干部职工进行教育,坚持开展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党的民族政策的学习教育活动,引导各族干部职工正确认识民族与国家的关系、民族与民族的关系,不断增强全体干部职工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自觉性。畜牧兽医局先后荣获自治区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先进单位、自治区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及执法年活动先进集体、州级兽医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先进单位、州级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先进单位、市级综合目标管理工作优秀奖、市级部门包村支农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市畜牧兽医局是市人民政府主管畜牧业的行政部门,下属5个市直事业单位和9个乡镇畜牧兽医(草原)站,有8个民族成份组成,少数民族干部职工占总人数的比例达到40%,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大家庭。市畜牧系统各族干部职工紧密团结,旗帜鲜明地反对民族分裂,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相互了解、相互支持,讲团结、比奉献,“三个离不开”思想深入人心,有利的促进了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全面推动了我市现代化畜牧业发展。
一、领导重视、健全机构,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在畜牧系统这样一个多民族大家庭中,局领导始终把各族职工的团结问题摆在重要日程,把民族团结做为推进工作的动力。局党委结合畜牧业工作实际,狠抓民族团结创建工作,以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育政策,牢牢把握“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和“科学跨越、富民强市”这一主题,围绕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两大历史任务和“三个率先”的核心目标,把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创建工作有机地融入畜牧业工作中,作为稳定大局的重要工作来抓。一是召开动员会。按照昌市党发[2011]48号《关于创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市的意见》要求,昌吉市畜牧系统于2011年6月30日召开了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创建活动动员大会,全面传达学习了市委关于民模创建活动的各类文件精神,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提高了全体干部职工对民模创建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二是制定工作方案。紧密结合畜牧业工作实际,制定下发了《昌吉市畜牧兽医局创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任务分解实施方案》,明确了民模创建活动的目标任务。三是专门成立了以局党委书记为组长,局长为副组长,相关负责人为成员的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创建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将办公室工作人员分为综合组、秘书组、宣传信息组和指导督查组,明确了工作责任,形成了层层有人抓、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步入规范化、制度化管理轨道。四是切实把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创建工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与业务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检查,确保民模创建工作取得成效。
二、加强教育、广泛宣传,营造民模创建工作良好氛围
围绕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开展“肩并肩•爱国情”团结共建活动,大力开展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和民族法律法规、民族基本知识的宣传教育。一是组织党员干部认真、系统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和党的民族政策,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少数民族干部从思想认识上做起,从实际行动中做起,做维护和增强民族团结的模范。二是坚持把加强未成年人思想教育工作作为教育重点,采取寓教于乐的教育方式,组织畜牧系统各民族未成年人开展野外活动,加深各族干部职工之间的感情,使青少年从小就树立起民族团结的思想。三是把民模创建与“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主题教育活动相结合,组织开展“四个高度认同”、“五观”、“六史”教育学习。通过学习教育,提高了全体干部职工对形势的了解和把握,对建设和发展的理解和认同。四是组织开展双语培训,民族同志和汉族同志结成“一帮一”“一带一”对子,互相学习对方语言文字,取得明显成效。五是组织开展向“我身边的典型”学习活动,用身边事和身边人,启迪和教育系统各族干部职工,切实发挥典型引路作用,达到增进互信、增进感情、增进团结的目的,号召干部职工从自身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将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创建活动健康、有效地开展下去。为鼓励和宣传先进典型,在庆“七一”表彰会上,表彰了一批在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并对其典型事迹在系统中进行宣讲学习,在各民族干部职工中营造出比学赶帮的浓厚氛围。六是组织畜牧系统各族干部职工集中观看影片、《爱无疆》、《乌鲁木齐的天空》、《建党伟业》等反映民族团结和庆祝建党90周年的电影,并组织各族党员干部职工到石河子军垦博物馆参观接受红色教育,增进干部职工之间维护民族团结的决心,激发爱国情感。
三、多措并举、狠抓落实,积极开展各项创建活动
一是开展“心连心•鱼水情”党群连心活动。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每逢“古尔邦节”、“肉孜节”,各民族党员干部相互走访,增进感情,使“三个离不开”的思想深入人心,各民族党员、干部群众之间相互信任,互相尊重,人人讲民族团结,做民族团结的模范。二是深入榆树沟镇少数民族聚居村,开展“手拉手、兄弟情”结对帮扶送温暖活动,为生活困难的牧民,送去了价值2000元的大米、面粉、和清油,引导各民族群众提高思想认识,鼓励他们自我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三是狠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社会稳定营造良好的政治环境。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严格落实工作责任制,继续实行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签订社会治安责任状,全面落实了安全防范措施。深入排查信访、调处信访案件,不断加大信访问题处理力度,对少数民族观注的草场问题在政策范围内均及时给予答复。四是发挥职能优势、加快少数民族聚居区经济发展。优化牧区畜牧业产业结构,特别是在牲畜品种改良方面予以大力扶持,对牧民外购西门塔尔种公牛每头予以4000元补助,外购纯种肉用种公羊,每只予以1500元补助。2011年,为牧区引进西门塔尔种公牛150头,引进肉用种公羊200只。加快牧区畜牧业规模化发展,对牧区村、集体、合作社和牧民新建的养殖小区,新发生拉电、引水和小区道路建设,每个基地补助25万元,新建挤奶厅,每座补助15万元。
四、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民模创建与畜牧业工作深入结合
1.将民模创建与实施畜牧业项目相结合。
我局把民模创建与实施游牧民定居项目相结合,不断转变民族聚集地区生产生活方式。2012年,计划继续依托福建援疆项目、国家游牧民定居项目,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高效益、二十年不落后”的要求,打破乡镇界线,开发建设和谐二村牧民定居点,实现定居150户、600人;同时,按照定居兴牧“五宜两结合”模式要求,开发达坂风景区,实现分散定居45户、180人。
2.将民模创建与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相结合。
扎实推进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工作,近期完成禁牧及草畜平衡标识牌安装;给牧民发放草补资金2579.6万元;全年建设2个禁牧管护站,3个草畜平衡管护站,加快转变草原畜牧业经济发展方式,不断提高草场资源利用率和牲畜个体产出率,推动牧区畜牧业快速发展,促进哈萨克族牧民持续大幅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