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网 时间:2012/6/7 13:30:00 来源:人民网-中国人大新闻网 阅读数:
5月21日下午,兴山县人大常委会主任舒化彦主持召开第5次主任会议,专题听取和审议县人民政府关于《兴山县畜牧产业发展情况的汇报》,为全县畜牧产业“会诊”,开出一张促进畜牧产业科学发展的“处方”。
畜牧产业是兴山县农业五大特色产业之一,是全县的传统产业,是农民增加现金收入的重要来源,畜牧产值长年占农村经济总产值的45-48%。兴山县第十七届人大常委会为控制畜牧产业下滑的趋势,决定为畜牧产业把脉问诊,年初把畜牧产业发展工作列入监督范畴,写进年度工作要点之中,并在工委对口联系会上作了安排。
5月17日至18日,由县人大常委会正副主任、各委室主任组成的视察组,在县农业局和县畜牧局负责人的陪同下,深入到昭君镇响龙村山羊养殖小区、县畜牧良种场,黄粮镇养鸡场、养猪场进行现场视察,听取两个乡镇负责人的专题汇报,找到了影响畜牧产业发展的几个瓶颈问题。
一是畜牧技术队伍青黄不接。全县畜牧技术服务队伍现状是:十五年未进人,人员老化,思想僵化,技术退化。县畜牧局在岗29人,真正能从事专业技术服务的不足10人,而且年龄老化十分严重,知识老化严重,连续几年国家考试,全县无一人通过国家注册兽医师考试;乡镇畜牧技术服务中心转制改革时核定编制数位74人,现在册48人,实际在岗36人,而且50岁以上的占42%;村级兽医及防疫员队伍的现状是:自国家放开医疗后,村级兽医成了“无管束”行业,村级防疫人员由乡镇畜牧中心临时聘请,由县畜牧局短期培训后上岗,全县约80人,人员极不稳定,每季变化较大,几乎是一支临时拼凑的参差不齐的“杂牌军”,年龄45岁以上的占64%,仅能在不断“督办”下,勉强完成集中强制免疫任务。
二是工作待遇低。兴山县有4万多个农户,居住分散,入户防疫治病工作量大,村级防疫员全年工资仅4000元。因工作条件差、行业歧视等原因,畜牧兽医专业毕业生不愿意从事畜牧兽医工作,多数转行从事其他行业;近些年来基层兽医因退休、退养、离岗、转岗等多种原因,在岗从业兽医数量锐减,畜牧兽医人才队伍后续力量严重不足;村级防疫员队伍难以稳定,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动物疫病防控和疫情监测等公益服务的开展落实。
三是生猪繁育体系建设滞后。由于国家补助政策不连贯,生猪市场价格波动较大,养殖户抗风险能力弱,全县生猪繁育体系滞后一直是困扰发展的难题。全县能繁母猪最高达到1.5万头,最低时不足9000头,养殖户根据行情变化出售,宰杀种猪,行情销路好时又匆忙补栏,造成仔猪来源不稳,有时甚至仔猪奇缺,外调仔猪疫病风险高,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全县生猪发展的*障碍。
针对影响全县畜牧产业发展的主要“病症”,经过“会诊”,县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开出了一张“处方”。
一、进一步提高对畜牧产业发展的认识。要像抓烟叶产业一样抓好畜牧产业,坚持“稳定发展生猪,加快发展草食畜,大力发展畜产品加工,逐步增加绿色畜产品”的发展思路,力争实现生猪出栏30万头以上、山羊出栏20—30万只、家禽出笼50万只、肉牛出栏1万头以上的目标。
二、切实抓好生猪繁育体系建设。要依托县畜牧良种场建立县级种猪繁育体系,建立稳定的优质种猪“核心群”,确保年出栏种猪1万头以上。依托自繁自养规模养殖户建立仔猪繁育体系,每个乡镇要建立1个稳定的仔猪繁殖专业村,努力实现每个村都建立母猪繁育体系,力争实现1.2万头母猪的目标。努力做到仔猪不外调,降低仔猪成本,降低疫情风险,方便农户养殖。同时,要注意保护具有地方标识的本地种猪、种鸡、种羊、种牛资源,适度发展本地特色畜牧产业。
三、切实抓好生猪防疫体系建设。生猪防疫体系目前问题特别突出,基层群众反映十分强烈,县政府及有关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一是要加强县级畜牧防治队伍建设。为切实抓好全县生猪疾病预防,县畜牧局急需在今明两年内,从大专院校公开招聘2名畜牧专业人才和2名兽医专业人才。二是要加强和稳定乡镇畜牧兽医服务队伍建设。对乡镇畜牧兽医要核定岗位基数,公开招聘,采取“退一补一”政策,及时补缺。乡镇畜牧兽医服务队伍要稳定在40人左右,确保每个乡镇有5名技术骨干。三是要调动村级畜牧兽医的积极性。提高村级兽医和防疫人员待遇,加强培训,提高素质,实行定人、定责、定待遇的政策,逐年增加财政预算,在4000元/年的基础上逐步提高,确保每个村都有兽医防病治病。要引导养殖大户自聘专业技术人员,不断降低养殖风险。
四、切实抓好畜牧产业规模养殖。要把畜牧产业规模养殖作为发展重点来抓,提高规模养殖比例,提高规模养殖水平,做到高标准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切实解决好规模养殖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通过建沼气池、污水处理池和有机肥还田等方式切实把污染物处理好,避免敏感区域产生污染,努力实现畜牧养殖的规模化、标准化、无害化。
五、大力发展草食畜。要转变传统发展观念,调整畜牧产业结构,拓展发展思路,充分利用退耕还林,发展核桃产业带来的机遇,实行林下种草养畜,与酒店对接等模式大力发展山羊、肉牛等绿色产品,实现林下经济和草食畜的共同发展。要适度发展本地年猪、山羊、山鸡等特色养殖,不断培育规模特色养殖大户。
六、切实加强对畜牧产业的领导。畜牧产业事关全县农民收入,事关市场供应和物价稳定,事关食品安全。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领导,认真研究制定畜牧产业繁育体系、防疫体系、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规模养殖大户、融资、保险等配套鼓励政策。要鼓励畜牧龙头企业发展,实行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发展全县畜牧产业。要高度重视生猪疫情,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疫情流行。要加强市场监管,严肃查处违法行为,确保畜牧产品食品安全,促进畜牧产业健康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