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网 时间:2012/8/7 11:19:00 来源:新泰市畜牧兽医局 阅读数:
2012年上半年,山东省新泰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年初制定的产业化发展任务目标,紧紧围绕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这一中心,通过标准化生产、产业化带动、科技化支撑、特色化突破、品牌化引领等多项措施,全市畜牧业形成了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新格局。呈现出效益增加、质量提高、农民增收、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的良好势头。2012年上半年,新泰市奶牛存栏达4.61万头,完成泰安市产业化发展全年任务的107%;肉蛋奶总产量达23.5万吨,完成泰安市产业化全年任务的84%。全市新建生态养猪场35个,完成泰安市全年任务的70%,;新发展各类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50个,完成泰安市全年任务的55% ;建成畜牧标准化养殖基地58个,完成泰安市全年任务的156%;建成规模以上畜牧龙头企业30个,完成泰安市全年任务的176%。
强化组织领导,扶持政策到位。为保障畜牧产业化工作的顺利推进,新泰市成立了“全市畜牧产业化推进工作领导小组”、“畜牧产业化技术体系协调工作组”、“畜牧产业化技术体系科技协作组”、“畜牧产业化技术体系综合协作组”,负责全市畜牧产业化工作的日常推进、调度检查及总结考核。在此基础上,根据《山东省畜牧业振兴规划》及泰安市畜牧产业化发展新部署,新泰市科学制定了《新泰市畜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新泰市农业产业化五大产业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3)》,市委重新制定下发了《2012年度科学发展考核的意见》,重新修订了《2012年度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扶持考核奖励办法》,将畜牧业产业化工作列入年度国民经济考核重要内容。明确规定,新建标准化养猪场、奶牛场、肉禽场、肉牛场的,分别给予10万元奖励;对年底考核前5名的乡镇街道给予5000-10000元奖励;对新增固定资产投资的畜牧龙头企业给予贴息补助,对开展畜产品质量认证的给予1-3万元扶持。各乡镇、街道也根据各自的实际,制定了本区域内的畜牧产业化发展规划及相关扶持政策。
结合畜牧项目,加强基地建设。近年来,中央、省及泰安市对畜牧业的扶持支持力度明显加大,对此,新泰市抢抓机遇,突出政策项目与产业基地建设紧密结合,通过规范施用、统筹结合、科学管理,确保各项强牧富牧惠牧政策落到实处、发挥实效。一是落实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2011年,新泰市荣获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485万元。为发挥好奖励资金作用,新泰市严格制定了《生猪调出大县资金实施方案》(新牧字[2012]31号),通过政府补贴引导、个人投入为主、先建后补等措施,对新泰市康泰养殖有限公司养猪场等14个规模养猪场进行标准化改扩建,目前,项目已全部开始建设。二是实施中央预算内投资奶牛规模场标准化改扩建项目。对新泰市绿洲奶牛场标准化改扩建项目进行了申报立项,项目总投资300万元,新建标准化钢架结构牛舍1300平方米等。目前,项目已累计投资近50万元。三是积极创建国家、省级标准化示范场及泰安市标准化星级示范场。在现有的近50个泰安市级以上标准化示范场的基础上,推选新泰市鑫基牧业有限公司种猪场等3家规模场申报省级标准化示范场,另有新泰市佳和奶牛场等27个个规模场入选泰安市6星级示范场储备库。各级畜牧扶持政策的落实,使我市建成了一批具有代表性、高质量、高标准的畜禽养殖基地,全市初步形成了以丰田牧业、新泰市绿洲黑草猪养殖场为代表的标准化生态生猪产业基地,以大宝公司第五肉禽场、羊流肉鸡场等为代表的标准化规模肉禽养殖基地,以清大乳业、银燕乳业等为重点的标准化规模奶牛养殖、加工基地等。这些优势基地的形成,为进一步建设优质品牌基地,推进产业集群发展,提高我市畜牧产业的总体水平和市场占有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2年上半年,全市建成畜牧业养殖基地 58个,完成泰安市畜牧产业化基地全年任务的156%。
加大品牌培育,引领产业升级。新泰市在畜产品开发上创新思路,注重品牌培塑, 通过加快地方畜禽品种地理标志登记、特色畜禽养殖和加工“三品”认证、地方传统畜牧食品相关体系和知名品牌认证等工作,以品牌带动产业壮大,以品牌推动产品发展,形成品牌优势。一是做好现有产品的商标注册工作,为品牌发展奠定基础。新泰市要求做到凡是有一定生产规模、一定知名度、一定市场份额的畜产品,都要抢抓机遇,进行商标注册,充分发挥商标在产业发展和扩张中的助推作用,通过培塑品牌做大做强畜牧特色产业。目前,全市有20种畜禽产品注册了商标,其中4个商标为省级以上著名、驰名商标,3种产品为名牌产品。二是深挖潜力特色产品进行注册推广,提升品牌的地方特色内涵。新泰市绿洲黑草猪、龙廷红毛山羊等新泰地方良种在市场上已有一定的知名度,但还没有形成一个特色品牌。目前,在新泰市畜牧兽医局的引导支持下,相关企业正进行无公害产品认证及市场开发,进而把它培塑成新泰市独有的品牌特色产品。今年上半年,新泰市原有5种无公害畜禽产品的基础上,新组织10家养殖企业开展无公害畜产品认证,完成泰安市全年任务的167%。
健全服务体系,建立科技兴牧长效机制。结合泰安市畜牧科技促进年活动及泰安市畜牧业科技示范合作社创建活动,新泰市从建立健全市、乡、村三级服务网络入手,完善技术支撑、良种繁育推广、标准化生产及执法监管四大体系,切实推进技术服务、畜禽种质利用创新、监测服务、信息服务,引导养殖户科学饲养,降低风险,为高效特色现代畜牧业健康发展、规划运行提供支持和有力保障。对此,新泰市按照市主要抓机构,乡、村主要抓队伍的思路,建立健了全市、乡、村畜牧网络体系。新泰市畜牧兽医局组建了由生产科、检疫所、兽医站等科、站、所共同参与的多元化科技推广体系,充分利用课堂集中培训、现场技术指导、开通专家咨询热线、举办广播电视讲座、农业科技电视专栏、网站服务以及科技下乡等多种形式,开展技术讲座、科技推广培训,重点推广了奶牛DHI测定技术、自然养猪法、数字化管理技术等多项关键配套技术,提高了全市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和防控疫病的能力,建立起全市畜牧业科技服务长效机制。与此同时,积极协调、帮助养殖户逐步建立起区域性专业养殖合作组织,并以此为平台,加强产前、产中、产后的多种技术、信息的服务,独立对接市场,与市场建立长期的购销关系,提高现代畜牧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2012年上半年,全市共举办技术培训班3期,培训技术人员300人次;新发展畜牧专业合作经济组织50 个,完成泰安市全年任务的55%;新建生态养猪场35个,完成泰安市计划的70%。
强化龙头带动,实现一体化经营。新泰市把培育壮大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作为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关键和突破口,一是加强对现有龙头企业的指导和服务,引导和帮助龙头企业开发和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引导龙头企业通过定向投入、定向服务、定向收购等方式,为农户提供养殖技术、市场信息、生产资料供应和产品销售等多种服务,通过保护价收购、利润返还等多种形式,建立龙头企业与养殖农户、养殖基地紧密联结、互利双赢的运行机制。二是重点引进培育一批高效特色畜牧业加工型龙头企业,每年培育、引进3-5个加工型、中介型龙头企业,使我市的高效特色畜牧业畜产品生产、加工和运销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促进全市畜牧业大发展。投资1.7亿元的金泉二期肉鸭屠宰加工项目完成投资近5000万元,新上熟食加工及生物制剂生产线一条,计划下半年投产;山东大宝熟制品加工项目、丰田牧业饲料加工项目和泰安恒泰食品肉禽屠宰加工项目已进入试生产阶段,澳亚集团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万头奶牛场项目、中粮集团生猪产业化项目正在洽谈之中。截至6月底,全市已有规模以上畜牧龙头企业30个,完成泰安市全年任务的176%,初步形成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覆盖全市、全产业链的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