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网 时间:2012/10/9 9:37:00 来源:中国畜牧网 阅读数:
【导语·中国畜禽网】今年以来,河南太康县生猪规模养殖场户累计投资1200余万元用于完善养殖业污染治理基础设施建设,建沼气池120座,总容积达9500立方米,新建堆粪场13500平方米,储尿池22500立方米,规模养殖户的粪污处理率达到100%,资源化率达90%以上。
针对当前养殖业对农村人居环境带来的污染问题,太康县以养殖污染治理为纽带,狠抓畜禽粪污综合治理和资源化利用,打造畜牧发展新模式。今年以来,全县生猪规模养殖场户累计投资1200余万元用于完善养殖业污染治理基础设施建设,建沼气池120座,总容积达9500立方米,新建堆粪场13500平方米,储尿池22500立方米,规模养殖户的粪污处理率达到100%,资源化率达90%以上。
一、领导重视,认识到位。开展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不仅是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保障人民群众生活健康、促进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太康县畜牧局高度重视养殖业污染治理情况,将畜禽污染综合治理工作作为畜牧工作年度目标考核的一项重要项目,层层分解。畜牧局多次组织养殖场参加的污染治理工作会议,邀请环保部门技术人员,探索研究环境污染治理问题,安排部署污染防治工作,对养殖场污染治理提出具体要求,粪污必须经过处理后,达标排放。责成畜牧股对列入全县养殖业污染治理的养殖场,登记造册,建立污染治理档案,把每个场的基本情况、污染排放量、污染治理策略作详细登记,跟踪技术指导。局长李培亮亲自过问养殖污染治情况,带领部分养殖场户先后赴西华、新蔡等地参观考察沼气建设,通过现场观摩,学习借签外地经验,增强了养殖场发展先治污的大局意识、环保意识。
二、统一规划,科学指导。一是统一规划,科学划定禁养区。新建或改扩建养殖场必须符合环保要求,不得在法律规定的禁养区内。二是严格立项审批环保手续。新建、扩建各类畜禽养殖场,必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按规定标准办理相应环评手续,实行“三同时”制度,对污染防治设施配套建设预先把关,从严审批。三是一场一策,科学指导。根据不同养殖场的排污量和地理环境提出不同的治理措施。在小型养殖场户逐步推广固液分离技术、雨污分离技术、干清粪技术等科学方法减少污染排量;在大中型养殖场建造新型沼气池,逐步推广猪—沼—鱼、猪—沼—菜、猪—沼—果园等畜牧发展新模式。推广利用沼气发酵技术,使畜禽粪尿转化为沼气能源,抓好沼气的综合利用,沼气供取暖、发电,沼液、沼渣资源化循环利用。今年全县规划建成1500立方米新型沼气池1个,1000立方米新型沼气池1个,500立方米新型沼气池4个,1000立方米以上沼气池配套发电机组。同时,带动发展鱼塘100亩,莲藕200亩,果园面积500亩。
三、整合资金,加大投入。太康县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生猪标准化养殖项目资金、菜篮子工程扶持资金向养殖业污染治理倾斜。2011年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拿出297万元,用于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防疫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支出。2012年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拿出300万元用于生猪规模养殖场建设新型沼气池工程。对列入标准化养殖场扶持范围的项目场,必须配套建设污染治理设施,2011、2012年项目场必须建有与出栏规模相当的堆粪场、储尿池。2013年项目场要求必须配套建设相应沼气池,新建沼气池2000立方米。今年以来,累计整合各类项目资金800万元,用于养殖场污染治理。
四、以点带面,逐步铺开。一是依托龙头企业带动。率先在大众养殖有限公司猪场、太康县兴业生态养殖场等龙头企业兴建沼气池工程,示范带动养殖业污染治理。太康县大众养殖有限公司,占地100亩,年出栏生猪1.2万头,今年拟投资100万元,建1500立方米沼气池粪污治理系统,包括储粪池、发酵池、沼液池、沼渣排出管道,配套发电机组。配套种植优质牧草800亩,实现养殖场-沼气-种植生态循环新模式。太康县兴业生态养殖场,拟投资80万元,建1000立方米沼气池粪污治理系统,配套发电机组,发展果园25亩。目前,两个大型养殖场沼气工程项目已完成设计规划、图纸设计等。二是依托生猪标准化项目场带动。每个列入标准化养殖项目扶持的养殖场必须配套污染治理设施。年出栏生猪500头以上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配套建堆粪场50平方米,储尿池150立方米;年出栏1000头项目,配套建堆粪场100平方米,储尿池300立方米。要求项目场粪污治理不达标,视为项目建设不合格。通过以点带面,示范带动养殖场迅速行动,修建堆粪场、下水道、沉淀池、沼气池等污染治理设施,走出了重发展轻污染治理的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