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网 时间:2012/12/24 10:48:00 来源:中国畜牧网 阅读数: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村动物防疫体系工作也在不断变化。从主要依靠行政命令,到“防检统一、医治放开”,再到动物防疫等公益性服务由政府出资“以钱养事”购买等。但是,由于国家对动物防疫体系投入资金有限,各地农民养殖习惯存在很大差别,以及各基层兽医站人员和业务水平等具体情况千差万别,导致动物防疫模式多种多样,防疫效果也不尽相同。日前,湖北省谷城县组织部分县政协委员配合县畜牧兽医部门对全县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进行了调研。
乡镇动物防疫逐渐走向规范化
谷城县地处鄂西北,居于襄樊十堰两市之间。2011年全县畜牧产值为16.9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为54.81%。
全县现有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154人。在册畜牧兽医人员461人,2005年8月,该县已对乡(镇)动物防疫体制进行了全面改革。全县落实了22名乡(镇)动物防检监督员(其中2名血防监测员),100名乡(镇)动物协防员,动物防检监督员年工资为1.2万元,动物协防员劳务报酬每年5000元。另外,每个乡镇还由镇政府解决1万元的动物防疫反应补偿经费。乡镇畜牧兽医服务中心人员也已按要求全部参加了养老保险。通过改革,谷城县改变了过去兽医站靠防疫承包收费为生存的紧张状态。不仅解决了一线畜牧兽医养老的后顾之忧,同时也逐步偿清了原有的债务。
疫病监测滞后成困扰动物防疫新难题
随着改革的深入,“轻装上阵”的畜牧中心将更有能力推动畜牧业发展。但笔者在调查中也发现,疫病监测滞后已是困扰乡镇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的新难题。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宏观政策的倾斜,以及扶持畜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落实,人们投资畜牧业的热情持续高涨。但受引种不慎、牲畜流通频繁、饲养管理不当、用药不规范、防疫品种有限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外疫内传,旧的疫病未除,新的疫病又卷土重来,给养殖户造成极大的损失。同时,由于乡镇条件有限,无法开展诸如药敏试验,采取病料分离培养,采自家血清注射等正常的实验室检测,给防控动物疫病造成极大的影响,在老百姓心中造成了“打了防疫也病,一病就难治”的印象。
建立动物疫病防控体系是未来趋势
建立动物疫病防控体系是未来趋势,为此建议:按照一名村干部、一名兽医、一名劳力共同组成,确保白天防疫牲畜有人安排,夜晚防疫家禽有人引路,各村要安排一名有责任心的村干部和兽医担任村级疫情报告员,发现疫情及时上报;以便采取措施加以防控,防止常见病和多发病疫情扩散、传播和蔓延。加强重大动物疫情监测预报,提高对突发重大动物疫病应急处置能力。依法对动物、动物产品实施强制防疫、检疫,强化产地检疫,做到种畜禽无重大动物疫病,从源头提高畜禽健康水平,搞好对新式耳标的登记和发放,建立和完善畜禽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