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畜牧家禽网 [ 请登录 ] [ 免费注册 ]
首页 | 郑重申明 | VIP服务 | 加入收藏 | 网址导航 | 农业网

畜牧家禽网首页 >  资讯中心 >  疾病防治 >  目前养猪场常见的传染病

目前养猪场常见的传染病

畜牧家禽网  时间:2013/1/14 13:05:00 来源:阿里牧 阅读数:

  目前临床上多以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的病例多见,如猪高热病、猪瘟与喘气病、猪瘟与猪肺疫、猪瘟与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等。单病原感染的病例也时有发生,如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仔猪黄白痢、猪水肿病、猪传染性胃肠炎、仔猪副伤寒、伪狂犬病、猪细小病毒病、猪附红细胞体病等。
  一、猪群易发生的几种传染病
  (一)猪高热病猪“高热病”即为猪高热综合征,是一种高热、厌食、黄尿为特征的疾病,该病具有发病急、传播快、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等特点。由于该病病因复杂,一般为多病原混合感染,临床上较难控制,治疗效果往往不理想。治疗成本增加,使养猪生产蒙受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搞好预防措施是防控该病的关键。
  (二)猪瘟与喘气病猪瘟与喘气病是由猪瘟病毒与猪霉形体混合或继发感染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主要症状是精神萎靡,食欲不振或废绝,背毛竖立,畏寒、颤抖,不愿动,喜挤堆,怕冷,叫声斯哑。体温升高到40~41.5℃,耳、四肢、全身皮肤发绀,指压不退色,咳嗽气喘、呼吸困难,夜里可听到哮喘声,张口喘气,口鼻流泡沫,常呈犬坐姿势,病猪多因窒息而死。
  (三)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俗称“蓝耳病”,母猪可出现发热、嗜睡、咳嗽和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新生仔猪表现更明显的呼吸道症状,死亡率高,多数病猪被毛粗乱,失去光泽。少数病猪耳、腹部及外阴部皮肤呈青紫色或紫色斑块。流产胎儿及死胎脐带周围出血,脐带周围呈红色或褐色。断奶仔猪多于断奶后15天发病,病猪表现厌食,呼吸增数,体温升高,常因继发感染而造成较高的死亡率。成年公猪和青年猪发病后也可出现全身症状,但较轻。
  (四)仔猪黄白痢仔猪黄痢、白痢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菌引起仔猪的肠道传染病。黄痢,主要发生于7日龄以内的哺乳仔猪,尤以1~3日龄最多见。一般于出生12小时后,一窝仔猪相继发病,拉黄色糊状稀便,含小乳块,全身衰弱,脱水,昏迷死亡。
  白痢发生于7~30日龄仔猪,7~15日龄多发。病猪排乳白色、灰白色、淡黄或黄绿色内含黏液的稀便,发病率可达50﹪,死亡率低,但影响仔猪生长。
  (五)猪水肿病猪水肿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小猪的一种急性、致死性传染病,呈地方性流行。主要发生于断奶小猪,尤以生长快、体质健康的小猪常见。小猪突然发病,精神沉郁,食欲减少或不食,口吐白沫,体温无明显变化。病猪静卧一隅,肌肉不时震颤,四肢抽搐,站立时弓背发抖,步态不稳。常见脸部、眼睑、结膜、颈部、腹部皮下水肿。
  (六)猪传染性胃肠炎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由猪冠状病毒引起的以腹泻、呕吐和脱水为特征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不分年龄均可感染发病,10日龄以内的仔猪病死率很高。35日龄以上的猪病死率较低。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深秋、冬季和早春发病最多。特别是猪饲养环境差,饲养密度过大时,常暴发流行。
  (七)猪肺疫猪肺疫又称猪巴氏杆菌病、锁喉风,是猪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特征为败血症,咽喉及其周围组织急性肿胀,或表现为肺、胸膜的纤维蛋白渗出性炎症。猪肺疫的肺炎区常有红色肝变和灰色肝变混合存在。
  (八)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是由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引起的猪的重要呼吸道传染病之一,以呈现胸膜肺炎症状和病变为特征。病变局限于呼吸系统,肺炎肝变区呈一致的紫红色。急性病猪体温升高至41.5℃以上,沉郁,不食,继而呼吸困难,张口伸舌,常站立或犬坐姿势,口鼻流出泡沫样分泌物,耳、鼻及四肢皮肤呈蓝紫色。若病猪体温不高,发生间歇性咳嗽,生长迟缓,则可转为慢性经过。
  (九)猪副伤寒猪副伤寒又称猪沙门氏菌病,由于该病主要侵害2~4月龄仔猪,也称仔猪副伤寒。是一种较常见的传染病。临床上分为急性和慢性2型。急性型呈败血变化,慢性型在大肠发生弥漫性纤维性坏死性肠炎变化,表现慢性下痢,有时发生卡他性或干酪性肺炎。
  (十)猪丹毒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俗称“打火印”。主要表现为急性败血症,典型症状是在皮肤上出现疹块,慢性型呈多发性关节炎或心内膜炎,是威胁养猪业的一种重要传染病。该病无明显季节性,但夏季发生较多,冬、春季只是散发,呈地方性流行或散发。
  (十一)猪附红细胞体病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猪附红细胞体引起猪、牛、羊及猫共患的传染病。不同年龄和品种的猪均可感染,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临床特征是呈现急性黄疸性贫血和发热。主要表现皮肤和黏膜苍白,体温升高,可达40~41.5℃。
  (十二)猪细小病毒病猪细小病毒病是由猪细小病毒引起母猪的繁殖障碍,故又称猪繁殖障碍病,其特征为受感染的母猪,特别是初产母猪产生死胎、畸形胎和木乃伊胎,而母猪本身无明显症状。细小病毒感染对公猪的繁殖性能无明显影响。
  (十三)猪伪狂犬病猪伪狂犬病是由伪狂犬病毒引起猪的重要性传染病,其他家畜和野生动物也可感染发病,无季节性。猪感染后其症状随着年龄的不同有很大的差异,哺乳仔猪和刚断奶的小猪症状最严重,仔猪常表现体温升高,呼吸困难,流涎,呕吐,下痢,厌食,精神沉郁,肌肉震颤,神经症状等,神经症状出现后1~2天内死亡,15日龄以内的仔猪死亡率高达100﹪,断奶仔猪发病率可达30﹪左右。成猪呈隐性感染,较常见的症状为微热、打喷嚏或咳嗽,精神沉郁,便秘,食欲不振,数日即恢复正常。怀孕母猪感染后,可发生流产、死产及延迟分娩,流产、死产的胎儿大小差异不大。也有部分弱仔,这些弱仔于产后1~2天内出现呕吐、腹泻、精神委顿、运动失调,最后痉挛死亡。因此伪狂犬病对养猪业的危害很大,已成为危害养猪业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损失巨大。
  二、猪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搞好猪传染病的预防,是养好猪的关键,“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猪场必须搞好综合性的预防措施,确保猪场清净无疫,则是目前众多养猪场提高养殖效益的根本所在。
  (一)饲养环境养猪场环境条件是决定养猪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必须高度重视养猪场的环境。首先是猪场的选址要合理。应建在背风、向阳、地势高且干燥、开阔的地方。保证水源干净充足;其次是猪场的布局要合理。
  (二)营养与饲养管理加强营养是疾病预防的基础。饲喂全价优质的饲料是提高猪自身抵抗力的关键,只有加强饲养管理、增强猪的营养,才能有效提高猪的自身抗病力。
  (三)严格隔离不从疫区引种,引种时必须严格检疫,近几年来猪的疫病发生原因很多,其中引种不检疫成为疫病侵入的主要原因之一。严格隔离,一是外购猪只时,先隔离观察15~30天,一切正常后再并厩饲养,二是饲养的猪只一旦发病就应立即进行隔离治疗,待完全正常后再并厩饲养。
  (四)预防接种对猪群进行预防接种是预防某些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有效措施。特别是集约化养殖场和饲养规模较大的猪场,一定要根据本地疫情和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平时有计划地给健康猪进行免疫接种,防患于未然。
  预防接种就是给健康猪接种疫苗。在疫苗的刺激下,猪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力而具有抵抗某些传染病的能力。所以,认真做好预防接种工作是平时预防猪传染病的关键措施。对某些猪传染病,如猪瘟、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猪肺疫、猪丹毒、仔猪副伤寒、口蹄疫等疫苗适时进行预防接种是非常重要的。
  疫苗是由特定的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等制成的主动免疫制剂。疫苗分为活疫苗和灭活疫苗(死疫苗)2类。一般而言,接种活疫苗约7天,接种灭活苗约经过14天,猪才能产生主动免疫而具有免疫力。猪免疫接种后,在一定时间内不受相应病原体的感染及应激反应,才能产生坚强的免疫力。
  要做好免疫接种工作,首先要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根据疫苗的免疫特性,合理地制定预防接种次数、间隔时间和接种途径称为免疫程序。只有按照合理的免疫程序进行预防接种,才能更好地发挥疫苗的免疫作用,使猪获得较强的免疫力。
  接种疫苗要有的放矢,对当地经常发生或受威胁有可能传入的某些传染病,一定要列入免疫计划。如果在当地从未发生过某些传染病,也没有从别处传入的可能时,可不进行该种传染病的免疫接种。同时要根据猪品种、用途,确定使用哪些疫苗。
  

畜牧家禽网编辑:agronetfeiyang

首页 打印 字体 [ ]

转发到: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联系。
本站所用的字体,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权,请告知我们 service@agronet.com.cn,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