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网 时间:2013/1/27 9:29:00 来源:新疆经济报 阅读数:
“强供给、保生态、促发展、惠民生”是我区畜牧业2012年的工作核心,过去的一年里我区不断改造提升传统畜牧业、开拓创新现代畜牧业发展方式,我区畜牧业向质量效益型跨越转型的步伐已经迈开。
畜产品供应质、量双增
2012年,我区畜产品产量实现了稳步增长。据自治区畜牧厅畜牧处处长聂新介绍,2012年,全区牲畜出栏量达到5410万头(只),同比增长3.87%,肉类、奶类、禽蛋总产量分别达到250万吨、310万吨和42万吨,同比分别增长8.83%、7.66%和7.89%。全区畜牧业产值455亿元,较上年增长9.64%。
聂新说,去年,我区通过启动实施新增肉羊行动示范工程,加快推进肉羊标准化规模养殖,肉羊的综合生产能力有所提高,实现了新增生产母羊存栏145万只,形成了年新增200多万只出栏肉羊的生产能力。在南疆一些主要农区,农户饲养的生产母羊数量较往年平均增加10%—15%,散养户的肉羊的生产能力也有所提升。全年我区羊肉价格和重点城市供给相对稳定,肉羊的调入量较前一年降低了约40%,价格也没有大量偏离生产成本,没有出现异常波动,涨幅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不仅畜产品的供应能力得到了提升,质量监管体系建设也初见成效。记者了解到,2012年,我区在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方面,首次实现了全区不发生重大动物疫情的目标。兽药、饲料、生鲜乳质量监测合格率分别达到93.6%、98.8%和100%,“三聚氰胺”、“瘦肉精”等违禁投入品和兽药残留监测合格率均为100%,全年未发生大的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草原生态保护取得新进展
在畜产品生产提质增效的同时,我区草原生态的保护工作也在同步进行。据自治区畜牧厅草原处工作人员熊琳介绍,2012年,农业部对新疆草原生态补奖机制落实工作奖励7500万元,帮助我区实现草原禁牧1.515亿亩,草畜平衡区划5.385亿亩,实施牧草良种补贴578万亩,活体种公畜补贴6.46万头(只),牧民生产资料综合补贴27.58万户,完成核减转移牲畜310万羊单位,这些保护政策的实施让那拉提、天池、巴音布鲁克等禁牧区植被恢复明显,草原景观得到了显著改善。
为了更好地保护草原生态环境,2012年畜牧部门还在草原禁牧区新建163个管护站,配备1182名管护人员,加大草原禁牧区的保护力度。在退牧还草工程方面,自治区畜牧厅启动实施了2011年退牧还草工程建设,分解下达了2012年退牧还草工程建设任务。据监测,退牧还草工程区草原植被覆盖度和地上生物量较2001年分别提高15%和20%。
畜牧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提速
2012年我区在畜牧业产业化经营体系建设方面也有所突破。聂新介绍说,2012年全区新建成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511个,目前全区这类养殖场的数量已接近4000个。这些标准化养殖场的建设,对集中畜禽产品商品批量,形成较大规模的供应量很有帮助,同时大规模、集约化的养殖也更方便像集中育肥、疾病预防等养殖技术的推广应用。大型标准化养殖场的建设,在增强我区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同时,从源头上保障了畜产品的安全卫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畜禽产品的安全生产水平。
农牧民生产条件改善,收入提高
2012年,自治区畜牧厅争取中央和自治区财政安排新疆畜牧业发展资金50.08亿元,较2011年增加20%,在中央和自治区的大力支持下,全区农牧民生活条件得到持续改善,收入实现稳定增长。全区新定居牧民1.25万户,完善定居牧民1.59万户,新建定居房近90万平方米、圈舍71.29万平方米、贮草棚3.65万平方米。开工建设国有牧场危房改造住房3.03万户,竣工1.67万户。初步计算,2012年全区农牧民畜牧业人均增收近200元,占全区农牧民人均增收的近20%。5410万头(只),同比增长3.87%,肉类、奶类、禽蛋总产量分别达到250万吨、310万吨和42万吨,同比分别增长8.83%、7.66%和7.89%。全区畜牧业产值 455亿元,较上年增长9.64%。
2012年,农业部对新疆草原生态补奖机制落实工作奖励万元,帮助我区实现草原禁牧1.515亿亩,草畜平衡区划5.385亿亩,实施牧草良种补贴578万亩,活体种公畜补贴6.46万头(只),牧民生产资料综合补贴27.58万户,完成核减转移牲畜310万羊单位。
1.25万户,完善定居牧民1.59万户,新建定居房近90万平方米、圈舍71.29万平方米、贮草棚3.65万平方米。2012年我区新定居牧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