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网 时间:2013/2/20 9:14:00 来源:吉林新闻网 阅读数:
【导语·中国畜禽网】近年来,舒兰市养殖规模比重达到85%以上,其中标准化养殖比重达到39.6%,可追溯体系健全完备,该市的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建设工作始终走在全省前列,自2009年被国家确定为生猪调出大县,肉鸡、黄牛产业也位列全省前十名。
近年来,舒兰市始终将畜禽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作为拉动畜牧业发展的重要突破口。2012年新建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60个,养殖小区建设累计达到454个,养殖品种涵盖了生猪、梅花鹿等15个品种。养殖规模比重达到85%以上,其中标准化养殖比重达到39.6%,可追溯体系健全完备,该市的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建设工作始终走在全省前列,自2009年被国家确定为生猪调出大县,肉鸡、黄牛产业也位列全省前十名。
退户入区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小区数量迅猛增加。2009年全市养殖小区为236个,2012年为454个,三年增加了218个,提高了0.92个百分点。其中仅生猪小区三年就增加了352个,提高了3.95个百分点。预计2013年,全市新增养殖小区有望达到60个。
(二)市场抗风险能力增强。区内由于实行集约产业化饲养,大多小区与龙头合作实施订单生产,有保底收购价做保障,极大的降低了市场风险系数。同时该市目前已成为全省较大的畜禽生产集散地,加之畜禽养殖质量好,上海、天津、辽宁等一些大中城市纷纷到该市收购畜禽,有极强的市场竞争力。比如,2012年在全国生猪市场行情不好的情况下,该市一些标准化大型养猪场仍然保持良好价格外售运营。
(三)农民养殖合作社迅速发展,农民收入显著增加。2012年养殖合作社57个,相比2009年增加了50个,同时由于小区管理科学规范,畜禽发病率下降,大大降低了饲养成本,农民收入大幅增加。同时带动相关行业快速发展同时由于舒兰市畜禽产业的快速发展,福润等知名企业落户该市。
(四)缓解了农村污染难题。目前舒兰市解决粪便污染问题的渠道主要有四种:一是建立有机肥场;二是建沼气;三是建化粪池;四是建大型防雨防渗的储粪场。2012年共新建沼气池65个、大型储粪场5个、有机肥场2个,60个企业通过环评审批,35个正在积极申报中,全市COD和NH的减排量分别达到784吨和45吨,很大程度上环节了农村环境污染问题。
(五)养殖布局更加合理。由于小区建设实行科学规划,全市基本形成了以生猪、肉(蛋)鸡为主的西部食粮型产业带;以黄牛为主的东部食草型产业带;以生猪、肉(蛋)鸡、黄牛、白鹅等为主的中部综合型产业带。
(六)吸纳社会闲散资金,带动了劳动就业。三年来通过招商等不同方式先后投入资金大约6000万元,由于集约化饲养扩大了生产规模,增加了劳动就业份额。以全市454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为依据,按平均每场多解决1人劳动就业,每人年工资1.8万元计算,454人就可增收817.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