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网 时间:2013/7/25 21:11:00 来源:中国畜牧网 阅读数:
微山县地处山东省南部,境内微山湖是我国北方*的淡水湖,面积1266平方公里,湖岸线长达306公里,有100多平方公里的滩涂退水地,饲草资源丰富,发展畜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近年来,微山县充分利用湖区资源优势,加快养殖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地方品牌,依法规范畜牧业生产经营行为,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有效防控重大动物疫病,畜牧业生产实现了持续、健康、稳步发展态势。
打造特色畜牧养殖大县。立足湖区资源优势,突出抓好生态肉鸭养殖加工产业化,生猪、蛋禽规模养殖及食草畜禽、特种动物养殖这一主线,科学规划打造肉蛋鸭养殖区、麻鸭生态养殖区、生猪养殖区、蛋鸡养殖区、特种皮毛动物养殖区等一批特色畜牧业专业区域,突出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养殖、产业化发展,不断增强畜牧产业发展后劲。2012年畜牧业产值达到21.05亿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30.28%。雨润、绿源集团等大型龙头企业已相继入驻微山。至2012年底,全县肉鸭养殖大棚已发展到1560座,鸭产品加工企业达233家,肉鸭宰杀龙头企业4家,肉鸭年养殖量已达到3300万只,日宰杀能力达到10万只。特种动物饲养量达52万只,其中出栏千头的饲养大户127户。
加快推进标准化、产业化进程。抓住国家政策机遇,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落实好在建扶持项目,通过项目带动提升我县畜牧业标准化水平。2011年以来,完成了12处生猪标准化养殖场改扩建项目,微山正为养殖有限公司、微山驩城美诺牧业等被授予*、省级标准化示范场称号,微山正为养殖有限公司取得了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微山佳牧养殖专业合作社等3家合作社被省畜牧兽医局确定为第一批畜牧兽医专业合作社省级示范社。目前,全县规模养殖比重达到70%以上。今年以来,新建高标准养殖基地5处,新增规模养殖户13户,其中,欢城六旺养殖专业合作社肉鸭养殖基地存栏肉鸭10万只,马坡百思福肉鸭养殖基地肉鸭存栏量达到30万只,付村瑞丰生态野猪繁育基地年出栏商品野猪5500余头。
打造地方优质特色品牌。加大了对地方水禽良种微山麻鸭品种资源的保护与开发,着力实施了微山麻鸭原种场种质资源保护及微山麻鸭保种工程两个重点项目。2011年,对微山麻鸭原种场按照省级标准化原种场要求进行了标准化改扩建,建设完成了500平方米高标准钢结构鸭舍,进行了鸭舍室内水泥地面、运动水池、围墙等辅助设施建设。依托原种场累计孵化微山麻鸭种蛋9万枚,分批向保护区投放鸭苗40000余只,原种场保种量达到4000只。下半年,县政府将向保护区无偿投放微山麻鸭鸭苗8万只,扩大微山麻鸭的保种量。积极申报了微山麻鸭地理标志商标注册,对微山麻鸭活体、微山麻鸭产品、微山麻鸭蛋3个品种进行了商标设计及注册,2011年,国家工商总局批准注册了“微山麻鸭”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微山麻鸭被省畜牧兽医局评为山东省“十大”地方畜禽品种品牌,微山湖松花蛋评为山东省“十大”传统地方畜产品名吃。微山麻鸭保种工程项目被农业部列入*种质资源保护项目。结合南水北调治污形势,制订了微山麻鸭养殖规划,科学划定保护区范围,规划建成了欢城朱梅集村、留庄湖西头村、留庄北羊庄村3处良种养殖繁育基地。以地方优质资源微山麻鸭招商引资,加快实施与山东天诺雅集团合作进行的微山麻鸭产业链项目。不断加强对微山麻鸭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宣传力度,与我县14家畜禽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签订了首批“微山麻鸭”商标授权协议。
畜牧业安全保障体系不断健全。突出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为畜牧业安全发展保驾护航。狠抓各项防控措施的落实,不断健全县、乡、村三级防控网络,强化冷链建设及免疫源头管理,加强对强制免疫动物疫病疫苗运输、保存和使用过程的监管,确保疫苗质量和免疫效果,确保免疫密度达到100%。2007年以来,连年被市畜牧兽医局表彰为“全市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先进县”。在做好防疫工作的同时,加强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加大养殖投入品及畜产品安全监管工作。加强了动物产地检疫、屠宰检疫、驻场(点)同步检疫、流通环节监管,确保检疫率达到100%。突出源头治理,狠抓畜禽养殖环节监管,全面落实质量安全承诺制度。认真落实畜禽饲养场挂牌监管制度,对全县24家较大规模养殖场采取“一对一”监管。强化流通环节监管,实行日常巡查与检疫监管相结合,推行动物防疫条件审核和索证验证制度。全面推行兽药GSP即兽药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认证,实行可追溯管理,现已通过省级认证27家。积极推行无公害畜产品认证,目前已有3家通过认证,14家正在着手开展认证。有针对性开展了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隐患排查、“瘦肉精”、“苏丹红”等专项抽检监测和兽药残留监测活动。今年来累计收缴清理各类假劣违禁兽药饲料427瓶(袋、支)、228公斤,立案查处违法经营案件2例;累计检查畜禽养殖屠宰企业和饲料兽药生产经营企业(业户)568家,有效保障了畜产品质量安全。
深入推进南水北调沿线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作。按照实施方案和治理方案要求,加强部门间协调配合,加大清理整治执法力度。目前,全县南水北调核心区及河道大堤内已完成151家畜禽养殖场(户)关闭清理及畜禽处置工作;南水北调核心区及河道大堤外两侧1公里范围内已完成232处畜禽养殖场(户)治理改造。为巩固前期治理成果,加大日常巡查监管力度,严防“复养”和“反弹”。同时,结合各乡镇的养殖特点,科学制定畜禽养殖布局规划,合理调整安排畜禽养殖用地,积极开展“退村进区”工程,实行相对封闭、统一管理,实现畜禽养殖“零排放、无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