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网 时间:2014/4/9 13:15:00 来源:江西日报 阅读数:
在石城县广袤的农村,有着丰富的产业资源,却因群众理念落后、无专业组织引领等原因,产业资源难以成为村民的产业优势,制约了农民的致富步伐。
近日,听闻石城县木兰乡的山地鸡养殖产业在“三送”干部的帮扶下,每年为当地群众带来4000余万元的收入,逐渐发展成为农民的致富产业。于是,怀着一颗好奇心,记者走入木兰乡一探究竟。
养在深山无人识
山地鸡是木兰乡的一大特产,已有上百年的养殖历史。因为它饮的是山泉水,吃的是山虫野草,肉质鲜美,营养价值高,是当地人非常喜欢的绿色生态补品。
然而,这一大特产却曾埋没深山多年,迟迟未能成为群众的致富产业。谈起其中的原因,在木兰乡挂点“三送”工作的农粮局干部黄景明在民情日记中认为:“一是山地鸡多为散户养殖,规模小,闯市乏力;二是没有形成品牌,知名度不高,销售市场小,出现有价无市现象。三是无专门组织和销售人员,盲目发展,同一时期上市,导致同质竞争严重。四是养殖户缺乏技术,山地鸡成活率低,遇到流感瘟疫就更是束手无策,成了赔本买卖。”
由于上述原因,山地鸡一直处于本地销售火热,外地冷冷清清的尴尬境地。市场遇冷,产业遭阻。木兰的山地鸡养殖迅速衰退,到2010年底,全乡山地鸡养殖户减少了60%。
直挂云帆济商海
山地鸡产业发展遇难,干部心头急。2011年,石城县农粮局开始挂点木兰乡开展“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工作。针对山地鸡的发展现状,县乡干部深入农家进行调研,发现农民对壮大山地鸡养殖产业的愿望非常迫切。于是,顺势提出了将木兰打造成山地鸡之乡的发展战略。
由此,木兰山地鸡养殖踏上了“新生路”。木兰乡审时度势,出台山地鸡养殖优惠政策,并以“三送”干部为纽带,由山地鸡规模养殖户和专业技术人员组建山地鸡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广泛吸收农民加入,采取统一引进鸡苗、统一疫病防控、统一技术培训、统一品牌、统一销售,推进山地鸡养殖标准体系建设。同时,开办培训班对养殖户进行技术培训,组织养殖户到闽、粤、浙等省的农贸市场、大型超市联系业务,拓宽山地鸡的销售市场。
多位一体的发展模式,使木兰乡山地鸡养殖产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自2011年“石城山地鸡之乡”战略确定以来,木兰乡发展山地鸡合作社会员300余名,山地鸡养殖数达到50余万羽,形成了村村都有养殖基地、组组都有养殖户的喜人景象。
涅槃之路还很长
当前,木兰山地鸡产业发展形势一片大好,但还面临诸多难题。日前,该乡专门召开山地鸡产业研讨会,40多位专家、干部、农民各抒己见,对山地鸡发展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虽然有了合作社,但还有很多村民没有加入,他们依然自己散养,长期下去难以确保山地鸡质量,势必影响木兰山地鸡的品牌。”
“山地鸡成长周期长、前期投入大,希望政府能加大扶持补助力度。”
“现在山地鸡品牌刚刚起步,市场认知度不高,品牌推广还需再加力。”
…………
根据研讨会得出的结论,木兰乡正在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设立山地鸡发展基金,对山地鸡养殖户进行补贴;与当地金融部门合作,为山地鸡养殖户开通信贷绿色通道;进一步发挥合作社的辐射作用,并着力申请特色农产品商标。
“有了政府的倾力帮扶和合作社的科学引领,相信山地鸡产业的发展路一定会越走越好,山地鸡将真正变成农民增收致富的‘金凤凰’。”谈到山地鸡未来走势,木兰乡小琴村山地鸡养殖户陈新銮满怀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