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畜牧家禽网 [ 请登录 ] [ 免费注册 ]
首页 | 郑重申明 | VIP服务 | 加入收藏 | 网址导航 | 农业网

畜牧家禽网首页 >  资讯中心 >  行业动态 >  内蒙古:生态与畜牧业协调发展的“巴林右模式”

内蒙古:生态与畜牧业协调发展的“巴林右模式”

畜牧家禽网  时间:2014/12/1 8:50:00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阅读数:

  【导语·中国畜禽网自2005年实施优质肉牛整村推进模式以来,共建专业村74个,引进优质基础母牛33960头,常规存栏牛50头以上的大户达200户以上,在发展肉牛养殖的同时,推进优质肉牛这剂良方,治好草原退化症和牧民贫困症,此举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称为生态与畜牧业协调发展的“巴林右模式”。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这是人们对草原美好风光的赞誉。然而,如今风吹草低现出的是什么样的牛和羊?内蒙古巴林右旗实施优质肉牛“整村推进”已经有多年光景了,“整村推进”进展情况如何?牧民群众增收幅度到底有多大?他们对肉牛“整村推进”持啥态度?秋末冬初,记者带着这些问题走马巴林看养牛,试图通过耳闻目睹一一找到答案。

  “套马杆”变成“摇钱树”

  巴林右旗农牧业局副局长马德林得知意图后,拉上记者就往草原深处飞奔而去。

  滚滚东流的西拉沐沦河水,滋润着广袤的巴林草原,也滋润着牧民们的心田。在河的北岸,一头头缓缓移动的食草黄花牛犹如天上撒下的颗颗珍珠,将记者吸引至近前。放牧人韩喜文是大板镇巴润哈日毛都嘎查养牛大户。问及饲养优质肉牛情况,他乐不可支地说,优质肉牛好比“摇钱树”,自打2008年以来,它由10头增加到89头,带毛资产达百万余元,要是在过去养土种牛时,他连做梦都不敢想。镇动物卫生监督站站长额尔顿巴特尔介绍,这种优质肉牛属世界著名肉牛品种,体型大不说,产肉多、肉质好,且生长快、耐粗饲,因此市场价位居高不下。目前全镇优质肉牛存栏18848头,去年人均收入6580元,同比增加1200元,今年更上层楼,达到8000元。

  多少年来,巴林右旗草原上滚动的一直都是劣质畜群,尽管牧民们世世代代挥舞“套马杆”,然终因超载过牧和粗放经营致传统畜牧业低质低效,“套马杆”套不来增收致富达小康。望畜兴叹的牧民群众一直做着同一个梦:一头头牛变成一棵棵“摇钱树”,一只只羊变成一个个“聚宝盆”,结果,醒来总是一场空。

  穷则思变。2005年,巴林右旗旗委、政府根据1126万亩可利用草原面积,每年以20万亩速度退化沙化以及牧民粗放经营方式致增收缓慢等现状,决定按照群众意愿,不在传统畜牧业的老路上亦步亦趋,果断提出发展高效、生态畜牧业口号,并实施小牲畜向大牲畜上调、大牲畜向优质肉牛上调。从此,实施优质肉牛整村推进,一次性淘汰劣质牛和小畜,一次性引进足够数量的优质基础母牛,一次性完成畜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的战役,在广袤的巴林草原打响。到2008年底,全旗用于48个优质肉牛村建设投资达1.36亿元。2009年底,全旗80%草场实现了围封禁牧,有效遏制了草场退化。自2005年实施优质肉牛整村推进模式以来,共建专业村74个,引进优质基础母牛33960头,常规存栏牛50头以上的大户达200户以上,存栏15头以上的养牛户2587户,发展肉牛养殖重点村组45个,养殖肉牛37015头。截至目前,全旗存栏西门塔尔牛11.7万头,年出栏3.5万头。自2005年以来,全旗累计建设畜用暖棚30万平方米,种植紫花苜蓿16万亩,为肉牛标准化养殖奠定了坚实基矗

  “整村推进”后的牧民生活

  赶到“整村推进”第一村即索博日嘎镇太本艾里嘎查时,与几位牧民撞了个正着。其中一位叫苏和巴特尔,他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过去他家饲养5头劣质土种牛,每头仅卖700元左右,三口人年人均收入500元,日子过得勉强能糊口。2007年,镇里动员大伙儿淘汰土种牛,镇干部和嘎查党支部书记带领他和另外4位牧民上吉林购买优质基础母牛,3.3万元政府贴息贷款加上他自己投入,共买了10头优质基础母牛。结果,2009年见效,全家人均收入3000多元。2010年,他推倒了住了几十年的土木房舍,建起了漂亮的新房。问及以后打算,苏和巴特尔兴奋异常,他说他现在存栏22头优质肉牛,每头价值万元以上,一头优质肉牛比过去10头劣质土种牛的价格还高呢。1>10的奇迹,激励他明年要把饲养规模扩大到40头以上。

  牧民王吉勒接过话茬儿,他说去年孩子考上内蒙古民大,一次性拿走1.5万元,要不是优质肉牛整村推进,他上哪儿弄这么多钱去?俗话说山羊嘴一把刀,四只蹄子四把锹,60只祸害草场的山羊卖了,33头劣质土种牛以每头不足千元价格也卖了,换来了15头优质基础母牛。出栏时,每头价格高达一万多元。现在饲养42头肉牛,三口人年人均收入由养劣质土种牛的不足千元增加到五六万元。嘎查达兴奋地介绍说,实施“整村推进”前的2006年,嘎查人均收入仅2000元。“整村推进”后,牧民人均收入一年一个台阶,去年人均收入达8000元,今年突破1.2万元,且80%来源于优质肉牛产业。

  机制灵活,集中饲养,是巴林右旗实施优质肉牛“整村推进”的又一大创新。在大板镇宝力格嘎查的塔林西牧养殖专业合作社,只见一幢幢标准化棚圈里,拴着一头头肥壮的育肥牛。据介绍,这是为社员户代养和托管的肉牛,一头牛每天收取11.5元托管费用,社员腾出身子寻找其他增收门路。由于优质肉牛产业使不少牧民成为暴发户,不少在外地捞外快的企业家和务工人员也都纷纷返回巴林草原养牛致富。仅以宝力格嘎查都拉嘎为例,他大学毕业后放弃考公务员和争取事业单位编制念头,毅然回乡养牛,现牛存栏70多头。

  “草原要‘被子’,牧民要‘票子’,肉牛整村推进破解了这一难题……”马德林侃侃而谈,巴林右旗的牲畜改良搞了半个多世纪,效益抓了二三十年,全旗整村推进优质肉牛这剂良方,才真正治好了草原退化症和牧民贫困症,可谓一举两得。此举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称为生态与畜牧业协调发展的“巴林右模式”。

畜牧家禽网编辑:agronetshenqi

首页 打印 字体 [ ]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联系。
本站所用的字体,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权,请告知我们 service@agronet.com.cn,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