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畜牧家禽网 [ 请登录 ] [ 免费注册 ]
首页 | 郑重申明 | VIP服务 | 加入收藏 | 网址导航 | 农业网

畜牧家禽网首页 > 技术中心>  农业致富宝 >  养“金兔” 铺就致富路(图)

养“金兔” 铺就致富路(图)

畜牧家禽网  来源:中国农业网 阅读数:

  

  【中国农业网Agronet农业致富宝】8月3日一大早,邻水县两河乡五股村的曾继奎累坏了,来自重庆的客户又开车上门来收购兔子。曾继奎忙着与父母一起将兔子装箱、上车,与客户现场交易、点钞。送走客户,他还要喂兔子、打扫圈舍。在曾继奎看来,这是一种甜蜜的累。

  “这全靠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为村上硬化了水泥路。”曾继奎说,“如果路没有修好,我肯定不会回来,我们一家人还挣扎在贫困线上。”见记者来访,曾继奎放下手中的活,向记者讲起他的故事。

  今年33岁的曾继奎,20年前因为家庭经济困难,小学毕业后就回到家中干农活。穷人的孩子早当家,13岁的曾继奎就寻思着如何走上致富路,尝试着养鹅养鸭。一遇到技术难题,曾继奎就向当地畜牧部门工作人员请教。因为吃苦耐劳、虚心好学,曾继奎颇受该县一名畜牧专家赏识,在专家的指点和帮助下,他开始转养更有经济价值的家兔。

  经过几年的摸索,曾继奎掌握了不少养兔实用技术,养殖规模也从最初的五六只发展到五六十只。“永远也忘不了卖兔子的滋味。”曾继奎说,那时候兔子市场行情很不错,但得自己弄到邻水县城去卖。

  因为路不通,一大早他就得和父亲一起,用扁担挑、背篓背等方式,走3个小时的路,到袁市镇后再乘车前往邻水县城,来回得耽误一天时间。每次回来,曾继奎双肩总要留下两道深深的勒痕。

  18岁那年,他卖掉所有兔子,南下打工。然而,由于学历低,又无技术,在外打工的曾继奎工资一直很低,家中的父母也逐渐衰老,家庭经济没有多大起色。曾继奎一直想再次回乡创业,可每每想到家乡严重滞后的交通条件,心里就堵得慌。

  2012年,听说家乡修了一条通村泥结碎石路,曾继奎当年春节就辞工回家,重操旧业养兔子。去年,五股村被定为精准扶贫村后,乡上对曾继奎家门前那条泥结碎石路进行了硬化,这犹如为他注入了一剂兴奋剂。

  如今,运饲料、销售兔子,都很方便,很多客户都是自己开车上门收购,曾继奎的养殖场规模不断扩大,占地面积达到1000平方米,养殖种兔3000多只,年利润达到50万元。在曾继奎的带动下,村上已有7户人养起了兔子。

  “打好扶贫攻坚大会战,只有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贫困户脱贫才有希望。”两河乡党委书记颜克春说,自去年对该村实施精准扶贫工作以来,该村硬化了水泥路5.8公里,新修了2.8公里泥结碎石路,新修了山平塘两口,安装了天然气,进行了农村电网升级改造,目前乡上正在着手解决该村饮水问题,让老百姓吃上放心水。

  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该村以脐橙、兔、羊、鸡等为主的种养业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充满无限生机,承载着群众的小康梦。“曾继奎只是成功脱贫的典型之一。”颜克春说。

畜牧家禽网编辑:agronetcjc

首页 收藏 打印 字体 [ ]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联系。

本站所用的字体,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权,请告知我们 service@agronet.com.cn,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