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畜牧家禽网 [ 请登录 ] [ 免费注册 ]
首页 | 郑重申明 | VIP服务 | 加入收藏 | 网址导航 | 农业网

畜牧家禽网首页 > 技术中心>  国际新闻 >  种出不会烂的苹果 他让吃苹果成为情怀(图)

种出不会烂的苹果 他让吃苹果成为情怀(图)

畜牧家禽网  来源:农业品牌研究中心 阅读数:

  前言:一个切成两半的苹果,放了两年都不腐烂,只如枯萎般越缩越小,最后变成淡红色的干果。这颗苹果在2011年时,有超过四千人想吃,只有两千人通过抽签如愿。这就是日本果农木村秋则通过还原生态系统种植出的不施农药、肥料的苹果。大家都说,木村很努力。木村却说,其实不是我努力,是苹果树很努力。

  日本的苹果栽培史有120年,之前也有许多人尝试过无农药、无肥料的栽培,都失败了。但是果农木村秋则尝试11年后成功了。

  木村秋则的苹果,来自日本农业圣地、苹果产量占全日本半数的青森县岩木山山脚,但外观一点都不起眼,早先采收的时候,还会从装苹果塑料篮的格子掉出来。

  2006年12月,日本NHK《专家的作风》节目报道木村栽种苹果树的独特方式,引发该节目前所未有的反响,在观众要求下,迄今已回放超过一百遍。

  2011年,有超过四千人想吃他亲手种的苹果,只有两千人通过抽选如愿;更有六千人造访木村的苹果园。

  2012年,上千封电子邮件和信件寄到电视台,希望转交给木村先生,除请教栽培方法外,最多的就是表达“希望可以吃到木村先生的苹果,哪怕只有一次都好”的心愿。除了苹果之外,想自杀的年轻人,也从木村身上找到活下去的勇气;就连黑道大哥,也想和木村单独喝酒。

  故事要从东京白金台一家高级的法国餐厅拉开序幕。

  那是一家只有老饕才知道的餐厅,要预约用餐起码得等上半年。这家餐厅的招牌菜就是“木村的苹果汤”。主厨介绍说:“这种苹果居然不会烂,可能是汇聚了生产者的灵魂。”

  通常,苹果切开后放置一会儿,很快就会变成咖啡色,然后开始腐烂。然而,井口厨房内切成两半、放了两年的木村苹果不会烂,只会枯萎,越缩越小,最后变成带有淡淡红色的干果,散发出像水果干般甜蜜的香味。

  苹果“不会烂”,其中到底隐藏了什么秘密?

  一本书,燃起了自然农法梦

  穿过日本北端津轻平野岩木山山麓下,一片又一片修剪整齐,树下杂草像草皮般的苹果园,来到木村的神奇果园,眼前这座杂草丛林中,蝗虫唯我独尊地跳来跳去,蜜蜂飞舞,青蛙扯开嗓子高鸣,还有野鼠、兔子奔窜,必须双手用力拨开杂草,才能走到苹果树旁。

  对苹果果农来说,维持整洁的苹果园,不仅是获得丰硕果实不可或缺的工作,更是一种道德,但木村的果园简直就像是荒芜的野山,在木村刚开始种苹果前几年,周围的果农拜托他修一下草,但他固执地不肯点头。一度,这座果园荒芜得好像是得了皮肤病而掉毛的狗。

  为什么会荒芜到这种程度?附近的果农无人不知,因为这里没有洒农药,这里还原了生态系统,回归到真正的“大自然”。从一九七八年开始,木村就不曾在这八千八百平方公尺大的果园使用一滴农药、一撮肥料。

  不用农药、甚至不用任何有机肥料,是木村苹果不会烂的秘密,但要栽培苹果需要用农药,对果农来说,是常识中的常识,木村想实现自然农法的梦想,至少在20世纪80年代,是百分之百不可能实现的事。

  让木村兴起这个念头的,是一本不经意翻开的书,那是日本农业专家福冈正信写的《自然农法》。书最前面写着:什么都不做,也不使用农药和肥料的农业生活。“啊!原来还有这种农业生活?姑且不论自己要不要去做,同样身为农民,不禁产生了好奇。之后,我不知道看了多少次,书都被我翻烂了。”木村说。

  八年得两果,曙光现

  为了一个简单平凡的信念,木村连续好几年没有收入,一家七口持续过着赤贫的生活,几乎快走投无路了。为了除尽专门吃苹果树初春嫩叶和花芽的褐卷叶蛾、乱纹苹果卷叶蛾,还有会啃食叶子的尺蠖、蚜虫以及危害果实的螟蛾幼虫和介壳虫等不下三十种的苹果树害虫,木村带着全家人没日没夜地在不开花、不结果的果园里,用双手和塑料袋抓害虫、喷洒醋液。

  “那时候,我根本不管收入的事,脑子里压根儿就没考虑这个问题。想要尝试的事接二连三地从脑子里冒了出来,吃饭的时候,把酱油淋在鱼上,就会想到搞不好酱油有效……啊哈哈哈,太好笑了!”木村回忆。

  为养活家人,没有米吃时,木村拿东西去典当;没有钱用时,他去工地、酒店做别人认为低三下四的工作。那时正是一九八○年代初期,傅高义的《日本第一》畅销书出版,日本经济成为世界典范的时代。

  什么都不做,听起来简单,但苹果树的情况却惨不忍睹,情况一年比一年糟糕,除斑点落叶病肆虐,又出现数不尽的害虫,数量多得惊人,简直变成了昆虫的天堂,引起邻人极大不满。当地果农用津轻话替木村取了一个很糟糕的绰号:“灭灶”,意思就是炉灶的火灭了的意思。如果一个家庭生活中心的炉灶都熄了火,就代表一个家支离破碎,家人走投无路了。对农人来说,这是*的侮辱。

  即使如此,他仍然认为这是惟一的成功之路,即使别人认为他疯了,他也无话可说。

  最后,他从野生果树找到自然农法的解答。原来手工抓虫都是白做工,土壤才是关键。于是,木村在果园里开始大量撒大豆,大豆根部密密麻麻的根瘤菌改善土壤里氮的含量。翌年,苹果园彷佛变成了原始森林,大豆下方长满各式各样的杂草,昆虫在草中鸣叫,青蛙捕捉昆虫,蛇在青蛙身后虎视眈眈,甚至还有野鼠、野兔,虽然斑点落叶病和卷叶蛾依然肆虐,但木村觉得苹果树已经结束长期和疾病的抗争,渐渐恢复健康。

  终于,又过了三年,也就是所有果园停止使用农药的第八年春天,果园里开出七朵苹果花,这七朵花中,有两朵结了果。那两颗苹果是那一年的全部收成,木村把苹果放在佛堂祭拜后,全家人一起分享。

  那两颗苹果好吃得令人惊讶,木村看到苦尽之后的曙光。

  苹果好吃,因果树努力

  被当地人称为“木村阿公”的木村秋则,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

  到今天,果农木村秋则已经种了三十七年的苹果。他今年虚岁六十岁,但是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苍老,这是因为他在酒店打工时遭人殴打,因此一口牙都掉光的缘故。也因为如此,他没有办法直接啃食自己一手栽培的苹果。

  “因为我是傻瓜,所以像山猪一样只顾着往前冲,心想总有一天会成功。”这是木村的口头禅。而木村的傻还不是普通的傻。

  危害苹果树的害虫不计其数,专吃苹果树叶和苹果花抢养分的尺蠖,是果园最常见的害虫,木村经常从一大早就在苹果树下睁大眼睛、不知厌倦的观察着尺蠖的一举一动。

  这是侵害木村心爱苹果树的可恨敌人,他一度认为熟知尺蠖的习性后,也许可以发现消灭它的方法。但木村观察尺蠖的眼神未免也太温柔了,当尺蠖不小心掉在他胸前时,他抓了起来,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它的脸,然后把它放回苹果叶上,“不要吃太多叶子唷。”他对昆虫说道。

  果园的角落,竖着一块硬纸板广告牌,上面写着对昆虫的警告:“警告昆虫!如果你们继续在此肆虐,我将使用烈性农药!”

  除了傻,木村生性更是乐观过人。木村说:“日本的苹果栽培史有一百二十年,之前也有许多人尝试过无农药、无肥料的栽培,但是都失败了。大家都是在尝试四到五年后,就认为不可能而放弃。我却像个傻瓜一样,苦撑了十一年才开始有收入,可能是因为我太笨了,苹果树也受不了我,只好结出苹果了。哈哈哈!”

  木村在种出不依赖农药和肥料的苹果后,越来越多人听过他的故事,想尝“好吃到令人惊讶滋味”的人有增无减,但八百株苹果树产量有限,木村却从未想提高售价,一箱十六至二十颗装的苹果,售价仅约四千二百日元(约220元人民币)。木村说,不是为了赚钱才开始种苹果的,他只希望有更多人用自然农法成功栽培苹果,大众就能用更便宜的价格吃到了。

  为什么不用农药也可以种出苹果?木村这样回答:“人类能够做的事没什么了不起,大家都说,木村很努力,但其实不是我,而是苹果树很努力。这不是我在谦虚,是发自内心这么认为。因为,无论人再怎么努力,都无法靠自己开出一朵苹果花,不管是手上还是脚上,都不可能开出苹果花。也许大家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事,但不这么想的人,代表他并没有真正理解自然。看到整个果园满满的苹果花,我深刻体会到这一点。这些苹果花不是我的功劳,而是苹果树的功劳,主角不是人,而是苹果树。我之前不懂这个道理,一直以为是自己在种苹果,以为自己在管理苹果树。其实,我只能协助苹果树而已。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后,我终于了解了这一点。我花了很长时间才走到这一步。”

  “为一件事疯狂,总有一天,可以从中找到答案。”

  等待苹果树开花结果的那十一年间,还有一件不可思议的事。

  木村曾经一一拜托即将枯萎的苹果树“请你们不要枯萎。”其实,木村并没有拜托所有的苹果树,尤其是和旁边的果园相邻,或是马路旁的苹果树,因为木村不希望其它果农看到他在对苹果树说话。

  即使木村拜托,也有不少苹果树枯萎了,果园里随处可见枯掉的苹果树。

  调查这些枯萎的苹果树后,他发现一件奇妙的事,枯萎的苹果树很随机,并没有呈现位置影响的规律性。强壮的苹果树留了下来,衰弱的苹果树渐渐枯萎。

  只有一个例外,有一整排苹果树好像骨牌般全倒了。木村至今仍然为此深感懊悔,因为,那排没有出声拜托的苹果树全都枯萎了,无一幸免。

  木村的故事在日本广为流传之后,一个想要自杀的年轻人打电话给木村,说他刚从研究所毕业,不管做什么都失败,找不到工作,也回不了家,所以打算一死了之。看到木村的访谈节目后改变了心意,终于有勇气继续活下去。

  问木村,当时是怎么回答那个年轻人的,他稍微沉思了一下。“嗯,我好像说,很高兴他改变心意了,然后,我告诉他,只要当个傻瓜就好。只要实际做做看就知道,没有比当傻瓜更简单的事了。既然想死,那就在死之前当一次傻瓜。身为曾经有过相同想法的过来人,我至今领悟到一点:为一件事疯狂,总有一天,可以从中找到答案。”中国农业,需要如木村一般的工匠精神。

畜牧家禽网编辑:agronetqhd

首页 收藏 打印 字体 [ ]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联系。

本站所用的字体,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权,请告知我们 service@agronet.com.cn,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