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畜牧家禽网 [ 请登录 ] [ 免费注册 ]
首页 | 郑重申明 | VIP服务 | 加入收藏 | 网址导航 | 农业网

畜牧家禽网首页 > 技术中心>  栽培技术 >  盆栽蓝莓实用技术

盆栽蓝莓实用技术

畜牧家禽网  来源:央视农业 阅读数:

  蓝莓果作为近年来在国内刚刚兴起的养生保健品新贵受到广大市民的追捧,而蓝莓树是灌木,花朵洁白美丽,花时芳香怡人,果实酸甜可口,所以盆栽蓝莓既可观花赏果又可品偿体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居绿化美化成为大家的时尚追求,盆栽蓝莓必将成为人们家居绿化美化的不二选择。而目前国内蓝莓苗木扦插和组培技术逐渐成熟,苗木价格逐渐走低,对养花爱好者来说,已经到了培育蓝莓盆栽的好时机。作为阳台族,我也试着搞了点小实践,现在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结合实践,简单总结简单点经验与大家分享。

  一、选择合适品种

  选择品种需冷量(0 -7.2℃ 有效时长的累计数值)与当地气候条件适合的品种。  注意:矮丛只适合北方(具体范围尚待确证)露天栽种;兔眼系列、夏普兰、奥尼尔自花授粉不实,必须两棵以上种植或配置授粉树授粉才能结果。

  二、苗木购进时间

  钵育苗木,一年四季均可定植。但最好是在秋季至次年春季萌芽前购进,这时的苗木便于运输,管理、定植比较简单,脱去苗钵放入盆中覆土即可。

  三、土壤要求:

  蓝莓,喜酸性、松软、疏松透气、富含有机质的土壤,要求土壤pH值为4.5-5.5,土壤有机质含量为8%-12%。

  土壤配置:家庭盆栽可买花市常见的腐殖土或育苗用基质1:2拌园土,加入硫磺粉( 1L 土约 2克 或视情况而定)调节土壤酸碱度,有条件可同时加入腐熟苔藓或草炭、木屑、腐烂的松树碎皮等有机质

  注意:腐熟有机质可拌匀施入也可直接盖在盆土表层;未腐熟的植物性有机质可施入根系周围但要远离根系。

  四、定植容器:

  建议用透气好的瓦盆,其次用塑料盆,尽量不用陶、瓷盆。 因为蓝莓是须根,浅根系,不需用大盆,忌用深盆,小苗建议用内径 15厘米 盆,一般成品植株用25 -30厘米 盆即可,忌小苗用大盆。

  五、气候条件:

  既观花又结果的苗,必须保证需冷量达到品种要求,即必须保证蓝莓苗经过足够长的低温休眠春化期。各品种需冷量视品种不同而不同,但如仅观花,则不需要经过足够长的春化期。

  六、浇水管理:

  蓝莓根系分布较浅,对水份比较敏感,应经常保持盆土湿润但不积水,在蓝莓不同生长季节也有区别。   春季营养生长阶段:保持最适宜的水分条件强壮植株;

  果实发育阶段和成熟前:适当减少水分供应,防止营养生长过旺与果实争夺养分;

  果实采收后:恢复适宜的水分供应,促进营养生长和花芽发育。

  中秋至晚秋:减少水分供应,以利于及时进入休眠期。

  为了维持土壤酸性,建议每半年随水浇入硫磺粉( 1L 土约 2克 或视土壤酸碱度情况而定)一次。   注意:日常浇水,最好用雨水。如果用自来水必须先放置3-5天再用,以去除水中的氯元素。

  七、施肥管理:

  蓝莓属于寡肥植物,与其他果树相比,树体内氮、磷、钾、钙、镁含量很低。由于在定植时,土壤中已掺入有机质,所以蓝莓施肥主要指追肥。盆栽蓝莓适宜施的肥料有五氧化二磷、硫酸铵、硫酸钾等。蓝莓施肥量要慎重,要视土壤肥力及树体营养状况而定,特别要防止过量,避免肥料伤害。施肥应坚持少而勤的原则。  注意:蓝莓是嫌钙嫌氯植物,土壤中切勿加入骨粉、蛋壳等高钙肥料,勿用氯肥、硝态氮肥。

  总之,只要用心管理,培育一棵既能看又能吃的蓝莓盆栽,也是一件很简单又惬意的事情。

畜牧家禽网编辑:agronetcsl

首页 收藏 打印 字体 [ ]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联系。

本站所用的字体,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权,请告知我们 service@agronet.com.cn,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