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网 来源:今日头条 阅读数:
走进陕西安塞县建华镇郝家坪村的香菇种植大棚,一摞摞的香菇菌棒排列有序,整齐地摆放在菇棚内。
“现在棚内有23万个香菇菌棒,其中有14万个菌棒已经开始转色,再过一段时间就能大量出菇了。到时候,我们预计将售鲜菇35万斤左右,收入达140多万元。照这么计算,今年下来,我们村的贫困户就能全部实现脱贫。”
大棚内,郝家坪村64岁的原支部老书记卜海升乐呵呵地介绍着他的致富新产业。
把废料变成“钱串串”
说起卜海升引种香菇的初衷,纯属偶然。
2012年春季,卜海升去外地考察学习。“我们村为什么就不能生产香菇呢?”学习时,看到外面食用菌产业很红火,卜海升瞅准了这一致富商机,决定发展香菇种植项目。
说干就干,卜海升马上到河南西峡等地进行考察、培训和学习。2012年秋季,在建华镇政府的帮助下,他建起了第一个香菇大棚。
说起种香菇,卜海升称自己“都是种香菇能手了”。“香菇种植的主要原料有木屑、麸皮、石膏等,就是将废料变成了摇钱树。
而且生长完以后的香菇菌棒也可以作为有机肥料还田,整个流程不给环境造成损害,是一个生态循环的经营过程。香菇生长期较长,需要干燥、强光、大通风、大温差的生长环境。”卜海升说,自己还请教过专家,陕北的气候很适宜香菇生长。
就这样,卜海升一边学习,一边摸索,慢慢地积累出了不少种植香菇的经验。“种香菇,任何一个环节都马虎不得。”卜海升说,“香菇生长很快,成熟的香菇长得肥嘟嘟的,到了采摘的时候,必须采摘。如果采摘得太迟,哪怕是只过了一夜,香菇就长得菇腿很高、菇伞很大,烘干的香菇肉薄卖相差,卖不了好价钱。”
用香菇撑起“脱贫梦”
郝家坪村是安塞县建华镇的一个贫困村,全村240户人家就有48户贫困户,卜海升在该村做了36年的村支部书记。
为了更好地发展产业,壮大经济收入,带动村里群众共同致富,在建华镇政府的帮助下,卜海升发动村干部、党员、群众发展香菇产业,将懂技术、会管理的党员、群众带到河南西峡、神木、西安等香菇种植基地进行考察学习。同时,与相关部门联系技术人员,对香菇种植户进行实地培训学习,参加人数200多人次,使每户菇农熟练掌握香菇种植管理技术。2012年底,卜海升成立了创新香菇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创新香菇种植协会,注册了“郝家坪香菇”绿色食品商标,做了包装箱,销往县内及延安市周边地区。
“今年香菇批发售价5元一斤,市场价格稳定,菇农收入可观。现在香菇种植户的积极性很高,不仅我们村,还带动周边村户,参与人数达50多户,吸纳贫困户30多户,栽种香菇23万袋。
对于没有启动资金的贫困户,合作社还实施‘借棒还菇’,为贫困户免费提供大棚和菌种,贫困户收菇出售后再还钱。贫困户也可在合作社打工(装菌棒、排列、采摘等工作),有52人长期在家门口打工。”卜海升说。
贫困户石建强说由于家庭贫困,家里两个孩子虽然考上大学,却因为没有学费面临着辍学。种植香菇后,半个月就卖了两万多元,孩子的学费也有了着落。如今,石建强凭借种植香菇,供养三个孩子上大学,他再也没有为孩子的学费、生活费发过愁。
贫困户卜政刚的妻子是残疾人,夫妻俩没有技能,也没有致富门路,只能靠揽零工贴补家用,生活过得极为艰苦。自从种植香菇以后,卜政刚不仅在合作社入股分红,平时也在合作社中装香菇菌棒、采摘香菇,挣的钱供两个孩子上大学。今年,夫妻俩还在镇上买了房子,日子越过越好。
卜海升说,下一步他计划在郝家坪村建立香菇生产基地,将香菇种植扩大到100万棒以上,再带领群众种植平菇、杏鲍菇、金针菇等其他食用菌,带动更多村民脱贫致富。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