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网 来源:广西日报 阅读数:
山这边有紧邻昆仑大道、南宁规模*的都市小区之一,山那边则窝着一个自治区“十三五”重点贫困村——南宁市兴宁区三塘镇那笔村。
近些年来,昆仑大道沿线不少村屯依靠“一村一品”的特色农业产业,大踏步奔向致富路,那笔村却一直沉寂。2012年,该村人均年收入仅2600元。
今天,那笔村的无花果、沃柑等六大特色产业,承载起村民的脱贫梦想。5月19日,记者驱车来到那笔村,探访发生在该村的乡村速变。
同一块地,“钱景”大不同
在那笔村的南宁市长寿仙无花果种植基地里,无花果缀满枝头。该基地由广西一家农业公司投资,共流转村民土地100亩。
基地种植的是波姬红品种,3年挂果,亩产值可达3万元,经济效益是传统水稻、花生等农作物的5倍以上。
当天,贫困户韦凤群准点到基地报到,前来“上班”除草。到地垄中段,韦凤群突然站起来说:“呀,到我家这块地了。”原来,她家有1.3亩耕地参与流转。
土地流转前,韦家的1.3亩地种的是花生。“刨去人工、化肥等成本,遇到价低年景,一年收成还没现在的租金多。”韦凤群说。
贫困户张家南也有同样的感慨。他家几亩地原种青椒。青椒上市时,为保证新鲜度,采摘时间在晚上10时至次日凌晨3时。有一年,价格跌至0.16元/公斤,青椒最后烂在了地头。
去年,一个高山羊齿叶种植项目落户那笔村。张家南以2.2亩土地入股,项目公司提供苗木、技术并返聘他采摘鲜花。张家南笑眯眯地算起了收成:“入股分红加上务工,今年收入2万元没问题。终于能甩掉贫困户帽子了。”
树立信心,扶贫先扶志
足不出村,坐收租金,“上班”赚钱。特色产业进村入户,让村民看到脱贫希望。
这样的喜人改变,首先来自于贫苦户树立了脱贫信心。贫困户张文佩已80岁,去年4月种植了6亩发财树,现在树胸径已有8厘米,明年就可出售。“我家也不能落后,不能什么都靠政府。”老人说。
贫困户这样的心态变化让驻村第一书记毛鑫欣喜。2015年,这名80后女子进村走家入户,谈及引入特色产业时,有贫困户就说:“我只种花生。种其他的卖给谁啊?”
无花果基地进村就一波三折。公司就土地流转与村民签约时,有几户村民临时变卦,一度让项目濒临流产。
毛鑫与村干走家入户彻夜做村民思想工作:“同在南宁郊区,那笔不缺山不缺水不缺地,为何周边其他村都发展起来了,我们村却一直原地踏步?缺的是特色产业、干劲和决心!”
“三缺”“三不缺”,一语直击那笔村贫困现状,也击中村民心中的痛。村民不说话了,默默签下合同。
“贫困户首先得有决心,脱贫才有希望。”毛鑫深有感触。
抱团发展,致富路更宽
在那笔村,新建起了一座无花果加工厂。该加工厂将生产无花果酒、无花果茶、出口级脱皮无花果干等产品,延长无花果产业链。以该公司为龙头,那笔村成立了无花果种植专业合作社。
引入特色产业,更要抱团发展。在那笔村,这样的合作社已有6个,发展起无花果、鲜切叶、沃柑、金花茶种植及乡村旅游等六大特色产业。
“发展产业脱贫一批”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一招。那笔村产业扶贫造就的乡村巨变,正是南宁市致力产业扶贫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南宁市不断创新产业扶贫模式,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等产业,拓宽扶贫渠道,为扶贫注入新内容、增添新动力。2016年,该市扎实推进“七个一批”产业扶贫,投入资金2.49亿元,扶持优势特色种养、旅游、电商等产业项目1418个,受益贫困户6.6155万户,贫困人口24.54万人。今年初,该市举行产业扶贫专题培训对接会,邀请60多家企业与421个贫困村进行对接洽谈。据悉,今年该市已安排1.86亿元,主要发展种养项目和非种养项目,预计可使贫困群众23.89万人受益。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