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畜牧家禽网 [ 请登录 ] [ 免费注册 ]
首页 | 郑重申明 | VIP服务 | 加入收藏 | 网址导航 | 农业网

畜牧家禽网首页 > 技术中心>  行业动态 >  农药产品更新换代加快(图)

农药产品更新换代加快(图)

畜牧家禽网  来源:中国农药网 阅读数:

  我国是农药生产的大国,因此农药生产和使用量也处于全球领先,但此前我国高效农药产品数量并不多,且产品几乎没有更新换代,这很不利于农药的长期发展,如今农药行业终于走入正轨,产品更新换代开始加快。

  近年来,中国农药创制产品的推出速度明显加速,烯肟菌酯、丁香菌酯、噻唑锌、毒氟磷、氰烯菌酯等诸多新产品,在市场的推广和使用量也在逐年增加。创制农药和传统大宗常规产品等各类杀菌剂的杀菌谱都有很大区别,多位专家建议,同一产品,通过复配和扩大防治谱来转变成一类产品,发挥更重要的作用,还可以延缓单剂抗药性。

  热点产品更迭加快

  中国植物病理学会化学防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刘西莉教授在发言中介绍,化学药剂是一个广义的概念,除了具有抑菌杀菌作用的药剂,还包括一些植物免疫激活剂和植物源农药等,不同防治措施和不同类型药剂的合理协同使用对于病害防治的提质、增效和化学药剂的减量都具有重要意义。

  专家介绍,从60年代开始以萎锈灵和多菌灵为代表;70年代有甲霜灵和腐霉利,具有保护和治疗的双重作用。80年代的氟环唑和戊唑醇等三唑类产品各有其特点,如氟环唑系列对禾谷类作物病害有很好的保护、治疗和铲除活性,而且具有内吸活性;而三唑酮虽然杀菌谱较窄,但对散黑病、锈病和白粉病等病害都有预防、铲除和治疗等作用。

  90年代的杀菌剂以嘧菌酯和氟吗啉等产品为代表。其中嘧菌酯作为甲氧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典型代表,以高效和广谱著称,对几乎所有的真菌类如白粉病、锈病、颖枯病、网斑病、霜霉病、稻瘟病等病害均有良好的活性。之后沈化院推出的烯肟菌胺杀菌谱广、活性高,具有预防及治疗作用,与环境生物有良好的相容性,对由鞭毛菌、接合菌、子囊菌、担子菌及半知菌引起的多种植物病害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同时,对作物生长性状和品质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并能提高产量。

  进入21世纪后,苯醚甲环唑和氟唑菌酰胺上市,在杀菌剂市场赢得强烈反响。作为三唑类杀菌剂中安全性比较高的苯醚甲环唑,属于内吸性产品,具保护和治疗作用。广泛应用于果树、蔬菜等作物,可有效防治黑星病、斑点落叶病、白粉病、褐斑病、锈病、赤霉病等病害。氟唑菌酰胺是甲酰胺类杀菌剂,通过叶面喷施及种子处理,对纹枯病、灰霉病和夏斑病等20多种真菌病害的防效良好。

  沈阳化工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关爱莹表示,中国创制农药品种有50个,其中杀菌剂20个,杀虫螨剂17个,除草剂7个,抗病毒剂1个和PGR4个。而刘长令新药创新团队创新了甲霜灵类似物???天然产物肉桂酰胺类杀菌剂,烯酰吗啉类似物???氟吗啉以及中间体对氟苯甲酸等杀菌剂相关产品;后期又开发了唑菌酯、丁香菌酯和唑胺菌酯等杀菌剂产品以及β-酮酸酯为原料的嘧啶胺类系列杀菌剂。(见表1)

  在农药创制过程中,沈化院刘长令老师发明的直接合成法、替换法和衍生法,大幅提高新药创制的效率和成功率。其中丁香菌酯的创制很具代表性,该产品含两个天然产物片段,仅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对苹果腐烂病、水稻纹枯病、稻瘟病以及小麦赤霉病都有很好的防治效果,每公顷45棵的苹果区域实验结果表明防效可达80%。而且丁香菌酯对水稻和小麦的测产数据显示,增产都超过10%。

  纵观国内外杀菌剂市场,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类杀菌剂是增长最快的一类杀菌剂。值得关注的杀菌剂品种大多集中在跨国公司,巴斯夫的氟唑菌酰胺,对谷类、大豆、玉米和油菜上的病害具有优良防效,具有非常优异的内吸传导活性,可用于叶面喷雾、种子处理;先正达的苯并烯氟菌唑,对亚洲大豆锈病有特效,也对小麦叶枯病、花生黑斑病、小麦全蚀病及小麦基腐病均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尤其对小麦白粉病、玉米小斑病及灰霉病有特效,且可以与多种杀菌剂复配,无交互抗性。拜耳的氟嘧菌酯适用期广,无论在真菌侵染早期如孢子萌发、芽管生长以及浸入叶部,还是在菌丝生长期都能对作物提供很好的保护和治疗作用,对孢子萌发和初期浸染最有效;同时具有优异的内吸活性和很好的耐雨水冲刷能力,可作叶面喷施或者种子处理。

畜牧家禽网编辑:agronethuangying

首页 收藏 打印 字体 [ ]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联系。

本站所用的字体,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权,请告知我们 service@agronet.com.cn,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