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畜牧家禽网 [ 请登录 ] [ 免费注册 ]
首页 | 郑重申明 | VIP服务 | 加入收藏 | 网址导航 | 农业网

畜牧家禽网首页 > 技术中心>  国内综合 >  大疆发力“农业植保”商业模式仍待建立

大疆发力“农业植保”商业模式仍待建立

畜牧家禽网  来源:南方都市报 阅读数:

  无人机独角兽公司大疆创新在深圳发布了农业植保机新品。大疆方面表示,2018年,针对目前市场上大部分植保队盈利不多,或未能盈利的痛点,大疆农业将采取“效率革新”的总策略去逐一攻破。

  助90后海归女飞手创业

  早在2015年11月,大疆就发布了首款农业植保机MG-1,正式进入农业植保领域。“大疆就是想在应用级、工业级的无人机里再打开一片天地,而且农业植保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口,大疆做植保无人机两年多了,已是领先者之一。”深圳市无人机行业协会会长杨金才告诉南都记者。

  据大疆提供的数据,目前大疆MG系列销量达7500台,超过1万名植保飞手选用大疆M G系列植保无人机,包括植保队飞手与个体飞手。经调研其中只有20%的人可以在农忙季达到月收入一万元以上。

  12月20日,作为植保飞手代表,90后的戎梦雅讲述了她和哥哥在新疆利用无人机帮助农户作业的创业故事。成长于新疆农场的戎梦雅,2015年本科毕业于英国兰卡斯特大学企业管理专业。戎梦雅告诉南都记者,她家承包了几千亩地,每年6月到8月是棉花地打农药的农忙季。2016年初,当时她家讨论了农场打农药的问题。由于哥哥是个航模爱好者,他们看到大疆发布的农业植保机MG1后,就买了一台。

  “用植保机,三五百亩地一整天就打完了。但用人工,不仅要等打药机器,而且机器并不是每家都有一台,农忙时要等别人忙完之后才能忙你的。农业是病虫害暴发时,没有办法等,越等对你的损失越大。人紧缺,还慢。人在高温时也工作不了多久,药物蒸发也比较严重,周围的农户,很多人就问我们能不能给他们打。无人机闲着也是闲着,我们就给别人家打,以服务的方式给别人家的田地做植保。打了一个月,订单忙不过来,又买了第二台;一个月后,就买了第三台;10月份又买了第四台。”戎梦雅给南都记者算了一笔账:“2016年,我们打了六万亩地左右,当时市场上无人机少,高的10块钱一亩,低的8块钱一亩,大概收入50多万元。当时,买无人机和电池花了30万元左右,再扣除给无人机配车的费用以及飞手的工资,一年就回本了。”

  同年,兄妹俩共同成立新疆龙航农业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当年,植保队从兄妹俩发展到6个人。2017年,他们又买了两台植保机,团队增加到10个人。

  农业植保队盈利是痛点

  对于农户来说,农业植保机极大提高喷洒农药的效率。根据大疆从试验田的评估数据来看,MG-1P可以在1个小时从喷洒40至60亩地到最高喷洒90亩田地。通过合理的管理,熟练使用MG-1P每天作业可达600-700亩。

  不过,戎梦雅对南都记者坦言,由于当地田地多,飞手少,如果飞手只在当地服务,只有几个月的忙季,飞手还要工作,流动性大,市场远没饱和。今年,兄妹俩还在大疆的支持下开起了飞手培训班。一来可以吸引更多人加入这个行业,二来也能为自己的团队招到新飞手。

  戎梦雅遇到的问题不是个例。大疆方面表示,目前行业的痛点,一是植保队的收入结构单一;二是资源分散,信息不流通,植保队和农户间缺乏高效的沟通交流平台,资源流动率偏低。大疆公关总监谢阗地说:“人、机器、商业模式的效率提升,能帮助植保队跨过盈亏平衡点,进入商业化的良性循环。”

  据了解,2018年,针对目前市场上大部分植保队盈利不多,或未能盈利的痛点,大疆农业将采取“效率革新”的总策略去逐一攻破。

  大疆方面在12月20日的发布会上也分享了农业团队内部对未来市场的思考:随着单机作业效率与植保队经验的提升,农业植保无人机的市场总量较几年前预测的要小很多,可能两三年后即会达到4.5万台的饱和量。大疆认为现在就应该做好准备,让植保队而不是无人机厂商成为这一行业的主角,帮助植保队建立商业模式的良性循环。

  三方获利“不赚钱都难”

  “农业植保队,是服务社的形式,这是一种商业模式。先扶持、培养这样的一个产业链,让代理商能赚到钱,让植保队、返乡创业的年轻人能赚到钱,让农民得到更好的收益,打药更精准、农药量更少。当大家都有利可图的时候,这个产业链就会风生水起。”大疆总裁罗镇华告诉南都记者。我们不追求短期利润,把商业模式、产业链建构起来以后,需求在那里,不赚钱都难。

  谢阗地表示,“整个行业的繁荣会惠及无人机植保服务产业链条上的每个环节,但目前产业链不够完善,作为主角的植保队还不够强大,商业模式也待建立。”

  “在农业植保领域,在商业模式上,大疆也探讨了两年,这个模式应该是可行的。我相信未来,在农业植保无人机方面,大疆也会走在前列。”深圳市无人机行业协会会长杨金才说。

  根据IDC发布的预测数据显示,到2023年,中国农业植保硬件销售规模为160亿元,而农业植保服务市场规模将达到485亿元。

  12月2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关于促进和规范民用无人机制造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目标明确,到2020年,民用无人机产业持续快速发展,产值达到600亿元,年均增速40%以上。这也为民用无人机市场描绘了蓝图。

  观察行业级无人机 企业各有千秋

  目前,大疆已经进入农业植保、电力、安防、测绘等领域。对于大疆发力行业无人机,杨金才告诉南都记者,行业应用有70多个领域,行业级无人机企业全国有几十家,它们做得各有千秋、各有侧重面。虽然大疆想全面推出行业级的,但是那些企业在行业级还有自己的优势。它们不仅有技术、有资源,而且专注一项,大疆想突破这个优势,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大疆现在是在农业植保方面发力,像北京的天途、广州的极飞、深圳的高科新农、河南的全丰,和大疆都是第一梯队的。”在杨金才看来,虽然在消费级市场很难撼动大疆的绝对领先地位,但在行业应用方面,各个厂家都有机会。

  “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国内外一些无人机公司由于竞争力不足,开始裁员,转方向去做了行业无人机。”一位无人机业内人士告诉南都记者。

  今年6月份,在深圳举办的国际无人机展会上,南都记者看到,现场参展的无人机企业多数展示的是行业无人机。一家去年在深圳成立的无人机企业负责人告诉南都记者:“消费级无人机目前没有哪家公司能赶上大疆,但是行业级的覆盖面广,从市场来看,大疆也没做起来,我们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

  罗镇华也坦言,目前大疆行业无人机占营收的比例还不高。大疆在消费级还会持续投入,在行业应用未来会有另外的发展。“行业的应用需要更多的资源,这是更多同行业的人可以去做的,因为不会成为一个绝对的标准品。”

畜牧家禽网编辑:agronethb

首页 收藏 打印 字体 [ ]

转发到: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联系。

本站所用的字体,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权,请告知我们 service@agronet.com.cn,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